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因其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而成为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分型研究现状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无心衰的病名,但从其主要临床表现看,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积聚、痰饮等病范畴。近年来对心衰的病因病机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阻、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1]。如郭维琴等[2]认为气虚是心衰最根本…  相似文献   

2.
郭维琴治疗心力衰竭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北京郭维琴主任医师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郭氏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的主要病机,临床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方药治疗,常收捷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88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中医证型信息,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及MAP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88例心衰患者中男148例,女140例,平均年龄(75.24±11.29)岁,其中心肺气虚证4例,气阴两亏证73例,心肾阳虚证10例,气虚血瘀证139例,阳虚水泛证12例,痰饮阻肺证50例。影响因素方面,男性与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心衰呈正相关(P=0.045、P=0.047,OR值分别为1.786、9.77),而与气阴两亏型心衰呈负相关(P=0.023,OR=0.489);冠心病与气虚血瘀型心衰呈正相关(P0.001,OR=8.244),与气阴两亏型、痰饮阻肺型心衰呈负相关(P=0.027、P0.001,OR值分别为0.489、0.2);高血压与心衰气阴两亏型心衰呈负相关(P=0.018,OR=0.44),与痰饮阻肺型心衰呈正相关(P=0.013,OR=4.261);扩张性心肌病与心肾阳虚型心衰呈正相关(P=0.023,OR=14.179),BUN与阳虚水泛型心衰呈正相关(P=0.036,OR=5.043)。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偏多。男性心衰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气虚血瘀型和阳虚水泛型,女性可能更易表现为气阴两亏型,合并冠心病的心衰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气虚血瘀型,合并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痰饮阻肺型,合并扩张性心肌病的心衰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心肾阳虚型,血BUN升高的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阳虚水泛型心衰。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识(1)病因病机:心衰乃五脏精气衰微的危重病证,属多脏同病,整体衰竭,但以心为主,病因虽多,但其病机最终归结于心肾阳虚,肺肝血瘀。林氏认为本病多因感受外邪,劳累过度,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致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脉瘀阻,久之,一则因肾阳虚衰而发生“阳虚水泛”,二则由瘀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陈朝金教授在临床中运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水泛型心衰的经验。陈朝金教授以真武汤为主方,并在此方基础上加味,以温阳通用之治法,随证合用宣清肃肺、活血化瘀、阴阳并补诸法,在临床上治疗阳虚水泛型心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症候表现,治则方药,禁忌,预后几方面系统回顾了中医古籍中有关心衰的论述。中医有心衰的病名疙见于宋代,但大量有关心衰地证测则见于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心痹等畴,有人命之曰“悸喘水肿证”,很有意义。其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泛,水凌心肺,外溢肌肤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蝴,三焦,膀胱。其治以益气浊阳,活血通络,泻肺利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第82条是太阳病发汗后导致的阳虚水泛之变证,治用真武汤。历代医家皆认为此条所述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病机。然此条所述症状更多的表现为"肝风内动"的征象,导师陈明教授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了"水肝病"的概念。学生通过进一步分析第82条的病机实质及真武汤组方思路,提出此条为"肝阳虚水泛证"辨证论治的假设,并进行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的中医证候,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特征与B型利钠肽(BNP)的相关性,从而为慢性心衰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63例慢性心衰患者,52例非心衰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将心衰患者分为不同严重程度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组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BNP水平。结果:以心衰严重程度分为3组,结果显示各组证候分布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心衰心功能Ⅱ级患者以心肺气虚为主要证候,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则以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证候为主要证候。3组间的平均BNP水平有显著差异。BNP(P<0.01)、心肾阳虚证(P<0.05)、阳虚水泛证(P<0.05)是心衰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早期宜以补益心气为主要治法,中晚期则采用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衰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高、危害性较大,在治疗上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张艳教授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即正气不足,瘀血内停,阳虚水泛等。运用经验效方——强心通脉汤治疗慢性心衰,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真武汤治疗慢性心衰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武汤源出《伤寒论》,为温阳利水名方,功用甚广,颇受历代医家重视,后世广为应用。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真武汤在《伤寒论》原文中,一治太阳病汗后阳虚,二治少阴病阳虚水泛。其温阳利水之功,广泛应用于后世的临床实践中,尤其多见于各种慢性心衰及泌尿系统疾患。而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对心衰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心衰病的发生原因及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查阅古代文献对心衰病相关症状的描述及病机阐释结合临床观察研究。结果 :祖国传统医学虽未对心衰进行集中系统论述,但其对心衰病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心气虚是发病基础,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阴阳失调是病理演变基础,痰饮水停则是其最终产物。结论:心衰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阴虚,标实为血瘀、痰饮、水停,标本俱病,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2.
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44例王正红(江都县中医院225200)笔者在阳虚水泛型的慢性心衰中,用真武汤加减治疗习必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互临床资料本组必习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69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索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鉴思路。[方法] 课题组收集入组148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中医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 CHF病例男女比例0.83:1,平均年龄(64.6±11.2)岁。CHF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之后依次是心肺气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证候要素组合特征以两证组合为最多,之后依次是三证、单证、四证、五证组合。[结论] 148例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中多数以心肺气虚为基础,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阳虚水泛证的病情稍重;从病位来看,CHF病位不仅在心,还可涉及肺、肝、肾、脾等其他脏器,随着CHF病程的延长,病因病机也在随时发生变化,证型则趋向于由气虚到气阴两虚或气虚血瘀,最终发展为阳虚水泛为主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浅析     
真武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阴阳虚水泛的名方,有温阳利水之功,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每获良效。而对于一些现代医学尚无明确治疗方法的疾病更是有其独特的疗效。只要病机符合阳虚水停者皆可选用本方。本文通过真武汤的来源、其在《伤寒论》中条文的含义及相关的临床运用进行分析,对真武汤中的几处争议及证治予以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古籍中对心力衰竭无统一的认识。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虚"、"瘀"、"水",其中水指津液代谢障碍,是一个涉及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的病理改变,尤以阳气虚为主要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为阳虚阴盛,以温化为治疗原则。临床上根据心力衰竭津液代谢障碍导致的不同临床症候进行辨证施治,讲究方证对应,常用经方药简而效彰。  相似文献   

