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对于载脂蛋白与传统脂质测量指标预测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危险的性能,目前有关证据尚有矛盾。 目的:采用鉴别和标准化特征(discrimination and calibration characteristics)以及危险再分类对不同脂质测量指标预测CHD的性能进行比较;评估载脂蛋白预测CHD的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脂质指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来自FraminghaiR,Massachusetts。我们评估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载脂蛋白(apo)A-I和apoB以及三种脂质比值(总胆固醇:HDL-C,LDL-c:HDL-C以及apoB:apoA-I)。332例中年白人参试者均参加了第4次后代检查(1987~1991年),没有心血管病。53%的参试者为女性。主要观测指标:首次CHD事件(已确诊或未确诊之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不全或冠心病死亡)。结果:在中位随访15年后,291例参试者(198例男性)发生CHD。在校正非脂质危险因素的多变量模型中,apoB:apoA-I比值可预测CHD(在男性每增加1个sD的风险比[hazardratio,HR],1.39;95%可信区间[CI],1.23~1.58。女性HR,1.40;95%,CI,1.16~1.67),但是其危险比与总胆固醇:HDL—C(男性HR,1.39;95%CI,1.22~1.58。女性HR,1.39;95%CI,1.17~1.66)、LDL—C:HDL—C(男性HR,1.35;95%CI,1.18~1.54。女性HR,1.36;95%CI,1.14~1.63)相似。在男性及女性,使用apoB:apoA—I比值的模型证实其操作特征与其他脂质相似但不优于其他脂质比值。apoB::apoA—I比值在包含所有Framinghan危险评分因子的模型,包括总胆固醇:HDL—C(男性、P=0.12;女性P=0.58),不能预测CHR危险。 结论:在这个大型人群队列,apoB:apoA-I比值预测CHD的性能与传统的脂质比值相近,但并不优于总胆  相似文献   

2.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严重且耗资巨大的疾病,在许多国家其发生率不断升高。糖尿病作为一种癌症危险因素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目的:检查空腹血糖和糖尿病与朝鲜男性和女性发生各种癌症和特殊癌症的关系。 设计、地点和参试者:于1298385例朝鲜人(男性829770例,女性468615例)进行的10年前瞻性队列研究。其年龄30,95岁,均从国家健康保险公司接受健康保险,1992—1995年每2年进行一次医学评估(随访长达10年)。 主要结局指标:癌症死亡以及登记证实的癌症或癌症住院。 结果:10年随访期间,男性有20566例癌症死亡,女性有5907例癌症死亡。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控制吸烟和饮酒后,与血糖水平最低组(〈90mg/dL [〈5.0mmol/L])比较,空腹血糖最高组(≥140mg/dL[37.8mmol/L])各种癌症的死亡率较高(男性:风险比[hazard ratio,HR],1.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2—1.37;女性:HR,1.23;95%CI,1.09—1.39)。按照癌症部位划分,在男性(HR,1.91;95%CI,1.52—2.41)和女性(HR,2.05;95%CI,1.43—2.93),血糖最高组与最低组比较,胰腺癌的相关性最强。研究还发现,在男性,血糖与食道癌、肝癌以及结肠/直肠癌显著相关;在女性,与肝癌和宫颈癌显著相关。男性食道癌、结肠/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胆道癌与血糖水平有显著趋势;女性肝癌和胰腺癌有显著趋势。在男性和女性总共发生26473例癌症死亡,848例估计为空腹血糖水平小于90mg/dL所致。对癌症的发生率,其总体类型亦反映了死亡情况。患有糖尿病或空腹血糖〉125mg/dL(6.9mmolZL)的人,发生癌症或癌症死亡的危险通常高于无糖尿病者。 结论:在朝鲜,空腹血糖升高以及诊断有糖尿病是几种重要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其危险性具有随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目前仍无相关数据描述。目的:了解LDL—C和HDL—C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项前瞻性随机试验(1999~2005年在美国、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其中145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18个月或24个月)时进行了系列血管内超声扫描。所有超声分析均在相同的核心实验室中进行。主要观测指标:脂蛋白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的相互关系。结果:他汀治疗期间,LDL—C平均(SD)水平从124.0(38.3)mg,/dL(3.2[0.99]mmol/L)降至87.5(28.8)mg,/dL(2.3[0.75]mmol/L)(下降23.5%;P〈0.001),HDL—C水平从42.5(11.0)mg/dL(1.1[0.28]mmol/L)升至45.1(11.4)mg/dL(1.2[0.29]mmol/L)(上升7.5%;P〈0.001)。LDL—C与HDL—C比值从平均(SD)3.0(1.1)降至2.1(0.9)(下降26.7%;P〈0.001)。这些变化同时伴随平均(SD)百分粥样斑块体积的增加(从39.7%[9.8%]增至40.1%[9.7%])(增加0.5%[3.9%];P=0.001)以及平均(SD)总粥样斑块体积的减小(2.4[23.6]mm^3;P〈0.001)。在单变量分析中,LDL—C、总胆固醇、非HDL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平均水平和治疗引起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率显著相关,而治疗所致HDL—C变化则与动脉粥样斑块体积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平均LDL—C水平(β系数,0.11[95%可信区间,0.07~0.15])以及HDL—C升高(β系数,-0.26[95%可信区间,-0.41--0.10])依然为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独立预测因子。动脉硬化显著消退(动脉粥样斑块体积减少≥5%)见于治疗期间LDL—C水平低于均值(87.5mg/dL)和HDL—C升高百分比大于均值(7.5%;P〈0.001)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在LDL—C显著降低以及HDL上升〉7.5%时,他汀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相关。