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本文分析滋养细胞肿瘤手术与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5例手术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情况 ,重点分析术中大出血的处理方法 ,并对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术前血 β HCG正常范围 ,肺X线片阴性 ,因子宫或宫旁占位行子宫切除术后 ,10 /10完全缓解 ;12例术前血 β HCG不正常 ,肺X线片阴性 ,因子宫或宫旁占位行子宫切除术后 ,8/12完全缓解 ,2 /12完全缓解后 2年半再次肺转移 ,经化疗后完全缓解 ,2 /12术后化疗耐药死亡。手术时间 :最短 1h ,最长 6 5h ,平均 2 0 2h。出血量 :最多 114 0 0mL ,最少 5 0mL ,平均 73 4mL ,其中大于 5 0 0mL 6例 ,小于 5 0 0mL 19例。 2例术中大出血 ,经髂内动脉结扎碘仿纱布盆底填塞 ,抢救成功。结论 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 ,手术在某些情况下仍有重要价值。术前应重视子宫旁转移瘤 ,术中积极处理大出血。  相似文献   

2.
子宫切除对治疗滋养细胞肿瘤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子宫切除手术在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8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滋养细胞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侵蚀性葡萄胎30例,绒癌38例,结果23例因年龄偏大,且无生育要求,术前经短暂化疗后,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22例获完全缓解,总平均化疗程数为4.2。27例因产生化疗耐药,且考虑病灶主要局限于子宫,在化疗的同时进行了全子宫切除术,20例(74.1%)获完全缓解,总平均化疗程数为9.4。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诊断及治疗后转归,探讨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的特点及最佳治疗手段,对34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5-FU)、放线菌素D静脉联合化疗和(或)顺铂(DDP)、5-FU、多柔比星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甲氨蝶呤、5-FU局部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等手段。结果:Ⅰ、Ⅱ期侵蚀性葡萄胎(IM)和绒癌(CC)患者,经采用联合化疗、介入治疗兼手术治疗治愈率100%,Ⅲ、Ⅳ期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手术治疗亦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以化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随访期超过5年的40例Ⅱ期子宫内膜癌。27例行子宫次广泛切除术,13例另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为单纯手术,有6例为子宫次广泛切除术,3例另加盆腔淋巴结清扫。34例行术后放疗,12例阴道残端补充腔内治疗。结果: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65%(26/40),复发率17.5%(7/40),舅腔外转移率25%(10/40)。其中术后放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70.5%(2/34),复发率5.9%(2/34),盆腔外转移率为29%(10/34)。单纯手术者有5例2年内阴道残端复发。术后放疗远期反应发生率为44%(15.34),主要为间断性腹泻、便血、血尿、肠梗阻。结论: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局控率,但远期放疗反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残角子宫妊娠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展红  罗立华 《中国肿瘤》2007,16(6):487-488
残角子宫妊娠在临床上较罕见,易误诊,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我院于近27年间收治了6例残角子宫妊娠的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4例均在妊娠3.5-5个月发生残角子宫破裂,内出血在2000ml以上,1例因人流术中未见绒毛,术后血HCG持续阳性.子宫右侧发现包块而及时手术。1例为残角子宫同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行右输卵管及残角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4-2008-05诊治的9例子宫IV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9例IVL患者中,7例患者主诉盆腔包块,1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例腹痛; 7例盆腔包块超过妊娠12周子宫大小,最大者达妊娠20周大小,子宫全切术后和子宫肌瘤剔出术后各1例;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8例,盆腔实性肿瘤1例,5例子宫肌瘤血流丰富,其中2例血流呈树枝状,术前无一确诊为IVL.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盆腔肿瘤切除术.1例患者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1年复发,瘤栓转移至右心房及右心室再次术后2年无复发.结论: 子宫IVL是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良性病变,提高术中确诊率、彻底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以及术后全面随诊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PGML)的治疗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37例,中位年龄54岁(29~71岁),ⅠE期5例(13.5%),ⅡE期15例(40.5%),ⅢE期13例(35.2%),ⅣE期4例(10.8%),其中27例(73.0%)行根治性手术,10例(27.0%)行姑息手术切除或短路手术,术后共有30例给予CHOP方案静脉化疗。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12~108个月),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7%,64.86%,单位素分析发现:年龄(P:0.0006),肿瘤直径(P=0.0317),肿瘤分期(P=0.0016),组织学分型(P=0.0016),手术方式(P=0.0006),静脉化疗(P=0.0005)均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期(P=0.0044),手术方式(P=0.0077)和静脉化疗(P=0.026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的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原发性胃B细胞恶性淋巴瘤,提高早期诊断率,力争根治手术,并在术后辅以静脉化疗是提高忠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Ⅳ期滋养细胞肿瘤误诊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9例Ⅳ期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首诊确诊率64.1%(25/39),误诊率35.9%(14/39)。首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及外院的误诊率分别为0(0/16)、76.5%(13/17)、16.7%(1/6);首诊时合并生殖系统症状的误诊率11.1%,无合并者误诊率91,7%;首诊距末次妊娠时间〉1年者误诊率53.3%(8/15),6月~1年者误诊率18.2%(2/11),〈6月者误诊率为0。