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肠道内外营养方法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2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尽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现瘘管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间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术后瘘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减少并发症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2.
应荣培 《中国肿瘤》2007,16(6):478-47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2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强  周星明  江洪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01-1003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PN组50例,术后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8d检测白蛋白(ALB)、淋巴细胞(TLC)、尿素氮(BUN)值、血红蛋白(Hb)值及前白蛋白(PA)值以及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大多为3d左右,但术后发生腹泻患者多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所有患者术后3dALB值及TLC值均明显下降(EN组下降约15%,PN组下降约16%);经过一段时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ALB及TLC值(术后8d)较术后3d均有所升高(EN组升高约10%,PN组升高约11%),且术后8d两组患者TLC值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洪波  黄和平 《肿瘤》2007,27(10):832-834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尤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53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EN 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平均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观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情况以及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EN 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以及8d 后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 PN 组(P <0.01);EN 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 PN 组(P <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比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耿勇  周波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27-21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禁食使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 率、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文探究围手术期 EN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接受 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 组和PN 组,前者完成40 例,后者完成39 例。EN 组患者从术前5 天开始,在正常饮食基 础上加服肠内营养(瑞能)600ml/d,术后 24小时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或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液。 PN组患者术前5天开始,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加用PN(能量为750kcal/d),术后常规静脉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 白变化,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EN 组肛门排气恢复 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比 PN 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前后 EN 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计数降低 值比PN 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N 组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比PN 组少,但腹胀发生例数多。结 论  围手术期 EN 优于 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每天热卡为30kcal/kg.EN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安素500ml,术后第二天1,000ml,术后第三天直至第7天口服1,5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PN组(P<0.05),E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7%,PN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胰腺癌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EN)支持的重要作用.方法 将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PN)支持,比较分析两组病人营养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经术后9天治疗两组病人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EN组肠道蠕动恢复较早,且并发症、炎性反应指标及治疗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EN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胰腺癌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甘油三酯肠内营养(GMEN)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其中EN组选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甘油三酯的肠内营养液,实施早期营养.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营养评定指标体重、血清白蛋白(A1b)、血红蛋白(Hb)和氮平衡,免疫评定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CC)、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前列腺素E-2(PGE-2)和C反映蛋白(CRP).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在体重、血红蛋白的恢复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5,P=0.057),但EN组的白蛋白及氮平衡恢复较PN组为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0).反映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IgA、IgG、CD4、CD4/CD8在术后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术后CRP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N组为46.7%,EN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肛门恢复排气时间EN组为(2.46±0.56)天,PN组为(3.66±0.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应用GMEN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晓燕  鲁铭  田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10-15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通过经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178例, 其中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 80例患者行全静脉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  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10天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静脉营养组(P < 0.05);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静脉营养组。  结论  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 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价值。方法:将65例肝癌肝移植患者分为两组:25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N组),40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组)。比较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28天感染发生率、28天死亡率及术后1、4、7天肝功能、营养状态、免疫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等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7天,EN组较PN组TBIL、DBIL、ALT、CRP显著降低(P<005),Pab、TFN、IgA、IgM显著升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28天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28天内均无死亡病例。EN组主要并发症为腹胀、腹泻、营养导管堵塞或滑脱。结论: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EN比PN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肝细胞的修复,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显著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avoi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aused malnutrition, nutrition therapy is necessary in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GOO) patients. Compar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enteral nutrition (EN)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advantag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eoperative EN has beneficial clinical effects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P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OO undergoing surger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preoperative nutrition therapy, 14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N group (n=42) and PN group (n=101)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7 at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thods of preoperative nutrition therapy and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Th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and two-piecewis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preoperative nutritional therapy time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in the PN group.ResultsEN shortened the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OO, which is a protective factor,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non-radical operations and the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reduced when the preoperative PN therapy was up to 3 d and a longer PN therapy (>3 d) did not accelera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ConclusionsPreoperative EN therapy would benefit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OO by accelerat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For patients with absolute obstruction, no more than 3-day PN therapy is recommended if patients can tolerat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47例)进行肠外营养,根据营养方式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d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TP、ALB、TRF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