这些结果提示他汀治疗的获益源自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降低以及HDL.C的升高。尽管血脂水平的这些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相关,但是后者是否可以转化为临床事件的显著减少,并改善临床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男性,鱼和omega-3脂肪酸消费较多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危险较低相关,但是对于女性相关资料有限。目的:检查鱼和长链omega-3脂肪酸消费与女性CHD危险的关系。设计、地点和参试:饮食消费以及随访资料来自84688例入选护士健康研究的女护士。其年龄分布34-59岁不等。1980年基线时均无心血管疾病与癌症。对1980、1984、1986、1990和1994年完成的有关调查表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CHD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6年,有1513例发生CHD(484例CHD死亡,1029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与很少吃鱼(<1次/月)的女性比较,吃鱼较多的女性CHD危险较低。在校正年龄、吸烟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每周吃鱼1-3次为0.79(95%可信区间[CI],0.58-0.87),每周2-4次为0.69(95% CI,0.55-0.88),每周5次以上为0.66(95% CI,0.50-0.89)(趋势P值=0.001)。与此类似,omega-3脂肪酸消费较多的女性CHD的危险亦较低。5组摄入水平女性其多变量RRs分别为1.0、0.93、0.78、0.68和0.67(趋势P值<0.001)。吃鱼和omega-3脂肪酸摄入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在CHD死亡(每周吃鱼5次多变量RR为0.55[95% CI,0.33-0.90]比0.73[0.51-1.04])似乎强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结论:在女性,鱼和omega-3脂肪酸消费较多亦与CHD危险下降关联,特别是对CHD死亡。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 目的:根据个体参试者的数据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主要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危险的关系。 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人工检索参考文献目录以及与具体研究者联系确定相关研究。 研究选取:所有检出的有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随访(≥1年)了主要血管病发生率和/或病因别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都包括在内。如果入选患者既往有心血管病史则予除外,有已知CHD或卒中者也排除在外。 数据提取:在31项前睁眭研究中,154211例参试者提供了个人记录。在138万人年随访期间,有6944例首次发生非致命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有13210例死亡。一般都有明确的病因别死亡率。校正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混淆作用以及回归稀释偏倚后,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数据综合:各年龄组(40-59、60-69和≥70岁)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CHD、脑卒中、其他(即非CHD、非卒中)血管眭死亡以及非血管性死亡大致呈对数线性关系。各年龄组在日常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范围内均不存在一个阈值。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日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1g/L,发生CHD的风险比为2.42(95%可信区间[CI],2.24—2.60),脑卒中为2.06(95%CI,2.28-3.35),其他血管性死亡为2.76(95%CI,2.24—2.60),非血管性死亡为2.03(95%CI,1.90-2.18)。进一步校正其他已确定的血管危险因素后,CHD和卒中的风险比减少到大约1.8。在7011例有C-反应蛋白数值的参试者亚组中,在校正C-反应蛋白后,CHD结果没有根本改变。按照性别、吸烟、血压、血脂水平或研究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HD或卒中的关联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我们在这项大型参试个体汇总分析中发现,健康中年人日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广泛的条件下与CHD、卒中、其他血管性死亡及非血管性死亡有中等强度的关联。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胆红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探索胆红素和oxLDL与CHD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80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8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病的健康人群的空腹血清。进行胆红素、oxLDL及常规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结果CH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TG、Chol、HDL-C、LDL-C及oxLDL无差异;CHD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oxLDL/LD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血脂分析比较,血清oxLDL/LDL比值将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好的帮助,有望成为评价CHD危险因素更灵敏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导致儿童期肥胖的生命早期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John  J  Reilly  Julie  Amstrong  Ahmad  R  Dorosty  Pauline  M  Emmett  A  Ness  I  Rogers  Colin  Steer  Andrea  Sherriff  冯凯 《英国医学杂志》2005,8(5):280-282