39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6.9%(30/39),其中首诊确诊者完全缓解率88.0%(22/25),首诊误诊者完全缓解率57.1%(8/14);确诊时血B—HCG值≤10^3mIU/ml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00.0%,〉10^5mIU/ml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5.4%(17/26);以上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期滋养细胞肿瘤的首诊误诊率高与其症状无特异性和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有关,且影响预后,应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全肺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术式,仅少部分有适应证的肺癌患者选用肺叶袖状切除术。本研究评价肺叶袖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93例,同期施行根治性全肺切除术571例。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结果:袖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为20.7%,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术后死亡率袖状切除术组为2.1%,全肺切除术组为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3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中N0、N1患者5年生存率袖状切除术组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07,P=0.025),N2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袖状切除术组与全肺切除术组之间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全肺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确定各种临床诊断方法的应用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5月~2007年7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99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99例患者术前诊断率为29.3%.误诊率达到70.7%(70/99)。99例患者中行乳腺钼靶检查39倒,B超检查63例,针吸细胞学检查62例,术中冰冻病理63例,空芯针穿刺活检29例。其中乳腺钼靶检查诊断率23.1%(9/39),B超检查诊断率36.5%(23/63),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率11.3%(7/62),冰冻病理报告诊断率77.8%(49/63),空芯针穿刺活栓诊断率82.8%(24/29)。按照WHO标准,术后病理良性26例,交界性61例,恶性12例。共19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率为23.5%,其中良性3例,交界性11例,恶性5例。19例复发病例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8例,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改良根治术1例,各手术组复发率分别为24.2%、20.5%、9.0%和20.0%: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而空芯针穿刺活栓是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于可疑病例,术前应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提高本病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11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AFP、NSE、CEA、CA125、CA199、CA242、Cal 53、ferritin、free-PSA、PSA、及HCG)的水平.其中转移组88例,未转移组29例,并对其预后进行了随访.结果:转移组的阳性率为67.1%(59/88),显著高于未转移组27.6%(8/29)(P=0.0002);2年随访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死亡率为95.31%(61/64),显著高于阴性组55.56%(25/45)(P=0.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转移的指标,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接受保乳治疗的2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资料。232例患者均接受肿块扩大切除或乳腺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情况行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平均随访57.14个月(2~118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15例,死亡7例,1例局部复发后行乳房切除手术。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包括肺脏8例、肝脏5例、脑6例、骨8例。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232例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9.06%和96.98%,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01%和93.23%。171例肿瘤直径≤2cm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其余52例肿瘤直径>2cm者(P<0.05);141例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52例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者(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3年、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保乳指征的前提下,早期乳腺癌病例进行保乳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高嵩  马晓琳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621-1622
目的:观察PEA(顺铂+足叶乙甙+更生霉素)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应用PEA方案治疗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5例,其中侵袭性葡萄胎患者22例,绒癌患者23例;初治患者36例,耐药患者9例。结果:45例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2例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93.3%。其中初治侵袭性葡萄胎的治愈率为100%,绒癌的完全缓解率为86.95%,耐药妊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77.8%(7/9)。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I-Ⅱ级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结论:PEA方案可作为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崟  沈铿 《癌症进展》2014,(1):93-97
