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于亚洲人群肥胖诊断标准探讨肥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AP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Ranson标准为≥3分,APACHEⅡ≥8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肥胖的诊断依据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SAP1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1例.SAP患者平均BMI为(27.31±6.28)kg/m2,显著高于MAP患者平均BMI(22.41±4.72)kg/m2,AP时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发展成SAP与年龄无相关性.AP时男性肥胖患者较男性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且男性肥胖患者较女性肥胖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度高.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SAP发病的危险度最高,且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AP时肥胖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可能是AP时早期独立的预后因素,尤其与一些相关因素如性别、病因联合应用时可能更具有评估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淀粉酶升高而CT显示胰腺正常的胰腺炎患者,过后再次CT检查发现胰腺炎征象;早期为BalthazarCT评级B、C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后期演变为BalthazarCT评级D、E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本研究探讨血淀粉酶的变化规律以及CT检查的时机,以便及早发现胰腺炎及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肥胖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独立的预后指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基于亚洲人群肥胖诊断标准探讨肥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AP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Ranson标准为≥3分,APACHEⅡ≥8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肥胖的诊断依据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SAP1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1例.SAP患者平均BMI为(27.31±6.28)kg/m2,显著高于MAP患者平均BMI(22.41±4.72)kg/m2,AP时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发展成SAP与年龄无相关性.AP时男性肥胖患者较男性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且男性肥胖患者较女性肥胖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度高.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SAP发病的危险度最高,且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AP时肥胖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可能是AP时早期独立的预后因素,尤其与一些相关因素如性别、病因联合应用时可能更具有评估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的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连续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使用肾周间隙受累分级标准对肾周间隙受累进行CT影像分级,使用Ranson标准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级,并将肾周间隙受累分级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Ranson分级进行等级相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受累CT分级与Ranson分级的相关性系数等于0.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肾周间隙受累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Ranson分级呈正相关。肾周间隙受累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anson、CT严重指数(CTSI)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三种评分系统在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503例确诊AP患者,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3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47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anson、CTSI和BISAP评分系统对AP病情严重度的评估价值和对病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SAP分为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对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MAP组和SAP组间的Ranson、CTSI和BISAP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36.88、126.24和101.27,P<0.01),Ranson评分系统的敏感度(97.3%)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92)最大.在147例SAP患者的无脏器功能衰竭组和脏器功能衰竭组中,Ranson和BISAP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7和26.12,P<0.01),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6%和85%,BISAP评分的AUC值最大(0.80).在病情改善组和病情恶化组,Ranson和BISAP评分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53和10.19,P<0.05),BISAP评分系统的AUC值最大(0.74).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判断AP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SAP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和预后的判断,BISAP评分优于Ranson评分.BISAP评分简便、易行,为AP临床病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高鸿亮  王磊  姚萍 《胃肠病学》2012,17(1):27-29
尽早对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准确评估,有助于快速诊断重症病例.及时开始正确的治疗。近年来,临床上起病时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AP患者日趋多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血糖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这三项MS组分指标与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时BMI、血糖、血清TG水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CT分级、CT严重度指数(CTSI)的关系。结果:共398例AP患者纳入研究,重症患者的BMI、血糖、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者(尸〈O.05)。Ranson评分≥3、BalthazarCT分级为D/E级和CTSI≥3的AP患者,BMI、血糖、血清TG水平分别显著高于Ranson评分〈3、BalthazarCT分级为A/B/C级和CTSI〈3的AP患者(P〈0.05)。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BMI、血糖、血清TG水平中的任意一项与Ranson评分、BahhazarCT分级、CTSI中的任意一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人院时BMI、血糖和血清TG水平能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AP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急性胰腺炎的逐年增多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 ,早期SAP尽可能非手术治疗已成共识[1] 。我院自 1997年起对SAP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 ,共收治SAP 5 6例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5 6例SAP患者中男 34例 ,女 2 2例 ,最小年龄 17岁 ,最大 80岁 ,平均 5 0岁 ,全组均在入院后 2 4h内行CT检查证实胰腺有坏死 ,BalthazarCT分级 ,D级 33例 ,E级 2 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 3组 ,A组 2 0例 ,为生长抑素 (商品名 :施他宁 ,瑞士雪兰诺药厂出品 )治疗组 ;B组 2 0例 ,为奥曲肽 (商品名 :善宁 ,瑞士山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和二者的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并观察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病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度评估的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增强CT检查.