目的 确定早年(3岁以内)导致英国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设计 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Avon英国父母及儿童纵向调查研究。参与者 参与队列研究的8234名年龄为7岁的儿童以及亚组的909名重点儿童,后者需额外提供与早期发育有关并涉及可能导致肥胖的各种资料。诊断标准 7岁儿童体重指数≥95百分位确定为肥胖,参考1990年英国人口调查的诊断标准。结果 经过最终验证,在假设的25项危险因素中有8项与肥胖有关:父母肥胖(父母双方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0.44,95%可信区间5.11~21.32);最早期(43个月内)的体重指数或体重反弹升高(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5.00,95%可信区间5.32~42.30);3岁时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超过8小时(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55,95%可信区间1.13~2.12);追赶性生长(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2.60,95%可信区间1.09~6.16);8个月(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3.13,95%可信区间1.43~6.85)和18个月(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2.65,95%可信区间l,25~5.59)时体重的标准差值;1岁时体重增加值(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06,95%可信区间1.02~1.10,体重每增加100g);出生体重,每100g(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05,95%可信区间1.03~1.07);3岁时睡眠不足(〈10.5小时,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1.45,95%可信区间1.10~1.89)。结论儿童期肥胖可能与8项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于2007年5月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指出,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Avandia)可能增加心脏病发病率和相关疾病死亡率。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相比而言,心肌梗死发病率优势比(oddsratio,OR)为1.43(95%可信区间1.03—1.98,P=0.03),心血管疾病死亡的OR为1.64(95%可信区间0.98—2.74,P=0.06)。  相似文献   

9.
背景:含糖甜饮料,如软饮料和果汁含有大量可快速吸收的糖,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以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增加,但是这些联系尚未在成人完全阐明。 目的:观察妇女含糖甜饮料摄入量与体重改变和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的关系。 设计、方法和参加者:于1991年至1999年在纳入护士健康研究Ⅱ妇女进行的前瞻性队列分析。糖尿病分析包括91249例(1991年)基线时无糖尿病或其他重要慢性疾病的妇女。体重改变分析共包括51603例在1991年、1995年及1999年有完整饮食情况和体重资料的妇女。在716300人一年的随访中,我们共确认741例新发糖尿病患者。 主要结局指标:体重增加和2型糖尿病发生率。 结果:饮食结构稳定的妇女,体重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校正生活方式和饮食等混淆因素后,4年内含糖软饮料摄入增加的妇女(从每周≤1份增至每日≥1份),体重增加最为显著(多变量校正后均值,从1991—1995年的4.69kg以及1995~1999年的4.20kg);软饮料摄入减少的妇女,体重改变最小(在两个时间段分别为1.34kg和0.15kg)。此外,与果汁摄入减少比较,增加果汁摄入亦与体重增加较多相关。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淆因素后,每日消耗1份或更多含糖软饮料的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为每月消耗1份或更少类似饮料妇女的1.83倍(95%可信区间[CI]:1.42—2.36;趋势P〈0.001)。与之类似,果汁的摄入亦与糖尿病危险增加相关(与每月消耗〈1份果汁者比较,每日消耗≥1份果汁者的相对危险性为2.00;95%CI,1.33~3.03;P=0.001)。 结论:含糖甜饮料消费较高与妇女体重显著增加和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增加有关,这种情况可能为提供热量过多以及大量可快速吸收的糖所致。  相似文献   

10.
许丽娃  崔晓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7,7(5):747-747,75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有无并发CHD分为糖尿病并CHD组(36例)和糖尿病不并CHD组(70例),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再依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48例)和非白蛋白尿组(58例),比较两组CHD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并CH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HD组[(58±31)mg/L和(21±13)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H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白蛋白尿组(41.46%和18.07%,P=0.01)。结论 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CHD发病率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