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63例Miles手术会阴切口一期缝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术前肠道准备方法与效果的比较和术后孤前引流方法与切L1愈合情况的比较,分析得出;本组63例,术前肠道准备的优良率84.1肠;会阴切口感染率4.76肠。以全肠道清洁法准备肠道优良率最高,达100肠;以双乳胶管加负压吸引法引流效果最好,切口感染率最  相似文献   

2.
恒康正清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恒康正清与传统方法进行肠道准备的异同。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以传统的口服番泻叶,术前清洁灌肠69例为对照组,74例口服恒康正清为试验组,并对两种方法清洁肠道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两组肠道清洁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恒康正清组患者易于接受,番泻叶组患者不易接受,恒康正清组切口感染率为4%,明显低于番泻叶组10%。结论恒康正清是一种有效、安全、快速、易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药。  相似文献   

3.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大肠癌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对顺利进行手术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用105例大肠癌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其中灌肠的逆行肠道准备法(CBP)55例、口服甘露醇的顺行肠道准备法(OMP)50例,分别观察清洁程度、不良反应、依从性、切口腹腔感染率、吻合口瘘等情况。结果CBP组的清洁程度要好,不良反应较少,但依从性差,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大肠癌手术后的切口和腹腔感染率、吻合口瘘等的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各项综合治疗有关。结论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降低结肠,直肠癌事切口感染率。方法 作者在1994年2月至1999年2月收治可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癌204例,用前瞻性的对比临床研究将204例分为两组,102例术前口服甲硝唑,另102例术前口服庆大霉素。结果 庆大霉素组腹部切口感染率9.80%,会阴切口感染率30.95%;而甲硝唑组腹部切口感染为3.92%,会阴切口感染11.63%,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6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性肠道准备(MBP)组(n=35)和非MBP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BP组与非MBP组患者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腔冲洗液用量、术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非MBP组患者(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MBP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发热(>38.5℃),术后抗生素再使用,梗阻性腹胀、腹痛和术后予以辅助排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BP组(P<0.01).结论 术前适度肠道准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能使医患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6.
<正>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是必须的。传统的方法为3日准备法,包括饮食限制、抗生素使用及清洁灌肠。近年来,通过临床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3日肠道准备法与1日肠道准备法的术后感染率、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别。本文对170例经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直肠癌患者170例,男103例,女67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9.2岁;按Duke's分期,A期11例,B期123例,C期36例;经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128  相似文献   

7.
预防Miles手术后感染方法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8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患者随机地采用四种肠道准备及二种会阴创口引流方法,报告预防术后感染的结果。发现口服番泻叶水的导泻作用优于口服液体石蜡(P<0.01);灭滴灵加复方新诺明的肠道灭菌作用与单用新霉素无明显差异;会阴创口双管引流加冲洗方法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管引流法(P<0.01)。  相似文献   

8.
大肠手术最易污染切口和腹腔,故手术前做好肠道准备以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为探讨新的肠道准备用药,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86年1月对86例施行大肠手术的患者于术前采用灭滴灵准备肠道,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传统与快速肠道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结直肠癌手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传统肠道准备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间进行快速肠道准备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手术前后菌群计数及菌群失调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下降,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明显加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远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快速肠道准备安全有效,对肠道菌群影响小于传统肠道准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APR的72例高龄(≥80岁)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81.8±1.8)岁。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7/72),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洛铂冲洗液、盆底修复、糖尿病和冠心病与高龄患者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盆底修复(OR=0.17,95%CI为0.04~0.82;P=0.027)和糖尿病(OR=4.32,95%CI为1.05~17.81;P=0.043)为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APR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保留盆底腹膜,并予以关闭。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也是预防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切口一期缝合法在临床运用上的意义。方法 对 10 2例直肠癌Miles手术会阴切口一期缝合和敝开引流愈合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年龄、性别及病理分期分级无显著差异下 ,会阴切口一期缝合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12 0± 2 9天 ,切口敝开组为 44 1± 12 1天 ,差异显著 (P <0 0 0 1)。术后局部复发率缝合组为 3 3 9%。敝开组为 2 3 3 % ,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75 )。结论 对癌肿未累及肛直肠环的行Miles手术 ,会阴部清除范围距肛门缘外 3cm已足够。会阴切口严密止血 ,一期缝合法是可行的。对已累及肛直肠环或肛管癌须彻底清除坐骨直肠窝脂肪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降低结肠、直肠癌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 作者在1994年2月至1999年2月收治可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癌204例,用前瞻性的对比临床研究将204例分为两组,102例术前口服甲硝唑,另102例术前口服庆大霉素。结果 庆大霉素组腹部切口感染率980%,会阴切口感染率3095%;而甲硝唑组腹部切口感染为392%,会阴切口感染1163%,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作为围手术期用药,单独应用具有强大抗厌氧菌能力的甲硝唑,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组63例均系直肠癌行麦氏术会阴切口一期缝合,现对其骶前感染,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1例,女32例,30岁以下6例,31—  相似文献   

14.
为了做到大肠癌患者在术中操作顺利,术后恢复满意,已被大家一致公认的术前肠道准备是十分重要的。我科自83年6月~84年7月对17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了全肠道灌洗法(以下简称灌洗法)用于术前肠道准备。在总结灌洗法的基础上,我科进行了改进(以下简称改良法),经临床实践,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满意,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不同肠道准备效果对比分析唐绍贤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效果与术后患者能否顺利恢复健康密切相关。作者收集了1986~1994年住院大肠癌病人138例,统计了采用不同肠道准备的术后感染情况,报告并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138例中男76人,女62人。...  相似文献   

16.
楼善叶 《肿瘤学杂志》2011,17(11):870-871
[目的]探讨在结肠癌择期手术中无常规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1例行择期结肠切除吻合术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肠道准备组(31例)和无肠道准备组(30例)。术后随访30d,评价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腹腔内脓肿发生情况。[结果]肠道准备组与无肠道准备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腹腔内脓肿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肠道准备组为22.6%,而无肠道准备组为23.3%(P=0.944)。[结论]在结肠癌的择期手术中,无肠道准备是安全的,肠道准备应该选择性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8年~1998年浙江省肿瘤医院654例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术后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造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7%,术后肠梗阻26%,造口周围皮肤炎31%,腹部切口感染57%,无造口坏死、回缩及脱垂发生。总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其中17例肠梗阻中13例由肠粘连所致,4例由肠内疝所致。切口感染和造口周围皮肤炎常与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及术后护理不仔细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经腹膜外隧道造口,采取平坦形造口及术后加强护理常能有效地降低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贵阳医学院附院普通外科自1985年9月~1986年3月,为22例病人采用Holleuder全肠道灌洗法作大肠癌手术的肠道准备,术前1天口服WGI液4000~9000ml于数小时内服完,服后平均80分钟排便,全程约需3~6小时。结果20例成功,2例失败,成功病人术中大肠清洁,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文中对采用灌洗后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一种结直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欠中补救措施,此补救措施使38例患者均作Ⅰ期肠切除吻合,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一种结直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欠清洁的术中补救措施,此补救措施使38例患者均作Ⅰ期肠切除吻合,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