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09—2017-08间在邓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86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术前2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可减轻对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降低术后POCD发生风险,利于提升其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2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65~86岁,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n=80):全身麻醉组(G组)、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局部麻醉组(L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 d记录MMSE评分,计算术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术后MMSE评分与术前MMSE评分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发生POCD.将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术前MMSE评分的老年患者POCD发生率进行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因素进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文化程度、麻醉类型、手术时间≥90 min及术前MMSE评分<23分不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75岁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年龄≥75岁是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年龄≥70岁,术前1 d和术后2 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将术后2 h认知功能评分相对于术前1 d下降≥2分的患者归为POCD组(18例),无下降或上升的患者为对照组(21例).采血检测IL-1β、IL-6和TNF-α.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CD组术后2 h MMSE评分明显下降(P<0.05),POC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 TNF-α和术后1 d 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0 min相比,POCD组TNF-β于术中1 h、IL-6于术后2 h和术后1 d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IL-6也于术后2 h明显增高(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障碍者伴随血中IL-6和TNF-α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心脏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及与术中脑氧代谢的关系.方法 择期非心脏大手术老年患者64例,年龄65~85岁,于术前2~3 d和术后第7天时,分别由心理医师进行一次神经心理测验.在单项测验中术前与术后分值之差≥1个术前分值标准差定为认知功能受损,一个患者在2项或2项以上测验中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则定为认知功能障碍.于麻醉诱导后即刻、2 h、离开麻醉恢复室时分别同步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20为异常).结果 61例患者完成术后神经心理测验,有10例(16.4%)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醉诱导后2h时CBF/CMRO2的异常与POCD发生有关.结论 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与术中脑氧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重52 ~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于拔除气管导管后15~40 min时采用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评估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术后1~7d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出现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及手术类型,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POCD发生率4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POCD发生明显相关因素的危险程度从高至低:麻醉恢复期躁动、麻醉时间、年龄.结论 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是PO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首次及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按手术次数分为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每组4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于术前及术后1、3、5、7d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大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差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NPOCD组.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测定IL-1、IL-6和IL-10的浓度. 结果 二次手术组患者术后3、5 d POCD的发生率(56.3%、10.4%)显著高于一次手术组(25.0%、2.1%)(P<0.05).与NPOCD组比较,POCD组术后IL-6的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IL-10的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一次手术组和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一次手术组POCD患者比较,二次手术组POCD患者术后24 h 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二次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增加,可能与血液中IL-6浓度升高及IL-10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8例,年龄65岁~8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3d及术后1、2、3、7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ntreal cogniti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ADP及MMP-9水平.根据术后3d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无POCD组.结果 28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8.5%,POCD组患者术后1、2、3d及7d血清MMP-9水平[(537±68)、(481±64)、(432±64)、(393±48) μg/L]较术前[(293±50) μg/L]明显升高(P<0.05),血清ADP水平[(4.3±1.6)、(4.7±1.2)、(5.1±1.6)、(6.0±1.1) mg/L]较术前[(9.39± 1.36) mg/L]明显下降(P<0.05).无POCD组术后1、2d血清MMP-9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AD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POCD组术后各时间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无POCD组[(439±53)、(387±66)、(301±67)、(296±54)μg/L](P<0.05);而ADP水平均明显低于无POCD组[(5.7±1.0)、(6.7±1.4)、(9.1±1.0)、(9.4±1.2)mg/L] (P<0.05).直线相关分析:POCD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33,P<0.01),ADP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13,P<0.01).结论 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血清ADP水平下降与MMP-9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POCD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方法 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n=15)和脊椎.硬膜外麻醉组(E组,n=18).术中收缩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5%,SpO2≥95%.术后48 h静脉输注0.001%芬太尼2 ml/h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后3 h、6 h、1 d、3 d时记录MMSE评分;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计算麻醉诱导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以麻醉诱导前评分为对照,术后评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判断发生POCD.根据术后3 h有无POCD分为POCD组(A组)和无POCD组(B组).结果 E组术后3 h时POCD发生率(22%)低于G组(67%)(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组和A组术后3、6 h、1 d时、E组和B组术后3、6 h时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术后3 h比较.4组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降低,G组和B组术后3 d时NSE浓度降低(P<0.01);与G组比较,E组术后3 h时NSE浓度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 h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6 h时NSE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与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尼莫地平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83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在全麻诱导插管后,持续输注尼莫地平15μg·kg-1·h-1至术毕;Ⅱ组输注尼莫地平7.5μg·kg-1·h-1至术毕;Ⅲ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4 d测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后比术前减少2分或2分以上判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各组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60 min(T1)和术毕(T2)时,同步采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标本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三组共22例术后4 d发生POCD,Ⅰ组5例(12.5%)、Ⅱ组8例(20.0%)、Ⅲ组9例(22.5%).