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鸿云 《吉林中医药》2010,30(3):213-214
咳嗽初起常因外邪袭肺,见咽喉不利、腑气不通之象;缠绵难愈兼脾失健运,见痰浊阻肺之征;慢性久咳气阴不足,痰瘀互阻。诸因素致肺失宣肃,气机逆乱而咳。临床中注重分期论治,调畅气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喘证的发作,虽病变在肺,但与脾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饮食不当,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垄阻肺气,升降不利,发为喘促,或脾虚不运,气血化源不足,土不生金,肺虚失宣,可使喘证久发不愈.故必须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3.
韩树人老师治疗肺胀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泽生 《河北中医》1998,20(4):212-213
韩树人老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学术上硕果累累,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胀病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韩师,深蒙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肺胀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审证求因,立法组方之前提《巢氏病源》指出:“肺虚为徽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为逆短气也.”韩师认为,肺胀多因反复感受外邪,并与长期吸烟有关,为肺失宣肃而致.久则肺病及脾,痰浊内生.上贮于肺,痰阻气机而加重喘息;若肺病及肾,或年老肾衰,肾不纳气,动则气逆喘甚.肺脾肾三脏既虚,则肺失通调肃降,脾失健运转输,肾失蒸化摄纳,致痰浊水饮因此而生.有形之邪,必碍无形之气,久则  相似文献   

4.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0,21(4):191-191
<正> 1 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肺心病多由于肺系疾病反复不愈,肺气受损,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阻肺所致。其病机存在本虚标实两方面,本虚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皮毛,宣发卫气,固护肌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肺虚。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得以反复侵袭。肺病日久,脾受损,脾失健运,停湿生痰,上渍于肺致肺失宣降而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及肾,致肺不呼气,肾不纳气,结气不入,浊气难出,则胸部膨满而咳喘  相似文献   

5.
任德权 《光明中医》2008,23(9):1365-1365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为正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笔者临床数十载,遣方用药,注重顾护阴液,多奏奇功.现介绍如下: 1掌握病机,确立正确治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由久咳、久喘、久哮所致.其中尤以久咳而病者为主.病初多肺受外邪,肃降失调,久病肺虚,涉及于脾,则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又肾失蒸化,痰浊潴留,喘咳缠绵,病久势升,肺失治节,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行,无力推动血脉,终致痰浊、血瘀、水饮为患.  相似文献   

7.
补肾防哮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哮呜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宿痰伏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发作,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故在缓解期,应培补正气,从本调治。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补肾防哮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湿与痰乃是病理过程之产物,多因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脾主运化,肺主肃降,肾主气化。若脾失健运,肺失肃降,肾失温煦,尤其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便会影响机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从而使水液潴留,积聚而为湿,变蕴而为痰。湿、痰随  相似文献   

9.
张绍莲 《陕西中医》1994,15(5):218-218
<正> 瘰疠,又称“痰核”,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笔者随导师张介安临证,窥见导师诊治瘰疠别有法术。他从“痰浊为患”的病理出发,论治从脾胃着手,疗效颇著,兹撷要整理如下。 1 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 1.1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乃本病之因,痰浊的形成与脾的关系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行,湿聚成痰,故曰:“脾为生痰之源。”小儿由于脾常不足,决定其健运功能相对虚弱,使痰浊内生可能性增大。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易为饮食所伤。乳食停滞,积而蕴酿成痰,痰阻气机。痰气博结,同时痰湿内蕴日久,又可郁而化热,痰热互结。遂成本病。诚如》医补  相似文献   

10.
<正>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在治疗学和预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各科均有一定作用,笔者仅就脾胃学说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略述如下,仅供参考。1 脾胃学说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液代谢两方面,脾气益肺,肺气助脾。在病理上,若因脾气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肺气随之而虚,终致脾肺两虚。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内生,上逆犯肺,肺失宣降,则出现胸闷、咳嗽、痰多、气喘等痰浊阻肺之证;或水气内停,上犯于肺,肺失肃降而出现气喘、浮肿。此外,胃阴不足尚能影响肺阴,导致肺阴不足,出现心烦、口干、咳嗽、少痰等症。  相似文献   

