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经手术治疗的新鲜活体组织标本 ,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癌 30例。采用较新的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水平。结果 ER和PR的阳性率一致 ,均为 6 6 6 7% :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腺癌 (Ⅰ级 )的阳性率为 4 0 % ,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者 (Ⅱ、Ⅲ级 ) ;临床分期早期 (Ⅰ期 )的阳性率为 4 3 33% ,明显高于中、晚期 (Ⅱ、Ⅲ期 )患者 (P <0 0 1)。在同一标本不同部位的癌灶、癌旁和正常组织中ER和PR的阳性率显示癌灶组织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 <0 0 5 )。结论 ER和PR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高分化癌的ER和PR表达水平高 ,低分化癌的ER和PR含量低 ;临床分期早期患者的ER和PR含量高 ,中、晚期患者的ER和PR含量低。笔者认为 :ER和PR的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化趋势、分级及临床分期和内分泌治疗与对预后的监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ER、PR、p53、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和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p53、C-erbB-2的检测.[结果]正常增生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83.33%、8.33%、16.67%及46.88%、4063%、53.13%、62.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ER、PR表达在G1与G3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G1与G2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53、C-erbB-2表达在Ⅰ期与Ⅲ期之间、G1与G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PR、p53、C-erbB-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和PR的表达可作为内分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58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选取患者切除标本,对组织中ER和PR表达的强度和细胞比例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评价,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2个月(2~60个月),5年内有82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ER/PR的表达,无论是强度评分、比例评分还是总评分,都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ER/PR状态总评分是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ER较PR更为显著。对于生存时间,ER高/PR高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最长,其次是ER高/PR低组、ER低/PR高组,最低的为ER低/PR低组。结论: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PR的低表达是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测定,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30例进行ER、PR检测。结果:DCC法检测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77·9%,免疫组化法均为86·7%。两种测定方法比较,ER与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2·4%和85·7%。免疫组化法可在DCC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组织来源。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类型中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与腺棘癌的ER、PR水平高于其他癌。ER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结论: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ER、PR的测定对估计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应用葡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雄辉  胡媛芳 《癌症》1991,10(5):385-389,T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评价其与患者年龄、临床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62例中,34例(54.84%)PR阳性,30例(48.39%)ER性。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手术分期(P<0.01),组织学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生存率(P<0.05)相关;ER的阳性表达只与肌层的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R的阳性表达可能是独立于其他临床学参数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和5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回顾性分析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种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现出高阳性率(43.04%),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27.08%)和增生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21.16%)显著高于G2级、G3级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34.78%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51.52%)显著高于Ⅱ、Ⅲ、Ⅳ期阳性表达率(37.50%、29.41%和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86.67%)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观察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63例肾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STAT3和 p-STAT3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肾癌组织中 STAT3和 p-STAT3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74.60%,癌旁正常肾脏组织分别为33.33%、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肾癌组织中 STAT3和 p-STAT3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 均﹤0.05)。肾癌组织中 STAT3和 p-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 =0.367,P ﹤0.05)。结论肾癌组织 STAT3和p-STAT3持续高表达,提示 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肾癌的临床进展,且与肾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为肾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华英  俞绍音 《肿瘤》1992,12(4):166-168
本文用亲和酶标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ER和PR,ER阳性率62.5%,PR阳性率71.8%。发现ER、PR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值均<0.025),而ER、PR与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之间当分化程度相同时未发现明确关系(P>0.025)。电镜观察发现PR(-)者超微结构特征上有较多的恶性特征。与DCC法对照,总符合率达92.5%和95.8%,且特异性检测发现酶标法是一种专一性较强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 )、雌激素受体 (ER )及孕激素受体 (PR )的表达情况 ,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 /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 44 .0 % (2 2 /5 0 )。ER阳性率为2 8.0 % (14 /5 0 ) ,PR阳性率为 5 0 .0 % (2 5 /5 0 )。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 /ER同时表达率为 10 .1% (2 2 1/2 2 0 8个细胞 ) ,CgA/PR同时表达率为 2 0 .1% (4 90 /2 44 0个细胞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Lee SH荧光素组化法检测80例卵上皮源性肿瘤的雌激素受体(D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发现:40例良性肿瘤中,27例有中、高水平的ER、PR(69%)。38例卵巢癌中,16例有中、高水平的ER、PR(41%)。未见全部由受体阴性癌细胞构成的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的ER、PR阳性细胞多位于相对良性区域、随着肿瘤异型性的增加,ER、PR阳性细胞减少。高分化癌较中、低分化癌的受体水平高。临床早  相似文献   

13.
鲍圣德  王燕复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3):216-218,T222
本文对33例脑膜瘤的ER,PR作了分析。脑膜瘤性激素受体的阳性率:ERc为0,ERn为6.1%,PRc为12.1%,PRn为63.3%。多数肿瘤中测不到ER,且测到者含量变极低。PR含量明显高于ER,认为脑膜瘤以PR占优势。PR与ER间无相关关系,ERn(g ),PRn(+)者明显多于ERn(+),PRn(+)者,提示脑瘤的PR可能是一个不依赖于ER调节的独立系统。本资料为脑膜瘤的激素治疗可能性提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肿瘤分化程度、患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ER、PR的表达.结果:ER和PR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9.3%和64.1%,鳞癌和腺癌的ER阳性率分别为56.2%和62.5%,PR阳性率分别为56.2%和71.8%.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而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患者性别、年龄等无关.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可能对肺癌的治疗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史锦兰  陈萍倩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5):352-354,363
应用酶联雌二醇(E2-HRP)和酶联孕酮(Pg-HRP)亲和组化法检测卵巢恶性肿瘤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45例,结果ER阳性35例,PgR阳性33例,其阳性检出率依次为77%和73%,不同类型肿瘤的受体水平有差异,上皮性癌肿的阳性检出率较转移癌高。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分化越好,受体水平也越高,早期癌比晚期癌的ER,PgR受体水平高,受体阳性者术后加用他莫西芬联合化疗治疗,其生存时间较阴性者长,复发亦  相似文献   

16.
胃癌109例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6~1993年采用李氏荧光雌激素组织化学法对胃癌109创作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测定,同时对8例非肿瘤病人的胃正常粘膜作了ER、PgR测定。109例胃癌的ER、PgR阳性率分别为23%、27.5%,8例非肿瘤病人的胃正常粘膜ER、PgR均阴性。109例胃癌中高分化腺癌ER、PgR阳性率分别为44.1%(15/34)、47.1%(16/34),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的14%(6/43)及20.9%(9/43),ER为P<0.02、PgR为P<0.05,发病年龄及性别与ER、PgR均无关。认为ER、PgR阳性的胃癌与雌激素靶器官的恶性肿瘤一样,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对内分泌治疗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乳腺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细胞增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乳腺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ABC法)对经病理确诊255例恶性和660例良性乳腺肿瘤进行了ER、PR、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和Ki-67抗原检测。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间,ER、PR阳性率均有极显著差异。良性肿瘤组中,ER+PR+组和ER-PR-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53表达率在ER、PR阴、阳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erbB-2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53、ER和PR在56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6 %,66.1 %和64.3 %。p53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在组织分化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组织分化差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p53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ER、P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ER、PR及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女性激素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17例子宫内膜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标本进行ER、PR和PCNA含量检测,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低于增生期和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有关。PCN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内膜组织(P<0.01),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R、PR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ER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C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