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首次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80mg,每日1次,共16周;45例患者使用洛汀新治疗,10mg,每日1次,共16周。于治疗前、服药4周、8周、12周及16周观察血压变化,统计每月性交频率。结果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5);缬沙坦组每月平均性交次数明显高于洛汀新组(P<0.05)。结论缬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N合并二期以上高血压患者161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71例(78.0%),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0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11例(15.7%)。将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治疗组(41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结果临床降压效果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选择AT1受体拮抗剂,可取得满意的临床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3.
涂开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23-4024
目的探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奎尼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每组各25例,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0.2g/次,3次/日,连服2W;奎尼丁组口服奎尼丁0.2g/次,3次/日,疗程同胺碘酮组。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奎尼丁组总有效率(56.0%),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较奎尼丁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就诊的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患者均于心房颤动复律后24 h内开始服药,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胺碘酮第1周200 mg/次,3次/d,第2周200 mg/次,2次/d,第3周起200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托伐他汀10 mg,1次/d。若血压不能达标则加用吲达帕胺片2.5~5 mg,1次/d。两组均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阵发性心房颤动再发率、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左房内径、血脂、hsCRP、肾素、AngⅡ的表达水平及肝肾功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67.5%、32.5%、15.0%,治疗组分别为92.5%、7.5%、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左房内径及血脂指标(TC、LDL-C、HDL-C、TG)[(35.42±0.36)mm、(4.33±0.79)、(2.80±0.21)、(0.99±0.21)、(2.04±0.48)mmol/L]与治疗组[(33.10±0.45)mm、(3.24±0.60)、(1.44±0.20)、(1.26±0.17)、(1.13±0.35)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hs-CRP、肾素、AngⅡ水平[(3.52±0.12)mg/L、(0.47±0.27)ng·ml~(-1)·h~(-1)、(60.94±21.44)pg/ml]与治疗组[(2.98±0.11)mg/L、(0.36±0.32)ng·ml~(-1)·h~(-1)、(50.89±30.22)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减小左房内径,降低血清hs-CRP、肾素、AngⅡ的水平,从而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将48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西沙比利5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100mg,每日3次,餐后30min服用.对照组17例,给予西沙比利5 mg,每日3次,餐前30min服用;多酶片3片,每日3次,餐后30 min服用.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食欲不振、嗳气、上腹胀、上腹不适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显效26例(83.9%),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显效2例(11.8%),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8.8%(10,17),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首次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80mg,每日1次,共16周;45例患者使用洛汀新治疗,10mg,每日1次,共16周。于治疗前、服药4周、8周、12周及16周观察血压变化,统计每月性交频率。结果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5);缬沙坦组每月平均性交次数明显高于洛汀新组(P〈0.05)。结论缬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经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第1周0.2g/次,3次/d;第2周减至0.2g/次,2次/d;第3周减至0.2g/次,1次/d维持,6个月后胺碘酮减量为0.2g,每周5次,此剂量持续维持到1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比较、CRP的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6、9、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22(73.3%)、19 (63.3%)、17(56.7%))和26(86.7%)、24(80.0%)、23(7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1±1.0)mm和(35.3 ±1.1)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CRP的变化分别为(8.05±1.21) mg/L和(3.03±1.32) 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N合并二期以上高血压患者161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71例(78.0%),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0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11例(15.7%)。将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治疗组(41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结果临床降压效果评定,治疗组总有救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选择AT1受体拮抗剂,可取得满意的临床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68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4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心房颤动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维持窦性心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下降幅度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与治疗前明显降低,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期维持窦性心律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显著,降血压方面效果与氨氯地平作用相似,不仅能够有助于降低和控制血压,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中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中重度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每日晨起服用缬沙坦80mg/次,氢氯噻嗪12.5~25mg/次,对照组每日晨起服用缬沙坦80mg/次,疗程为8周,并观察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疗效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且血压下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0mg或单纯收缩压下降≥30m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指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50%,2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1.5%,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中重度高血压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缬沙坦单一用药,且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