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LR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类型、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原发于气管2例,原发于肺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发热、胸片和胸部cT扫描表现为肿块或阴影。病理类型为霍奇金(HD)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包括低度恶性7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瘤5例(55.6%),中度恶性2例。10例行手术治疗,8例术后加化疗,2例术后加放疗。治疗后2例HD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过5年,黏膜相关淋巴瘤和其它类型的NH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个月和34个月。结论PLR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病理类型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瘤多见,外科手术为治疗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LR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类型、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原发于气管2例,原发于肺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发热,胸片和胸部CT扫描表现为肿块或阴影。病理类型为霍奇金病(HD)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包括低度恶性7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瘤5例(55.6%),中度恶性2例。10例行手术治疗,8例术后加化疗,2例术后加放疗。治疗后2例HD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过5年,黏膜相关淋巴瘤和其它类型的NH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个月和34个月。结论 PLR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病理类型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瘤多见,外科手术为治疗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LR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类型、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原发于气管2例,原发于肺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发热、胸片和胸部 CT 扫描表现为肿块或阴影。病理类型为霍奇金(HD)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包括低度恶性7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瘤5例(55.6%),中度恶性2例。10例行手术治疗,8例术后加化疗,2例术后加放疗。治疗后2例 HD 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超过5年,黏膜相关淋巴瘤和其它类型的 NHL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个月和34个月。结论 PLRS 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病理类型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瘤多见,外科手术为治疗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2002年收治的6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和1980~2002年国内主要文献报道的279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情况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5例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学检查证实有282例为B细胞源性(98.9%);女性268例,占94.0%;病灶位于右侧163例,占57.2%;Ⅰ期和Ⅱ期的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占89.8%。经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生存期2~206个月,中位生存期最短23个月,最长56个月。结论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绝大部分为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Ⅰ期、Ⅱ期多见。对于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诊断是关键,确诊后经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恶性淋巴瘤的差别、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1990年4月30日~2001年4月30日我科收治15例脑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原发性6例,继发性9例,中位年龄55.7岁。原发组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组1例霍奇金淋巴瘤,其余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患者均接受脑放疗。结果:近期疗效尚好,原发组6例中CR4例,PR2例;继发组9例中CR4例,PR5例。远期疗效不佳,原发组首次治疗后的生存时间为8~47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1年生存率62.5%;继发组生存时间6~8个月,平均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35.7%。结论:脑恶性淋巴瘤预后不良。继发性比原发性预后更差,放射剂量提高并不能提高肿瘤控制率,综合治疗可能有望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18例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方法.5例单纯手术;台疗、其中化疗CH()P方案11例,替尼泊苷(VM26)+司莫司汀(me-CCNU)7例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误诊率高脑脊液检查无阳性结果.31倒均为B细胞淋巴瘤31倒中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6~98个月,其中手术+放疗+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0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单纯手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应该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这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恶性淋巴瘤的差别、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1990年4月30日~2001年4月30日我科收治15例脑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原发性6例,继发性9例,中位年龄55.7岁。原发组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组1例霍奇金淋巴瘤,其余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患者均接受脑放疗。结果近期疗效尚好,原发组6例中CR4例,PR2例;继发组9例中CR4例,PR5例。远期疗效不佳,原发组首次治疗后的生存时间为8~47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1年生存率62.5%;继发组生存时间6~8个月,平均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35.7%。结论脑恶性淋巴瘤预后不良,继发性比原发性预后更差,放射剂量提高并不能提高肿瘤控制率,综合治疗可能有望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八一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月-11年,采用化疗联合放疗2例,均存活.单纯化疗1例,因病情进展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为临床少见的结外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预后较好.通常见为溶骨性破坏,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造成早期准确诊断非常困难,容易发生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治疗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6年6月经过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例的l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18例采用手术 放疗 化疗方法,5例单纯手术治疗。其中化疗CHOP方案11例,替尼泊苷(VM26) 司莫司汀(me-CCNU)7例。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误诊率高。脑脊液检查无阳性结果。31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31例中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6~98个月,其中手术 放疗 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0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应采取综合治疗。结论:原发性中枢系统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单纯手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应该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这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5例PCNSL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并接受放疗,其中25例放疗后接受化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之一。CT、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3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月,1年生存率74.3%,3年生存率25.7%,5年生存率5.71%。肿瘤全切及局部切除者,生存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加化疗疗效优于不加化疗(P=0.012)。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PCNSL侵袭性强,生存期短,其预后主要与发病年龄、多灶性、一般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2005-07-15-2011-01-20收治的14例PB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PB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岁;ⅠE及ⅡE期各7例;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3例行患侧全乳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术,9例行乳腺肿物切除术,2例行乳腺肿物核芯针穿刺活检术。10例接受化放疗,4例单纯化疗,4例同时行中枢预防性鞘内注射;其中一线化疗完全缓解率为86%。中位随访53.5个月,7例复发,3例死亡;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9%,5年总生存率为72%。结论:全乳切除未使PBL患者获益。乳腺肿物切除明确病理、以蒽环类为主的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可为适宜的选择。由于PBL中枢复发率较高,故建议中枢预防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引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引发急腹症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肠梗阻2例,肠套叠3例(其中回结型2例,节结型1例);病理免疫类型:5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4例可随访,随访率80%。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完整手术切除是NHL的治疗关键,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确诊手段、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 月至200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类型、治疗,应用Kaplan-Meier 法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 检验法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 软件完成。结果:17例患者中7 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29~73岁,中位发病年龄56岁;按照WHO2001淋巴瘤病理分类系统,全组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9 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PPL 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病例数的0.81% ,占同期收治原发于结外淋巴瘤病例数的4.74% ;随访5.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5 个月。全组患者5 年总生存率为62.5%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和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non-MALTL)的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 和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 结论:PPL 临床上非常少见,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容易误诊,获取足够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PPL 的治疗原则尚无统一标准,由于其病理类型大多为低度恶性的MALT,因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15例病例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患者的0.6%。其中Ⅰ~Ⅱ期患者12例,占所有病例80%;Ⅲ~Ⅳ患者3例,占20%。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6.7%。治疗手段以手术及全身化疗为主,早期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属罕见的结外器官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因而易误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性,手术及CT引导下穿刺取病理并配合免疫组化检查是主要明确该疾病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组优于非手术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颈部结内型及结外型淋巴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头颈部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头颈部淋巴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46例中3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结外型21例(45.65 %),包括原发鼻腔10例、咽环(Waldeyer环)7例、喉部2例、甲状腺及腮腺各1例,其中13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结内型25例(54.35 %),主要累及颈部Ⅱ~Ⅳ区淋巴结。Ann Arbor分期: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0例,Ⅳ期13例。根据病变形态分为4型:多发结节型25例,肿块型11例,弥漫肿胀型8例,溃疡坏死型2例。结论 头颈部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检查对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侵犯范围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例接受AHSCT治疗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34岁(20~50岁);复发4例,难治6例;霍奇金淋巴瘤(HL)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移植前经过多个疗程的放化疗,予大剂量甲氨蝶呤(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CBV(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或全身照射(TBI)方案进行预处理.结果 10例AHSCT患者单个核细胞(MNC)中位计数为7.385×108/kg,移植后8例完全缓解,2例复发.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20~50个月),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80%(8/10).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AHSCT是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1例采用单纯化疗,1例采用单纯放疗,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或EPOCH方案。结果单一放疗或化疗效果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局部侵犯野放疗的效果较好。结论对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疗效差,采用EPOCH方案化疗联合放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