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患者髋关节的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7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疗效优于针刺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五劳七损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八段锦联合五劳七损方内服,6个月后观察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疼痛评分(VAS)、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BASDAI、BASFI、疼痛评分、晨僵时间、ESR、CRP治疗后2组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SCL-90评分各因子得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评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五劳七损方有助于改善AS患者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补肾强督法治疗200例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股骨粗隆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降钙素(H—CT)、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CICP)、尿脱氧吡啶啉(DPD)、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骨质疏松症疗效:显效60例,好转94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77%。治疗后患者腰椎、股骨颈骨、Ward’s三角区、股骨粗隆BM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胛H、BGP、CICP、BA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尿DPD、CTX值较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ESR、CRP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BASFI、BASDAI、颌柄距、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强督法可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及免疫水平,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方法:56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纽28例,用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对照组28例,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病情活动指数(BASDAI),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改变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除不扶物站立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评分中关节疼痛程度与关节僵硬时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体疲倦程度与关节僵硬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功能指数除弯腰执笔、登台阶及不扶物站立三项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炎性指标ESR、CRP均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按摩对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体的功能活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丽萍 《新中医》2009,(9):38-39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七味通痹口服液和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3%,对照组89.7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健康综合评分(BAS—G)、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全身痛和脊柱痛Likert四级评分、晨僵时间、医生总体评价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颌柄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征、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评分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更明显。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以显著减轻A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祛风通络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纽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总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患者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以及体征、ESR、CR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BASDAI、BASFI评分,中轴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脊柱活动度以及ESR、CRP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强督祛风通络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温针结合长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91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温针组30例及观察组31例。药物组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塞来昔布胶囊;温针组予华佗夹脊穴与背部膀胱经穴交替取穴,电温针治疗;观察组在温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龙灸治疗。观察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视觉模拟量表(VAS)、脊柱痛VAS评分及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IkP)。结果:治疗2疗程后3组BASDAI、BASFI、VAS总分、脊柱痛VAS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2疗程后3组的ESR,药物组、观察组的CRP均明显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针组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的ESR、CRP分别与药物组、温针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长龙灸是治疗AS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般规律,为温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灸疗法干预,治疗前后参照ASAS工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纳入统计57例,实验组28例,对照组29例。在BASFI、VAS、BASDAI评分方面,两组在治疗后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方面,实验组治疗后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温热疗法的理论内容,并为温热疗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铺灸加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铺灸加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纽。治疗组13例用铺灸加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以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以3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2.3%、3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铺灸加针能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疗效较常规针刺疗法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应用ELISA的实验方法检测45例AS患者(AS组)治疗前后及50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Dickkopf-1(DKK-1)蛋白水平,并检测AS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含量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AS组血清DKK-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经五劳七损方治疗后血清DK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SR和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相关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劳七损方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DKK-1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走罐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其耐受程度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应用正规西药加走罐治疗;对照组15例,应用正规西药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疼痛视觉量表、晨僵、脊柱活动度等指标,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指地距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走罐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症状缓解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治馗汤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补肾强督治越汤治疗30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24周,观察巴氏功能指数(BASFI)、巴氏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骨保护素(OPG)、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4周已开始显现疗效,此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逐渐增加,至第12周时,ASAS20的患者达40.00%,ASAS50的患者达33.33%;第24周时,ASAS50的患者达50%。患者对疾病的评分在第2周即出现明显改善(P〈0.05);BASDAI、BASFI、晨僵时间、患者对疾病的评分均在第4周出现明显改善(P〈0.05),各指标的改善均随疗程增加而加大。30例患者24周时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治尴汤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辅助龙火灸与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辅助龙火灸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情况、枕墙距、指地距、领柄距、胸廓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腰椎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KSP)、血沉、C反应蛋白,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SP评分、胸廓活动度和腰椎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枕墙距、指地距、领柄距、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16例,重度不良反应5例。结论针刺辅助龙火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较西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指标和影像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蒜督灸,对照组采用隔姜督灸,每月1次,共治疗3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以及骶髂关节CTBASR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体征积分、骶髂关节CTBASR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隔姜蒜督灸能够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骨代谢指标,但改善骶髂关节影像学指标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劳七损方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五劳七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5天后2组患者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劳七损方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疗效相当,但五劳七损方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低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通痹合剂组:给予通痹合剂治疗;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服药6月后。采用国际AS评价组推荐的疗效标准ASAS20,观察病情活动指数、病人总体评价、总体肿胀关节指数、患者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通痹合剂组满意率为82.5%,柳氮磺吡啶组满意率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肿胀关节总数,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Schober、指地距、脊椎左屈、脊椎右屈、脊椎后仰等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脊椎左屈、脊椎右屈、枕墙距,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痹合剂治疗AS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联合,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扩胸度、血沉、C反应蛋白客观指标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Schober试验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中药联合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目前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督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临床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服用舒督通痹丸,对照组46例采用缓解病情的西药。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评价Bath强脊功能指教(BASFI)、强脊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指地距、扩胸度、枕壁距、Schober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ASFI、BASDAI、C-反应蛋白均有显著性改善,治疗组BASFI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沉、指地距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hober试验、枕壁距、扩胸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6%,对照组为75.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舒督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白芍总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白芍总甙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白芍总甙加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33例)用甲氨喋呤加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包括腰背痛指数、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扩胸度、Schober试验、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表(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表(BASFI)]、血沉、C反应蛋白、骶髂关节X线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除腰背痛指数、外周关节痛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白芍总甙联合柳氮黄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20.
郭效德  周莹  蔺波 《河南中医》2014,(3):447-449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益肾骨痹汤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小针刀联合益肾骨痹汤治疗,2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和CR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ASDAI、BASFI及医生总体评价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晨僵时间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两组扩胸度、枕壁距、指地距及Schobe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扩胸度和Schobe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益肾骨痹汤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