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与五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阴阳与五行的产生来剖析阴阳与五行的关氛提出五行当有阳五行和阴五行之分,即寒暑燥湿风五气是天之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形是地之五行。只有阳五行(气).和阴五行(形)的相感相合才能有万物“生、长、化、收、藏”的生化过程。而阳五行(气)与阴五行(形)的根本是太阳火与太阴水。根据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整体现念应以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为其法度,不应以阴五行(形)为其中心。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2.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上期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一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2.木曰曲直、火日炎上、士爱稼稿、金日从革、水曰润下。 〔选择题〕 1,子脏先病,传及母脏。2.侮所不胜。3.阳中之阴脏。(提示:五脏对六腑而言属阴,但五脏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心肺居高位,属阳,如心肺再分阴阳,则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脾、肝、肾位于下属阴,如再分阴阳,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l’4为阴中之阴。)4.阴阳的相互转化。5.五行的相克关系。6.泻南补北。了.在补阳的同时兼以补阴。8.补阳之法,消退阴盛。 〔问答题解〕 一、…  相似文献   

5.
运用阴阳学说阐述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心肌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严重者可突然发生死亡。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加以概括说明。一般来说,上部属阴,下部属阳,表面属阴,体内属阳,在体表则背为阳,腹为阴;在体内则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居于上部的心、肺属阳,居于下部的肝、肾属阴。具体到某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素问·金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相似文献   

6.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基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的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就阴阳的特性而言,阴阳是对立制约也是相互滋生的,这就是所谓的“孤阴不具,孤阳不存”。经书[1]云:“五行之理…… 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水火。”心肾之关系可见。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慎斋遗书》[…  相似文献   

7.
【何谓“心肾相交”、“肝肾同源”?】“心肾相交”是指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古人认为心位于上,其性属阳,五行配火;肾位于下,其性属阴,五行配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以资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滋助心阴,以制心阳,使心阳不亢。心肾之间的这种上  相似文献   

8.
轩岐精言(32)     
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守,镇守;使,役使。阴阳互为内外,须臾不可分离。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互根。就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言,物质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就包含阴阳互根的道理。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以物质为基础,物质以功能为表现。功能表现于外,物质镇守于内,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此生生不息。如果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9.
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太阳的运动可以表达太一的运动;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都有2个或更多的模型,应予各自厘清;"至阴"的原意,是指云朵遮挡阳光后,落在地面上的阴影。"至阴"的科学内涵,指的是在立杆测影里,落到圭面上的动态变化竿影,等同于五行"土行"的运动变化;太少阴阳有二种定义和概念,"带定语的太少阴阳"论述的都是"阳"的运动变化,加上"至阴"的概念,等同于五行的四阳行一阴行模型;"阳明、厥阴"分别表示"阳"的极大时和极小时;"带定语的太少阴阳"加"阳明、厥阴"所组成的三阴三阳概念,论述的是"阳"的各种运动变化;对北半球而言,"长夏"的季节概念,只存在于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的地域里。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域里,中医基础理论一般不应使用"长夏"这一时间概念;"肝生于左"是根据太阳的光照来定义的,五脏配五行,似应(恢复)使用肝配木、肺配火、脾(器)配金、肾配水、心配土的配对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阴阳之法辨脉是脉诊中的基本法则之一。除已为人知的部分之外,以阴阳辨脉还包括:寸口脉三部之中,单部脉搏波划过速度"数"属阳,速度"迟"属阴;一动之中,脉的升起部分称之为"来",属阳,脉的下落部分称之为"去",属阴;脉之一起一落称为"动",属阳,两动之间的静止期称为"静",属阴;右寸口脉属阳,左寸口脉属阴。根据脉搏波滑动速度迟或数的部位判断病位,分析病机;脉搏波来去、动静判断阴阳是否偏盛;左右寸口脉判断气血、阴阳的偏盛。  相似文献   

11.
天地未分,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阳,浮升之清气为阳,沉降之浊气为阴,于是阴阳始分。浮升之清气而上为天属阳,沉降之浊气而下为地属阴。天地之间,阴降阳升,环流不息,形成自然而化生万物,而万物的生长、变化、消亡均取决于阴阳之升降变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脑应为脏立,认为其物质基础是精,髓,气血津液,并以之维持脑之阴阳平衡,脑之阴阳失调是脑病之关键,从而提出脑阴,脑阳,脑气,脑血等的生理病理学基础及其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奇恒之腑无五行配属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奇恒之腑除胆外,都没有五行配属”这句话质疑,论述了骨,脉,髓和女子胞有五行配属的理由,运用推演络绎法和取象比类法,提出了其五行配属,并初步地探讨了脑的五行配属。  相似文献   

14.
男女生殖生理上的不同,表现在阴阳禀赋、身体发育、气血等生理功能及病理方面,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此古代医家作了较多的研究论述。通过分析探讨男女生理(特别是生殖生理)方面的差异,对更深入理解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突出和保持中医妇科学的传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1  男女阴阳禀赋相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男子禀阳,女子禀阴,男子阳中有阴,女子阴中有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相似文献   

15.
略论阴火与甘温除热(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肾虚阴火证与甘温除热法肾为水脏而藏精,包含命门,乃元阴、元阳之所在,为人先天之本。肾虚火病有阴阳之辨,由于肾中阴虚而致阳亢之火,仍属阳火,治宜滋肾潜阳,忌用温药,由于肾中阳虚已极,不能内守,而上飞外越之火,则属阴火,治宜温肾回阳,忌用凉药。至于肾中阴阳两虚,阴不潜阳,阳不守舍,以致虚阳浮游之火,虽亦可称之为阴火,但治法则宜温滋并用以引火归元。就肾虚阴火来说,前人大都以寒邪直中少阴,肾中阴寒太盛,微阳难以内守而上飞外越,宜用通脉四逆汤等主治的阴盛格阳证,  相似文献   

16.
肖娴 《开卷有益》2003,(3):16-17
翻开任何一本中医书籍都会碰到“阴阳”这个名词,并且给人一种玄奥难懂,不知所指的感觉。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使用这个词,比如“阳奉阴违”,阴电、阳电,阴沟、阳沟,以及检查结果的阴性、阳性等,丝毫不会有什么神秘莫测之感。事实上,阴阳只是一个机动的代名词。由于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古人便选取了阴阳这个词来指代相互对立的双方。例如:水为阴,火为阳;月为阴,日为阳;地为阴,天为阳;女为阴,男为阳等等。当然,这相互对立着的双方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相似文献   

17.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18.
论阴阳气血水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气为阳动作火,血为阴难成易弓”.阴阳水火气血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一、阴阳: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它来源于实践而又为实践服务,古代各种学术思想基本都受它的影响,中医也不例外.纵观古今,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它最早见于《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也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9.
阴阳在中医领域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中医认为人体无处不存在阴阳,并把阴阳作为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的依据。例如人体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每一内脏又分阴阳,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等。当阴阳相对平衡时,人体就健康,一旦失去平衡,就会生病。治病的过程就是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金针梅花诗钞》一书中,周树冬谈到“母子生克”的临床应用,他说:“天地五行之制约生成,内应脏腑之阴阳消长,故可在相制相克或相生相成两经之中,各取其要穴以收生克制约之效。如土气不足是由于木气之有余,则既须以泻肝为主为本,又须以补脾为客为标。如泻肝时取其荥穴行间(五行属火,实泻其子,则补脾时即可取其荥穴大都(五行亦属火,虚补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