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SIRT1的阳性表达率为88.4%,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为16.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P<0.001);直肠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与TNM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的有无(P<0.05)、肿瘤浸润深度(P<0.05)呈正相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0.05)呈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 SIRT1在直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SIRT1在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直肠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胃癌组织>5 cm)标本,比较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H19、SIRT6表达情况,并分析lncRNA H19、SIRT6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人胃癌组织中lncRNA H1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人胃癌组织中SIRT6 mRNA表达水平和SIRT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lncRNA H19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IRT6 mRNA和SIRT6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lncRNA H19在人胃癌组织中上调表达,SIRT6在人胃癌组织中下调表达,lncRNA H19、SIRT6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EGF、PCNA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和34例癌旁组织中VEGF、PCNA和MRP的表达水平。结果64例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生存、年龄明显相关(P〈0.05)。PC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生存无关(P〉0.05)。MR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生存无关(P〉0.05)。VEGF、PCNA和MRP在胃癌中表达无相关性。结论VEGF、PCNA、MRP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0例胃癌组织中的DPC4表达阳性31例(62.0%);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表达均为阳性(100.O%)。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X2=10.43,P〈0.01)。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的统计学关系(P〉0.05)。肿瘤直径〈2cm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cm,高一中分化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低一未分化,T1-2之期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B3-4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PC4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与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E-cadherin/β-catenin与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E-cad)和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及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肿瘤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胃癌、30例癌旁组织、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8例胃正常组织中E-cad、β-cat和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明显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E—cad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β-cat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并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E-cad、β—cat及CD44V6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同时检测E—cad、β—cat及CD44V6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unx3表达及其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Runx3 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甲基化状况。结果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 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569±0.131、0.609±0.141、0.871±0.237,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Runx3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1.4%、62.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甲基化。胃癌组织中Runx3甲基化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Runx3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繁事件,通过对其检测,可能会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F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FAF1mRNA和FAF1蛋白的表达。结果:FAF1mRNA在胃癌组织(O.27±0.12)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0.40±0.06)和正常胃组织(0.48±0.08)(P〈0.01)。FAF1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有关,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及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FAF1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高中分化及无远处转移者,而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胃癌组织的F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7.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50%)(P〈O.05)和正常组织(72.50%)(P〈0.01);FA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低或未分化胃癌组织F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FAF1表达减少,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F1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也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集的10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癌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组织40例为对照组,分析DPC4在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蛋白的表达,并深入探究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1胃癌与癌旁正常组织DPC4阳性率分析:100例胃癌组织中的DPC4表达显现62例(62.00%)阳性,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表达显现40例(100.00%)阳性,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表达的阳性率而言,胃癌组织阳性率显著较低(P0.05);2 DPC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联性: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DPC4在胃癌发生、进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具有参与作用,其表达程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胃癌及3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中HSP27与Survivin的表达,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及HSP27表达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结果:HSP27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0.01),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性别、年龄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Survivin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0.01),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性别、年龄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胃癌组织中HSP27与Survivin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HSP27和Survivin在胃癌中过度表达,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27和Survivin通过抗凋亡机制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unx3、Smad4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Smad4蛋白在56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Runx3、Smad4的表达。结果(:1)胃癌组织中Runx3和Smad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44.6%,在癌旁组织分别为92.5%和87.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mad4的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Runx3的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2)Runx3与Smad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4264)。结论:Runx3、Smad4的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亚型α、δ、θ和ζ在宫颈鳞状上皮组织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1)Western blot法检测PKC在12例宫颈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⑵免疫组化法检测另外43例宫颈鳞癌、31例上皮内瘤变(CIN)、32例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KC α、δ、θ和ζ的表达.结果 (1)PKC蛋白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KC蛋白未见表达.(2)PKCα、δ、θ和ζ在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3)PKCα在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比高分化宫颈鳞癌组织高(P<0.05).PKC δ在II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I期高(P<0.05).PKC ζ在无淋巴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有淋巴转移的宫颈鳞癌高(P <0.05).结论 PKC在宫颈鳞状上皮组织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亚型α、δ、θ和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卢红鲜  陈亚侠  周彩云  程琪 《浙江医学》2011,33(7):971-973,1007
目的 探讨Aurora-A在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61例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22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Aurora-A的表达,分析Aurora-A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Aurora-A蛋白高表达率为39.34%(24/61);良性上皮性卵巢、正常卵巢组织高表达率分别为4.55%(1/22)、5.00%(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1985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手术分期为III~IV期患者的Aurora-A蛋白高表达率高于I~I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高分化者Aurora-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者(P<0.05).Aurora-A蛋白低、中、高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是54、50、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⑴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⑵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Aurora-A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临床手术分期具有相关性.⑶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Aurora-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Aurora-A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观察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X3CLl、CX3CRl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用ELISA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标本中CX3CLl及CX3CRl的蛋白水平。结果:ELISA法显示CX3CL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westernblot法显示CX3CR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X3CLl、CX3CRl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Axin、GSK3β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Axin、GSK3β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食管癌浸润转移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Axin、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并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x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xin蛋白与GSK3β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综合检测Axin和GSK3β对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浸润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勇  唐永梁  杨俊涛  张鑫  刘蕾 《重庆医学》2015,(27):3756-3758
目的: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 PCR(RT-PCR)、Westr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1例胃癌组织和37例正常胃黏膜中 SALL4的表达,分析 SALL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ALL4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7%,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18.9%(P <0.05),而且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SALL4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逐渐增高;胃癌组织 SALL4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胃癌组织中 SALL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 =0.001)、分化程度(P =0.029)和浸润深度(P =0.050)密切相关。结论SALL4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它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在10例正常胃粘膜、50例癌旁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指数(AI),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CTGF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在癌旁组织的表达率为30%,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为32%;凋亡指数在CTGF阴性组为5.72±1.12,在CTGF阳性组为1.32±1.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CT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级、淋巴转移与否有关(P〈0.05)。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CTGF可能在胃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广飞  高凌   《中国医学工程》2011,(6):20-21,2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KiSS-1 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23/40)、77.3%(17/22)、97.5%(39/40),依次升高(X2=18.323,P〈0.01);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21/40)、81.8%(18/22)、95.0%(38/40),依次增高(X2=20.131,P〈0.01);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02,P〈0.05)。结论 KiSS-1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KiSS-1有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谷氨酰胺三角四肽重复区蛋白α(small glutamine-ric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containing,SGT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2例胃癌组织中SGT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TA在胃癌癌旁组织中阴性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胃癌中SGTA的表达强度与胃癌患者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GTA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与进展关系密切,可作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edgehog通路中PTCH1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CH1蛋白在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布规律,分析PTC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低(50.0%vs8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TCH1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和转移无相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组织中PTCH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组织中表达率(41.4%vs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PTCH1蛋白检测有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再生磷酸酶(PRLs)、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及正常胃黏膜中PRLs、Egr-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及正常胃黏膜中PRLs、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RLs和Egr-1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可在部分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中检测到;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均发现,PRLs和Egr-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高,癌旁次之,在正常组织表达最弱(P〈0.05);Egr-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相关。结论PRLs和Egr-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Egr-1蛋白的检测对胃癌预后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