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疫病学概要及SARS的中医防治、研究思路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将疫病分为寒疫、温疫、杂疫三类,各有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辨治方法亦不同。中医研究疫病应当突出中医传统特色。根据SARS的特点,应当归属于中医疫病中温疫之湿热疫范畴。中医辨治SARS应重视“四诊合参”,创新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否则为无源之水。中国传统医学有丰富的预防疫病的方法,对SARS的预防也要发挥中医药预防疾病的传统特色,三因制宜,辨证施防。SARS的中医药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眼科学是祖国医学的临床学科,它是研究人体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由于视器特点及功能复杂性眼病的检查和诊治方法与其它临床学科差别很大,有必要探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中医男科学的地位、教学现状,进而分析在中医院校增设《中医男科学》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述了中医男科学的范畴的内容。稳定中医男科学教学的基本措施和教学构想,为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男科学课程提出了较完整的思路。开设中医男科学是当今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和社会及临床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对短暂性脑缺血与微风、小中、小中风、中风先兆、中风病等中医范畴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中风病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可以包括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的疾病,若将短暂性脑缺血的中医范畴定义为中风病也许更有利于治疗及预防脑卒中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历史科学可以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史学”、以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学”、为具体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史料学”。中医文献学属于中医史料学;中医各家学说则属于“具体中医史学”中的中医学术史。应当重视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国医学史在学科层面上的一致性,进而加强三方面学者的联系、团结与协作,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为现实和未来服务。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属于中医情志病的范畴。因其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现代医学将原发性抑郁症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激越型抑郁症和迟滞型抑郁症,本文对迟滞型抑郁症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其病机与五脏虚损之间的关系。提出中医治疗迟滞型抑郁症应以补益气血、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学外延广泛,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康复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治未病”学以及预防医学、体育健身学、气功学等中西医学科有着某种亲缘关系。但由于各自的内涵不同,或邻近,或从属,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性特征。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医”等内容,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临床诸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与传统的中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平台为组学,其中蛋白质组学为明确中医证候的本质和中药复方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方法;相对于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说,代谢组学更加直接、快速和简便,特别是为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运气学与时间医学的关系.方法:根据两例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中医运气学与时间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结论:中医运气学属于时间医学的重要范畴,深入了解中医运气学有利于时间医学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2.
治病求本必先五胜--论王琦教授对藏象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藏象学是指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各科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王琦教授1980年编写了《脏象概说》一书,1997年又主编了《中医藏象学》,书中对中医藏象学作了理论的构建与完善,涵盖了中医解剖、生理、病理等多个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中医发病、辩证诊断、治病等临床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学习《中医藏象学》和跟师体会的阐述,探讨了王琦教授的藏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肾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本文基于中医内科肾病学理论,对各种类型的肾脏疾病进行分析,从病理、诊疗、预防等角度深入探析肾病的临床治疗,明确了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内涵与外延,为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消渴症”的范畴。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我国城区人口中的发病率为5%左右,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患。本病常伴有心脑血管病、肾病、高血压、白内障、疮疡等多种并发症。中医对其认识已经有几千余年的历史,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消渴症” 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诊疗工作,仍具有很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本科中开设中医气功学课程的必要性;方法:对276名选修过该课程的在校本科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并咨询了38名教师和领导,对修课学生考试成绩作了统计分析;结果:对中医五年制本科开设中医气功学课程,赞成率分别为100%(学生)和95.3%(教师),并有57.9%的教师和领导以及57.6%的学生认为应作为必修课;结论:中医本科开设中医气功学课程很有必要,学时数以54~72学时为宜,理论与实习之比以1:1为宜,并宜开在中医基础学之后;还应有适合中医本科特点的中医气功学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中医教育的第一环节是生源问题,有什么样的生源,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医。如果生源都是些不想学中医的人,能培养出好的中医人才吗?现在的中医院校,没有几所是纯中医的,大多兼办了一些与中医相关或不相关的专业,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外科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该文就中医外科日趋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重视不够、人才缺乏、学术古朴、不进则退四个因素。展望中医外科的未来,认为:①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自身的不断发展是中医外科的历史必然;②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必须以中医理论的突破和方法论的变革为前提,与整个中医学的进展分不开;③走综合发展道路,开展多学科融汇、交叉研究。最后作者对中医外科学现阶段的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是20世纪四大科学成就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系统论来研究中医,是80年代以来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于阐明中医学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揭示中医学的根本特点和它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的巨大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研究正在深入。中医外科学是我国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疮疡、皮肤病、肛肠病和外科杂病。中医外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商代就有了外科病名的记载,如痈、疽、瘿、痔、疥等,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代谢组学原理与中医理论思维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研究复杂的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通过论述代谢组学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中药药效、中医藏象、中医体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认为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有望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中医在预防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培养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体会和国家的需要,对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2)开展预防医学知识的教育;(3)增加医学统计的实践教育;(4)促进中西医学的配合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