记录患者的胸片和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并分析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MAP)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0例.S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8例(45%),有血液浓缩现象者6例(15%),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5例(12.5%);M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0例(10.4%),血液浓缩者2例(2.1%),无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11例(14.4%),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5例(48.1%),P<0.05.结论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均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指标,但以胸腔积液联合血液浓缩最为准确.胸腔积液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未发现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患者死亡率与胸腔积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引流在SAP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0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灌注组(n = 45)和腹腔未灌注组(n = 59),腹腔未灌注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抑酶等非手术治疗,腹腔灌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腹腔灌洗引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按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和Ranson标准评分.结果 两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腔未灌注组病死率(15.3%)显著高于腹腔灌注组(P<0.01).死因多数由于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并发ARDS、MODS和DIC等.两组治愈病例的CT分级和Ranson分值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好转病例CT分级均显著高于治愈病例(P<0.01).两组治愈或好转病例治疗后的Ranson分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腹腔灌注组弥漫性腹膜炎、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Ⅱ型呼衰、ARDS和MODS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未灌注组(P<0.01或P<0.05).腹腔灌注组治愈和好转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1.7±10.1)d和(30.3±19.9)d,显著短于腹腔未灌注组的(35.3±16.2)d和(41.1±22.6)d(P<0.01).结论 腹腔灌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SAP辅助治疗方法,在非手术治疗基础上行腹腔灌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非手术治疗,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引流在SAP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灌注组(n=45)和腹腔未灌注组(n=59),腹腔未灌注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抑酶等非手术治疗,腹腔灌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腹腔灌洗引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按BalthazarCT分级标准和Ranson标准评分。结果两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腔未灌注组病死率(15.3%)显著高于腹腔灌注组(P<0.01)。死因多数由于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并发ARDS、MODS和DIC等。两组治愈病例的CT分级和Ranson分值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好转病例CT分级均显著高于治愈病例(P<0.01)。两组治愈或好转病例治疗后的Ranson分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腹腔灌注组弥漫性腹膜炎、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Ⅱ型呼衰、ARDS和MODS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未灌注组(P<0.01或P<0.05)。腹腔灌注组治愈和好转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1.7±10.1)d和(30.3±19.9)d,显著短于腹腔未灌注组的(35.3±16.2)d和(41.1±22.6)d(P<0.01)。结论腹腔灌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SAP辅助治疗方法,在非手术治疗基础上行腹腔灌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非手术治疗,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兴鹏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2):709-710
依据亚特兰大标准 (1992 ) ,急性胰腺炎 (AP)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占AP发病总数的 10 %~ 2 0 % ,其死亡率约 2 0 %。显然 ,要显著降低SAP患者死亡率 ,尚需经历一段相当艰辛的历程 ,以解决临床中不断出现的问题。1.临床评估标准需要完善 :现阶段仍沿用 2 0世纪 70年代的Ranson标准、Balthazar标准 ,及 2 0世纪 80年代的APACHE Ⅱ标准。这些标准对于AP的临床工作起了较大的指导作用 ,但实践中发现 ,Ranson标准不能动态评估 ,且其是基于酒精和胆道疾病等病因建立的 ,未必适合肥胖和高脂血症等其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BISAP评分体系(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拟诊为SAP的患者68例,分别进行BISAP、APACHEⅡ、Ranson以及CTSI评分。BISAP评分标准包括患者入院24h内的尿素氮水平、受损精神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5项内容。以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3分、CTSI≥3分为SAP的评估标准,分析这几种评分系统评估SAP的正确率。结果 68例患者中,BISAP≥3分者43例,占63.2%;APACHEⅡ≥8分者41例,占60.3%;Ranson≥3分者41例,占60.3%;CTSI≥3分者46例,占67.6%。BISAP评分系统与APACHEⅡ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比较,评估SAP的正确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评分体系可推广应用于SAP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APACHEⅡ、Ranson、Balthazar 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三种临床评分标准对轻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AP)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AP患者355例。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与禁食天数、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判断重症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各临床评分标准对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结果355例患者中,诊断轻症273例,重症82例。轻症和重症AP患者三种临床评分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临床评分分值与AP患者禁食天数、住院时间均显著相关。CTSI标准的敏感性最高为77%,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5。CTSI对局部并发症预见能力最高,Ranson标准对全身并发症的预见能力最高。结论CTSI标准是临床判断重症AP最有效的指标,将三种临床评分标准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探讨胸腔积液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66例AP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及其与发病年龄、性别、Ranson评分、CT分级(CTSI)、血淀粉酶水平、白蛋白含量以及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766例AP患者中,129例(16.8%)发生胸腔积液.1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38例(22.2%)发生胸腔积液,59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91例(15.3%)出现胸腔积液,SAP患者的胸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MAP患者(P<0.05).