目的分析外阴鳞癌的临床表现,总结治疗方法,评价手术和放化疗的疗效及愈后。方法对诊治的83例随访满1年的外阴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外阴鳞癌患者中,95.2%有前驱疾患;Ⅰ期和Ⅱ期患者60例(72.3%),Ⅲ期和Ⅳ期患者23例(27.7%),平均发病年龄为56.2岁,其中55例患者绝经(66.3%)。手术78例,单纯放化疗5例。手术方式包括:外阴局部切除10例(12.8%),单纯外阴切除4例(5.1%),外阴局部根治37例(47.5%),根治性外阴切除27例(34.6%)。51例(65.4%)合并单侧或双侧腹股沟股浅或深淋巴结的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的有34例,其中1例术前行放化疗。完全缓解65例(78.3%),未治愈并逐渐进展18例(21.7%)。复发11例(16.9%)。总体5年的缓解率为68.7%(57/83)。切缘或紧邻切缘阳性者即使术后辅予放射治疗,其复发率仍较高,为27.8%。肿瘤浸润超过5mm或累及真皮以下的患者,复发率高达34.6%。11例复发患者,1例手术,1例放疗,余9例均进行了手术联合放疗以及化疗的联合治疗,4例进展,7例缓解,但其中4例在5年内反复复发。结论外阴鳞癌早期病例占多数;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术后放疗的意义待进一步观察;疾病分期与疗效相关;手术切缘不净和浸润较深的患者复发率高,复发病例总体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1G3膀胱癌行第二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明确为T1G3膀胱癌患者资料.单发乳头状肿瘤15例,多发乳头状肿瘤17例,广基型肿瘤5例.4~6周后再次电切,术后常规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所有肿瘤切除标本均含有肌层组织.二次电切中13例(13/37,35.1%)发现有残余肿瘤,2例(2/37,5.4%)发现肿瘤为T2期,更改治疗方案.1例(1/15,6.7%)单发乳头状肿瘤,8例(8/17,47.1%)多发乳头状肿瘤,4例(4/5,80.0%)广基型肿瘤发现癌细胞残留.[结论]不同的T1G3患者在二次电切中结果不尽相同.对多发乳头状和广基型的肿瘤应常规行二次电切,而对单发乳头状肿瘤可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另一种给药途径。方法:总结2000年以来以静脉联合腹腔化疗给药方式治疗的3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用常规给药途径治疗效果不佳的3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2例痊愈出院,1例继续治疗。结论:静脉联合腹腔化疗对子宫穿破、盆腹腔病灶及术后局部复发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巨大肝癌手术难度大,一般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效果较差。本研究旨在评价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伽玛刀放射治疗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82例无法手术切除的直径≥10cm原发性肝癌进行伽玛刀治疗,按照UICC分期(2002),其中R期21例,T3期33例,T4期28例,均为N0,合并有门脉癌栓(PVTT)35例,根据Chind—Pugh肝硬化分级,A级60例,B级22例,可见肿瘤体积(GTV)为(710±213)cm3,(510—1532)cm3,每次分割剂量4—8Gy,照射次数为(10±2)次(8—14)次,肿瘤剂量(50.4±5.8),每周2—5次。结果:11例患者伽玛刀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未能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1%(36/71),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4%和19%。T分期、门脉癌栓、TACE和分割剂量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Chind—Pugh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子(P=0.051,相对危险度:2.513)。结论:伽玛刀对于无法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Chind—Pugh分级是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31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n=7)或联合化疗(n=24)治疗。阿帕替尼初始剂量为425 mg/d,联合化疗药物包括替吉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采用RECIST 1.1版标准和NCI CTC 3.0版标准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观察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治疗4周后31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获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8例、进展(PD)8例,有效率(RR)为16.1%(5/31),疾病控制率(DCR)为74.2%(23/31)。治疗8周后3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获PR 3例、SD 18例、PD 9例,RR为10.0%(3/30),DCR为70.0%(21/30)。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近期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5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及是否联合化疗之间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毒性和乏力,以1~2级为主。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均为16.1%。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毒性可控,可作为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后长期随访的结果,分析评估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 197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68例骶骨脊索瘤,男性60例,女性8例,年龄25~74岁,中位年龄55.5岁,部位为S1~5 7例,S2~5 15例,S3~5 33例,S4~5 5例,其他8例.外科手术共104例次,首次在我院外科治疗的原发病例48例,肿瘤外科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4例(8.3%);边缘切除21例(43.7%);囊内切除23例(48.0%);复发病例20例.结果 随访1-365个月,平均81.84个月.存活53例(77.9%);死亡15例(22.1%),其中,围手术期内死亡7例,占死亡总数的46.7%.总体5年生存率87.3%,10年生存率73.3%,中位生存时间(月)282.0±88.7.其中囊内切除者、边缘切除者和广泛切除者5年生存率,三者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18).手术囊内切除者复发34例(81.0%),边缘切除者复发8例(36.4%),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0);总体1年无复发生存率77.4%;3年33.2%,5年24.3%.我院首次手术与非我院首次手术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边缘切除与囊内切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我院首次手术及不同手术边界均为预测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骶骨脊索瘤外科切除,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较长,外科切除边界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