Ⅰ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5).T1、T2时Ⅰ组Da-jvO2和CERO2明显低于T0时和Ⅲ组(P<0.01).T2时Ⅱ组Da-jvO2和CERO2明显低于T0时和Ⅲ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15μg·kg-1·h-1能减少POCD的发生,可能与改善脑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胸部或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年龄65~80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根据术后3d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非POCD组和POCD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压.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3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全麻老年患者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身麻醉术后炎症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60例,年龄60~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0.03~0.05 mg/kg、芬太尼2~3 μg/kg、丙泊酚0.5~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D组在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1μg/kg Dex,随后以0.2~0.7 μg·kg-1·h-1维持泵注,根据患者HR、BP等变化及时调整输注速率;C组则与D组相同时间和途径注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手术结束后即刻(T2)、手术结束后24 h(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含量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水平.术前1d或2d及术后第1、3、7天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定认知功能,使用简易精神测定表(abbreviated mental test,AMT)评定术后谵妄情况. 结果 13例患者出现POCD(21.67%),其中D组3例,C组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时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均较T1时增加(P<0.05),但D组表达水平低于C组(P<0.05).两组T2时点血浆IL-6水平均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1),且C组显著高于D组(P<0.01);两组T3时点血浆IL-6水平较T2时点明显下降,但仍高于T1时点(P<0.05),T3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水平与血浆IL-6有良好的相关性(r=0.65,P<0.01). 结论 POCD的发生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抑制NF-κB的激活可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及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0例,年龄65~8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Ⅰ组乌司他丁2×105 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Dex 0.5 μ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前0.5 h;Ⅱ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3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 d(T2)及术后3 d(T3)抽取外周动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IL-6浓度. 结果 X值比较:与Ⅱ组比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0.0%,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Dex麻醉可以降低老年食管癌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酗酒老年患者下腹部或四肢手术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符合酗酒史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酗酒组(A组);根据病种、术式选择匹配的无酗酒史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7d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7d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主要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用量、术中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1d比较,术后1、7d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d比较,术后7dA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1、7dA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7dA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7d内A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酗酒可增加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择期非心脏手术全麻病人267例,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PD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NPD组。同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ASA分级,既往史,心电图,肝功能,术前用药,术中用药,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OCD与年龄,ASA分级,吸烟史,东莨菪碱,阿托品,手术时间,输血,出血量,术中低血压,术后高血压,术后VAS评分差异等因素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老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A组术前1周开始给予银杏叶注射液0.5mL腹腔注射,1次/d;B组给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组空白对照。Y型迷宫实验和旷场分析试验检测比较认知功能变化,通过MRI显像比较脑组织供氧情况。结果:A组与B组相比,术后认知评分明显改善(P〈0.05),旷场实验分析各项指标较B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提取物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预防术后认知障碍的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血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G)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的患者60例,年龄55岁~75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s组在手术开始时吸入1.0%~2.0%七氟醚,持续30min,维持同P组,其余麻醉措施两组相同。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0)、关胸后(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等5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3ml,测定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c,NSE)、S100β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浓度。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3d、7d、3个月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测验。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于T1~B时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显著增高(P〈0.05),而在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血清SOD浓度在T1-T2时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T4时显著增高(P〈0.05),P组患者血清SOD浓度在T1-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在T1-T2时显著高于s组(P〈0.05),而在T3~T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SOD浓度在T1-T2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T4时P组显著低于S组(P〈0.05).S组术后3d、7d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d(P〈0.05),而术后3个月MMSE评分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术后3d、7d、3个月MMSE评分较术前1d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s组患者术后3d、7d、3个月MMSE评分显著高于P组(P〈0.05),s组术后3d、7d、3个月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减轻OPCABG患者术后脑损伤程度,可预防和降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状态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静吸复合全麻(A组)和高位硬膜外阻滞(B)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和术后1天、3天及5天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补体受体Ⅰ活性(CR-I)和MDA水平。结果 A组麻醉后、术中、术后1天及3天RBC-C3bRR、RBC-CaR及PEER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B组仅在术中及术后1天明显下降(P<0.05)。两组在各同一时点相比,A组麻醉后较B组低(P<0.05)。RFIR和MDA在A组麻醉后、术中、术后1天及3天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或P<0.01),B组也在术中及术后1天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两组病人术后5天CR-Ⅰ和MDA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 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静吸复合全麻影响大于高位硬膜外阻滞,并且与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血浆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