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联合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的GC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GC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颅内压监测,不仅可以加速患者康复,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的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1周后的颅内压。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天、3天、1周后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神经损伤程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及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肌钙蛋白和心电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变化,了解隐匿性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方法:监测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cTnI与心肌损伤、GCS评分、病死率的关系。结果: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68例(76.4%)存在cTnI的升高,cTnI水平与(X2S评分成正相关,cTnI值越高,病死率越高,74例(83.15%)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cTnI比心电图更能反映脑外伤患者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谢隽 《山东医药》2011,51(18):107-108
目的 对比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其中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控制情况及GOS.结果 术后3、5、7 d观察组颅内压分别为(19.8±2.9)、(17.9±2.4)、(16.0±2.2) mmHg,对照组分别为(28.9±2.8)、(26.3±2.2)、(23.8±2.3)mmHg,两组各时点颅内压相比,P均<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恢复良好34例、中残24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恢复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64.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在颅内压监测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选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实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硫氧还蛋白(Trx)1与颅内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比入院即刻,入院3、6、24 h颅内压与Trx1表达情况,并分析各时点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Trx1表达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呈不断升高趋势,各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STBI患者8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SLT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颅内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存活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低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结论 SLTC治疗STB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其颅内压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9月诊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启用一体化救治方案(一体化急救组),急救120负责院前急救,送入医院后由神经外科医师首诊负责,开通绿色通道,全程组织抢救.选择2010年1 ~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8例作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救治方法.结果 一体化急救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访3个月,死亡21例,植物生存20例,重度伤残18例,轻度伤残28例,恢复正常25例.与常规组比较,术前准备时间大大缩短(25 min vs 50 min,P<0.05),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9.8% vs 19.0%,P<0.05),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18.8%vs 32.2%,P<0.05),预后良好率有统计学差异(47.3%vs 33.5%,P<0.01).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1.4%vs 20.2%),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8.9% vs 62.0%,P>0.05).结论 颅脑损伤一体化急救流程的建立,大大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的情况。 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就诊的11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接受心电图检查,并针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经心电图检查后,118例患者中存在心电图异常的达到97例(82.20%),类似急性心肌梗死29例(24.58%);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QRS波振幅增高等;治疗后有82例(84.54%)患者心电图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临床需进行联合诊断,并加强心电图连续监测,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sTBI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并呼吸机短时间内维持轻~中度过度通气(HV),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使PetCO2维持在27~32 mmHg,30 min/次,4次/d(Q6h),持续7 d。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持续面罩中流量供氧,出现呼吸衰竭时再行经皮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未进行过度通气)。全部80例患者均予防治感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及时行手术治疗),连续观察患者伤后第1~7天颅内压(ICP)的变化,所有病例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果观察组经过轻~中度过度通气后能使sTBI患者的ICP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半年后预后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在治疗sTBI中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改善重症患者伤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伤后0、1、3、7、14、21 d用脑循环动力学(CVDI)检测仪检测CVDI。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在伤后4~8 h将肛温降至33℃,维持3~5 d。比较两组CVDI参数、伤灶脑水肿大小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与正常组(24例查体正常者)比较,对照组伤后CVDI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脑血管痉挛期(4~14 d)、好转期(〉15 d);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和脑血管痉挛期。伤后第14天,对照组伤灶脑水肿体积最大,为(140.9±22.95)cm^3,治疗组为(81.72±15.95)cm^3,两组相比,P〈0.05。伤后1周内对照组清醒率为22.2%(4/18),治疗组为55.6%(10/18),两组比较,P〈0.05。