16.
对42例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与脉-心功能及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型心衰不论气虚血瘀与阳虚水泛型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左室泵功能降低,微循环代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或终末阶段。根据其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心气亏虚、血瘀经脉、水湿停聚 ,终成气虚血瘀水停的气、血、水同病之证。临床上治疗大多依此病机立法而从气血水同病方面进行论治。本方拟就近年来从气虚血瘀水停论治心衰的现状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气亏虚 ,因虚致实 ,瘀水停聚而成本虚标实之证。韩氏 [1]认为 ,心衰的病理变化可概括为心气亏虚、瘀血阻滞及水液停留的气、血、水病变 ,以心气虚为…  相似文献   

18.
朱明军教授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病死率高,属于中医文献之心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积聚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瘀血、痰饮、水停,标本俱病,虚实夹杂。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脉瘀滞贯穿始终,痰饮水停是最终产物。朱明军教授谨守以上病机特点,病证结合,将慢性心衰分为四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伤寒论》第 69条进行分析 ,认为茯苓四逆汤所主病机为心阳虚衰 ,阳气欲脱 ,肾水上泛。以方测证 ,除烦躁外 ,应有心悸、脉微等。用茯苓在于化气利水、平降水逆以宁心。其方证病机及治法与干姜附子汤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后期阶段的共同结果,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水气病”、“心水”、“水肿”等证范畴。心力衰竭,通常兼有不同程度的水邪为患表现,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有5个方面:①水气凌心而致心悸、气短;②水邪射肺而致咳喘;③水泛肌肤而为浮肿;④水停下焦而为小便不利;⑤水蓄胸腹而致胸水、腹水。因此,探讨心衰时水液代谢障碍的发生、变化,将有助于中医药对心衰的防治。1 心阳气虚 水邪为患 祖国医学认为,心阳气亏虚是心衰的基本病理变化,近来不少报道均认为心功能减低指标与心气虚、心阳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