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腹联合伤(TACI)是指暴力导致胸部及腹部脏器损伤,同时伴有膈肌损伤。2000年4月~2003年4月,我院共收治TACI患者21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11例肿瘤临床分期不超过T2期、未穿透浆膜层、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呈中或高度、癌外表现较少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60 min),术中出血20~50 ml.术后2 d即可下床活动,20~36 h肠蠕动恢复,24~48 h进流质饮食,无输尿管损伤、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不包括化疗时间)7~10 d,其治疗费用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认为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1998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腹腔脏器损伤患者88例。治愈86例,死亡2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发生损伤时不仅易漏诊,而且处理困难,病死率高。1993-2005年,我院收治十二指肠损伤29例。现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胸腹联合伤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4年 3月~ 1998年 5月 ,我院收治胸腹联合伤 38例 ,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8例胸腹联合伤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14~ 6 8岁 ,平均年龄 34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中车辆撞伤2 7例 ,坠击伤 2例 ,锐器刺伤 3例 ,钝击伤 2例。 38例均为胸腹联合伤。其中肋骨骨折 18例 ,连枷胸 9例 ,开放性胸外伤 6例 ,气胸 7例 ,血胸 4例 ,血气胸 2例 ,肝破裂 11例 ,脾破裂 2 3例 ,肝脾均破裂 6例 ,肠破裂 5例 ,胃破裂 2例。本组手术治疗35例 ,其中经剖腹加剖胸探查 2 0例 ,剖腹探查 15例。术中行肺裂伤修补 1例 ,肺叶切除 2例 ,肝破裂修… 相似文献
6.
7.
8.
我们1995-01/2004-01共收治胸腹联合伤病人74例,现将临床及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地处矿区,担负着周围10多个煤矿的工伤抢救治疗任务,1980~2004年共收治煤矿严重胸腹联合伤105例,死亡16例。现对诊治问题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3年6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曹辉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11):822-823
后尿道断裂大多由骨盆骨折引起,常合并多脏器损伤,且部分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来势急、病情重,故医院急诊情况下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我们2000—05/2006—05共收治骨盆骨折、多发性损伤伴后尿道断裂22例,采用尿道会师术加牵引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低位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患者中,麻痹性肠梗阻6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盆底腹膜内疝3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与侧腹壁间隙内疝2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扭转1例,造瘘口狭窄1例,其中3例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6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造瘘口狭窄及4例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7例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分别行内疝复位术、绞窄肠段切除吻合、重新缝闭盆底腹膜及侧腹壁裂隙、肠粘连松解+肠排列术、乙状结肠造瘘肠管扭转复位术并再行乙状结肠造瘘术。1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肠梗阻原因复杂,具体治疗应依据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下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同时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谓之胸腹联合伤。受伤的腹部器官,在右侧大多是肝脏,在左侧常是脾脏,其次是胃、结肠、小肠等。由其而导致腹腔出血或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在伤之初期有时不明显,容易漏诊,延误手术治疗时机。我科收治胸腹联合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8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92例,其中并多发伤56例,占61%。现将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讨论。1.一般资料:56例中,男48例、女8例,年龄为13~58岁,多在伤后2~3小时来院就诊。其中车祸43例,挤压伤5例,坠跌伤8例;有休克表现者40例;除2例血压、脉搏测不清外,其余收缩压为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腹膜外结肠造口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确定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最为合适的造口方式。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8年10月至2020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LAPR腹膜外造口与腹膜内造口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评分>5分的研究纳入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量表评估。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相关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9篇临床对照研究,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210例患者。其中腹膜外造口组594例,腹膜内造口组6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腔镜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疝发生率(OR=0.14,95%CI:0.08~0.25;P<0.00001),造口脱垂发生率(OR=0.15,95%CI:0.06~0.37;P<0.0001),造口回缩发生率(OR=0.24,95%CI:0.09~0.63;P=0.004)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MD=-0.82,95%CI:-0.97~-0.68;P<0.0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MD=-0.71,95%CI:-0.88~-0.54;P<0.00001),更容易获得排便感(OR=9.67,95%CI:4.40~21.23;P<0.00001),但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升高(OR=1.81,95%CI:1.13~2.92;P=0.01),而两组造口狭窄发生率(OR=0.62,95%CI:0.25~1.50;P=0.29)、造口感染发生率(OR=0.57,95%CI:0.29~1.12;P=0.10)以及造口时间(MD=-0.94,95%CI:-5.69~3.81;P=0.7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LAPR腹膜外造口能明显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更容易获得排便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直肠癌LAPR永久性结肠造口首选腹膜外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8例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罕见。自1939年Phillps首次报道直肠血管瘤畸形以来,至今国内外共报道200余例,国内仅有少量报道,其中约50%~70%侵犯乙状结肠和直肠。我科自1997年至2004年共收治8例,现结合文献,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直肠类癌是指发生于直肠黏膜内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直肠类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极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年9月到2009年5月间,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78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5-2005年,我院确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5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0~75岁,平均55.2岁。按De Bkey分型,Ⅰ型15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ⅢA型7例,ⅢB型4例)。临床表现:胸痛15例,背痛7例,腹痛5例,胸闷4例,腰痛并血尿2例,恶心、呕吐4例,气促、大汗10例,咳嗽、咯血1例,头晕、头痛4例。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180mmHg)11例,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90mmHg)1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