发生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白蛋白含量、Ranson评分、CTSI及住院天数分别为(795±1013)U/L、(36±7)g/L、1.12±1.15、4.02±1.16和(23.4±23.4)d;无胸腔积液者分别为(592±856)U/L、(38±6)g/L、0.85±0.98、3.15±16.60和(17.3±16.6)d.胸腔积液患者的Ranson评分、血淀粉酶水平、CTSI均显著高于无胸腔积液者(P<0.05或<0.01);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无胸腔积液者(P<0.01);住院天数明显长于无胸腔积液者(P<0.01).双侧胸腔积液92例,右侧胸腔积液11例,左侧胸腔积液26例,胸腔积液部位与病情无关,但左侧胸腔积液者住院天数较长(P<0.05).结论 AP患者发生胸腔积液者病情较重,胸腔积液可能是个较好的评估SAP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CT评分系统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综合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外炎症征象及胰腺坏死程度基础上,建立一种新CT评分系统--胰腺外炎症和胰腺坏死CT指数(EPIPN)评分系统.以初步探讨其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确诊的7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起病72 h C反应蛋白(CRP)水平、Ranson评分、人院48 h时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发生情况、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人院后2~3 d行增强CT检查,获得CT严重指数(CTSI)评分和EPIPN评分,CTSI≥7分为重症AP(SAP),EPIPN>5分为SAP.应用ROC曲线比较EPIPN和CTSI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力,初步分析EPlPN和CTSI与AP临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中男34例,女43例,平均年龄51.79岁(22~92岁).胆源性63例,高血脂6例,酒精性1例,原因不明7例.14例(18.2%)患者曾发生器官衰竭.EPIPN和CTSI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可信区间0.73~0.91)、0.72(95%可信区间0.59~0.86),CTSI≥7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4%和55%,EPIPN>5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和63%.EPIPN与AP患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CRP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EPIPN可准确预测和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其诊断效力优于CTSI.EPIPN简便实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特点及病情转归.加强对老年SAP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18例误诊为麻痹性肠梗阻的老年SAP患者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58例老年SAP进行比较.结果 误诊组首发症状分别为肠梗阻5例,腹胀纳差4例,恶心呕吐3例,慢性便秘3例,腹痛2例,腹泻1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3l例、9例、3例、11例、1例,其他1例.误诊组通过CT检查确诊13例,腹部超声及血清淀粉酶确诊分别为3例和2例;对照组通过CT检查确诊32例,腹部超声及血清淀粉酶确诊分别为15例和11例,两组相差显著(P<0.05).误诊组病死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对照组病死13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0例.结论 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应当注意SAP的可能,确诊有赖于腹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的水平变化,探讨HMGB1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以及28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72 h内收集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发病时间,Ranson评分,Balthazar CT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总胆红素等指标,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为(1.82±0.64)μg/L、(6.13±5.80)μg/L、(11.48±6.94)μg/L,SAP组显著高于MAP组,MAP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在发病24 h内患者血清HMGB1水平开始增高,48 h内达峰值,后开始下降,至72 h仍维持在高于正常值水平.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无关;与Ranson评分、Balthazar CT评分、CRP、LDH、血肌酐值呈正相关关系.有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无并发症者,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HMGB1是一种晚期炎症介质,与AP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可能参与了SAP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血浆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将17例确诊为AP的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并于入院后第1、2、3、4、5天连续监测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 SAP组患者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2天起较MAP组显著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和入院后第5天较MAP组显著升高(P < 0.05).AP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于入院后第4天起与血清TNF-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AP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自第2天起与IL-1β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内毒素及其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AP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因此这些指标在判断MAP和SAP以及衡量AP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性重症急性胰腺炎(ARSAP)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1 ~ 2004年我院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721例,符合纳入标准并剔除排除标准者347例,分成ARSAP组(77例)和对照组(270例),对比分析其年龄、性别、入院时Ranson评分、CT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糖、血清三酰甘油、并发症及后期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 > 0.05),ARSAP组男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入院时两组Ranson评分、CT评分及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ARSAP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ARSAP组ARDS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休克、心功能衰竭、脑病、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ARSAP患者以男性为主,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体液复苏,促进酒精的排泄,改善微循环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改变酗酒的不良嗜好,是预防ARS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与胰腺肿瘤相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特征.结果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腹部不适.血清CA19-9水平可轻度升高,通常<100U/ml,较胰腺癌低.B超对肿块型CP诊断的准确率仅18.2%,只能作为初筛手段;CT的诊断准确率为45.5%,表现为主胰管及其分支呈球样扩张,可见胰腺假性囊肿和钙化;MRCP和EUS均可见胆总管、胰管不规则扩张,表现与胰腺癌相似;ERCP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梗阻性质、胰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等,与CT检查结合,对鉴别肿块型CP与胰头癌有重要意义.根据组织病理检查,少部分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结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相似,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