11.
许斌 《家庭中医药》2020,27(5):56-57
正咳喘是儿科常见病症,包括西医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咳嗽及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为外邪所伤,又或因喂养不当,首先累及肺、脾两脏,咳喘反复,肺气耗损,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日久则痰瘀互结,阻滞肺络,发而成咳喘。在小儿咳喘的治疗中,中医多用宣肺止咳平喘,益气健脾化痰之法,脾运化水湿,肺则通调水道。今肺络瘀滞则痰聚而无以  相似文献   

1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乳癖的发病与情志内伤、脾胃虚弱密不可分。肝为木,脾为土,木旺乘土,或土壅木郁,可致肝气郁结,气机失于畅达,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水液失于运化,痰浊内生,日久脾病及肝。肝与脾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气滞、痰浊阻于血脉,导致血行不畅,气血不活,气滞、痰浊、血瘀三者阻于乳络而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关键是气滞痰凝血瘀,故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软坚消癖汤加减变化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举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15.
浅谈便秘从肺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林梅  任东林 《新中医》2002,34(4):73-73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本病不仅与脏腑的功能失调如肝气郁结、脾不健运、肾气虚弱、肺失宣降等有关,还与气血津液不足、六淫外邪、瘀血、宿食、痰浊、虫积等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由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致。治疗本病的关键,应以“通腑开秘”为主。因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肺气的宣降正常与否是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环节。因此,便秘从肺论治,常常收到较好的疗效。1 便秘从肺论治的机理 华佗《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司,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  相似文献   

16.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便秘,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虚血弱,脏腑功能衰退而致大肠传导不利,津液不足之故,此为虚证之病机。具体言之,老年人多因肾气不足,气血两虚,津液枯少,致脾失健运,大肠干涩,传输无力而发为本病。就临床实际而言,虚证为多,实者也非鲜见,虚中挟实者尤为多见。故有学者认为,老年便秘之因有三:一为阳气不足,阴精衰少,传导失司;二为肺失肃降,腑气不行;三为湿浊阻滞,气机郁闭。临床常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滞之分。  相似文献   

18.
朱佳辨治肺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佳老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多年,对肺心病治疗有相当的经验。他认为肺心病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病理因素主要涉及痰浊、水饮、瘀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主要以肺、肾为主,涉及心、脾。痰浊、水饮、瘀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血不利而为水,水饮聚集而生痰,痰浊留滞脾胃,气血失于运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聚集而成瘀血,肺气上逆而喘,肾失摄纳,肺气不降,故动则气喘。瘀阻脉道,津液失于输布,外溢肌肤而为水肿。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日久,且肺脾肾不足,痰浊水饮瘀血日久不化,故可认为有类似“哮证”之“夙根”之说。也就是说因为肺心病不能治愈,而且从西医角度来说,其发病机制是不可逆的,从中医来说,肺心病患者发病每见肺肾亏虚,痰浊水饮瘀血为患之候,故可将痰浊、水饮、瘀血看作是肺心病的“夙根”。平素肺气亏虚,卫外失固,不能布散津液,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肾失摄纳,肺气上逆,故动则喘甚,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更加重痰浊之候。  相似文献   

19.
温肺活血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10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喘证"、"咳嗽"范畴.究其病机,多认为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脾气亏虚,痰浊内生及肾气失于摄纳有关,而在治疗上多采用宣肺、肃肺、培补脾肾之气等调气之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血分失调与"喘证"、"咳嗽"的关系,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往往可以提高疗效.笔者运用温肺活血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10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证明了此方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6,47(4):313-314
答: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多为外感六淫,从口鼻而人,肺气被柬,肺失肃降,或嗜食辛辣,辛辣助火,灼津生痰,阻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吐痰等症。或脾失健运,湿聚为痰,痰浊干肺;肾阳亏虚,气失摄纳;命门火衰,水气不能蒸化,化为痰饮,阻塞气道;肾阴亏损,虚火内炽,灼伤肺津,肺失清肃而致咳嗽气喘。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中成药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