随访3 a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1),两组比较,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sTBI后大脑急性高灌注并改善迟发性低灌注,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1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ICP监测,对照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进行无创性ICP动态监测.在常规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的同时,如ICP> 15 mmHg超过30 min,即用20%甘露醇脱水,同时予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头位30°,每日补液量2000~2 500 mL,有创颅内压监护同时引流脑脊液.如ICP继续升高,>30mmHg,多提示颅内血肿增加或发生了较严重的脑水肿,应及时复查CT并做相应处理.观察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术后第1、3、5天的ICP变化.结果 观察组甘露醇平均应用时间为7d,平均剂量为1 125 g;对照组分别为12 d、1 420 g,两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3、5天ICP水平减低(P均<0.05).结论 有创ICP监测能准确反映STBI患者术后ICP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sTBI患者(GCS评分3~8分),入院后随机分为IIT组100例及常规胰岛素治疗(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CIT)组100例。 IIT组血糖(blood glucose,BG)控制在3.9~6.1 mmol/L,CIT组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果治疗期IIT组BG低于CIT组( P<0.01),低BG发生率、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均高于CIT组( P<0.05或P<0.01)。伤后6个月,两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改善sTBI的预后,且增加了低BG发生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成年单纯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发生心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3年至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单纯颅脑损伤的成年患者59例。纳入入院后24h内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且在72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单纯颅脑损伤的成年患者。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检验心电图改变的特征与心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电图检查显示,13例(22%)出现心动过速(心率〉100bpm),25例(42.4%)出现QT间期延长,6例(10.2%)出现复极末期异常表现。逻辑回归方法检验结果显示这3种心电图改变的特征与超声心动图提示的心功能障碍之间的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分别是4.14(1.02~17.05),9.0(1.74~46.65)和5.63(1.96~32.94)。心电图中心肌缺血样改变与心功能障碍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QT间期延长和复极末期异常表现与成年单纯颅脑损伤发生后的心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因此,方便且无创的12导联ECG检查可以用来筛查需要进一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颅内压监测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 122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大骨瓣减压组(61例)和常规骨瓣减压组(61例),两组术后第1~7天颅内压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伤后6个月时的预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标准大骨瓣减压组术后第3~6天颅内压显著低于同日常规骨瓣减压组患者颅内压水平[(21.63±4.62)mmHg vs.(26.85±5.21)mmHg,t=2.935,P=0.003;(23.14±3.45)mmHg vs.(23.14±3.45)mmHg,t=3.087,P=0.002;(24.32±3.65)mmHg vs.(29.32±4.72)mmHg,t=2.911,P=0.004;(22.37±5.03)mmHg vs.(26.81±3.82)mmHg,t=2.860,P=0.005]。两组间切口疝及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1.64%vs.11.48%,χ2=4.710,P=0.030;16.13%vs.3.28%,χ2=4.265,P=0.039)。标准大骨瓣减压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减压组(11.5%vs.32.8%,χ2=8.038,P=0.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虽可显著降低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7.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患者颅内压(ICP)升高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ICP监测是持续监测患者颅内情况和指导处理异常ICP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CP监测在重型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及其脑脊液(CSF)中13淀粉样蛋白(a13)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60例sTBI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温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患者CSF中的a13,3个月后行GOS评定预后。结果对照组CSF中的Aβ水平逐渐升高,而观察组AB水平逐渐降低;治疗后3、5、7d,两组Aβ水平比较,P均〈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GOS为(4.3±0.4)分,对照组为(2.2±0.2)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sTBI患者的预后,可能与其降低患者CSF中的A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含紫杉醇药物化疗过程中,延长对患者的心电监护时间是否更安全和必要。方法:对120例执行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肿瘤患者,用药时进行24h心电监护(常规只监护3h),以每隔3h为一统计时段,分别观察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低血压发生率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缓)发生率、心电图异常(主要是ST段改变)、低血压现象发生率均呈时间递减,前3h内心律失常26例(21.67%)、ST改变12例(10.00%)、出现低血压28例(23.33%),个别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满3h后至24h,心律失常共13例(10.83%)、ST改变10例(8.33%)、发生低血压20例(16.67%)。结论:延长对含紫杉醇药物化疗患者的心电监护具有临床意义,能及时发现24h内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及低血压等并发症,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 AOPP)患者心电图变化转归的特点。方法收集130例重度AOPP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0例重度AOPP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24例,占95.38%。常见的心电图变化有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和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ST-T段以及QT间期的改变等;随病情好转,大多数可恢复正常。结论重度AOPP可引起心律失常等各种心电图变化,与心肌损害和缺血有关,然而随病情好转大多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