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使用降酶灵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ALT升高者62例,疗效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往往有不同程度升高 ,而其恢复正常则是治疗的目标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护肝降酶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展 ,现将辨证降酶的一些思路浅析于下。1 肝胆湿热病毒性肝炎在急性期多是湿热郁蒸所致 ,ALT显著增高 ,治当清热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肝降酶丸降低慢性肝炎AL 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肝炎12 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护肝降酶丸,对照组用复方益肝灵和清开灵胶囊,连用3个月。结果:从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AL T降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 <0 .0 0 1)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 (95 % CI=90 .2 %~99.7% ) ;对照组为76 .9% (95 % CI=6 5 .4 %~88.4 % ) ;两组综合疗效未达到显著性差异(u =1.8985 ,P =0 .0 5 78)。结论:护肝降酶丸可有效降低慢性肝炎AL T参数。统计结果提示,治疗组宜加大疗程数量。 相似文献
4.
<正> 从1992年2月至1993年6月,我们应用降酶汤加联苯双酯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异常,并与联苯双酯对照组作对比观察,疗效非常显著。现将治疗观察情况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分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共计41例。两组病例选择均按1984年12月30日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第3次肝炎会议所修正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之黄疸及其它疾病而确诊。确诊后随机分组。治疗组25例,其中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6例,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12例,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1例,急性无黄疸型甲型肝炎4例,慢性迁延型乙型肝炎1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 相似文献
5.
谷丙氨酶(下称ALT)是监测肝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迅速促使ALT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也是我们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自1992年来,笔者运用复酶合剂(自拟方)对40例病毒性肝炎ALT升高患者进行治疗(下称治疗组),同时设西药对照组38例作比较,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排除重症肝炎,经肝功能化验ALT>40单位(赖氏法),均符合199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标准。78例随机设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8年10月-2002年10月,运用自拟清肝泻胃降酶汤治疗病毒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异常6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观察自拟清脂降酶汤(苍术、白术、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首乌、桃仁、丹参、郁金、山楂、制大黄、石见穿、垂盆草、白矾末、五味子粉)治疗98例脂肪肝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者的疗效,疗程8周。结果:治愈40例,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7%;治疗前后血脂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各指标比较,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h)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感染性疾病科及门诊接收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观察两...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其患者较多 ,病程较长 ,症状、体征不显著 ,AL T长期超标或治疗后易反跳等特点 ,长期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采用自拟“降酶合剂”为主辨证治疗 137例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86例 ,女性 5 1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8岁 ;病程最短 1a,最长 19a;AL T最低 115 U/L,最高 10 2 4U/L,平均 2 5 0 U/L左右 ;B超检查肝胖大者 6 5例 ;有不同程度乏力 ,纳差 ,上腹胀 ,肝区叩痛 ,肝掌 ,蜘蛛痣及肝功能多项异常 12 1例 ;中医辨证分型属湿热中阻证 6… 相似文献
10.
保肝降酶饮对病毒肝炎降酶疗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保肝降酶饮随机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62例,同时以中成药鸡骨草丸随机治疗该病31例对照,通过6周治疗观察发现前组降酶显效率为45.16%,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分别为22.58%,45.16%。前组乏力,纳呆,失眠,便溏,胁痛等症状改善率在80.64%-95.16%,对照组在25.81%-41.94%,以及指标前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白兰降酶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反复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3月~2003年6月,笔者采用白兰降酶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反复异常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ALT、AST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滋阴化浊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ALT持续性升高的作用,并与联苯双酯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60例患者分成滋阴化浊法治疗组160例,联苯双酯对照组100例,病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停后1个月ALT反跳情况.结果:滋阴化浊法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联苯双酯对照组总有效率84%,停药1个月ALT反跳率治疗组为10.3%,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滋阴化浊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ALT持续性升高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停药后不易反跳,且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3.
以自拟降絮浊汤治疗病毒性肝炎絮浊度增高者100例,总有效率91%。并用当归丸、马洛替脂各治疗50例为对照组,有效率为79%和62%。提示本方有升高白蛋白、抑制肝炎病毒、降絮浊的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Ⅰ号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降黄合剂Ⅰ号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黄合剂Ⅰ号有明显的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I号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降黄合剂I号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黄合剂I号有明显的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6.
17.
18.
清肝解毒降酶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清肝解毒降酶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予清肝解毒降酶汤,每日1剂煎服;对照组予益肝灵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4周后观察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中ALT、AST、GGT值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肝解毒降酶汤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报导用降酶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继续对该方进行临床观察,现将1992年9月至1997年9月150例病例整理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1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最小的IH岁,最大的54岁,1~10岁55例,11~20岁53例,21~30岁18例,31~40岁14例,41岁以上10例。150例均为急性发病,病程最长者16d,最短者3d。均表现有困倦乏力,食呆纳差,厌闻油腻,全身黄染,肝脾肿大,肝区隐痛,肝功损害,转氨酶增高。其中转氨酶11~100单位18例,101~150单位24例,151~300单位85例,大于300单位23例。总胆红素30mmoVL以下50… 相似文献
20.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病毒性肝炎发病证型及ALT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自然气候变化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笔者收集了近 6年来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的病历资料 ,从流行季节、辨证分型与血清ALT单项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均为本院治疗过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98例 ,其中男性 6 7例 ,女性 31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9岁 ,平均年龄为 39.86± 18 6 5岁。 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 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1] ,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2 ] ,本组病例共分为 5型 :湿热蕴蒸型 (30例 ) ,肝郁气滞型 (11例 ) ,湿邪困脾型 (2 4例 ) ,肝阴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