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用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筛、额、上颌窦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0例慢性筛、额、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筛、额、上颌窦开放术,其中76例借助鼻窦内镜手术。结果随访1~10年,总治愈好转率为88.33%;发生并发症36例,占12.00%,所有并发症经过治疗均痊愈,用鼻窦内镜手术的76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术者熟练掌握筛、额、上颌窦及邻近结构的解剖知识,坚持在明视下手术,那么鼻内筛、额、上颌窦开放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鼻窦内镜,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多种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等多种入路对136例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根据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上颌窦良性病变29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下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贯通径路,鼻腔外侧壁切开或切除四种径路.结果 上颌窦真菌病14例中13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1例复发;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囊肿5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除1例上颌窦真菌病复发再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安全、彻底,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等特点,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柯-陆(Caldwell Luc)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3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5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简称开放式手术);B组15例,采用开放术联合柯-陆手术(简称联合式手术),术后用1%H202及生理盐水冲洗,不用抗真菌药。结果:随访1~3 年,开放式手术组15例中治愈5例,术腔完全上皮化,症状消退;好转4例,局部有迁延性炎症,少量脓性引流,开口缩小;复发6例,窦口闭塞,窦腔内再次出现真菌样沉积物堆积。联合式手术组15例中治愈12例,好转3例,无真菌性炎症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尖牙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优势在于清除病变彻底,使鼻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引流通道,彻底改变了真菌生存的低氧环境,且能保存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避免传统方法引起的狭窄、闭锁、引流不畅以及上颌窦通气不良、功能恢复不佳等缺点。此术式创伤小,能真正达到根治、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5.
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38例上颌窦严重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在局部麻醉辅以强化麻醉下手术,手术中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摘除鼻腔肿物或息肉,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必要时行筛窦开放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病例中治愈30例(78.9%),好转7例(18.4%),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总有效率为97.4%。结论Caldwell-Luc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阻塞性上颌窦病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09例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5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4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9例,纤维瘤6例,血管瘤3例。)均在鼻内镜下行鼻腔与上颌窦前壁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结果 109例患者全部一次治愈,随访1~5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手术治疗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为一种较好的术式,具有视野清楚,易于操作,病变清除彻底,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窦内病变,病理证实为上颌窦息肉、出血坏死性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性上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性上颌窦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0.5~4年,除1例失访,无复发.结论:要提高对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的认识,鼻窦CT扫描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径路和后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径路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鼻泪管前径路和鼻泪管后径路的多种方式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139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3例、上颌窦囊肿28例、出血坏死性息肉3例、骨瘤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可疑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同步行MRI检查.鼻泪管前方径路采取3种方式:梨状孔入路、泪前隐窝入路(包括解剖鼻泪管和不解剖鼻泪管2种方式)、梨状孔鼻泪管人路,共治疗97例;鼻泪管后方径路也采取3种方式:下鼻甲翻转、双蒂下鼻甲、单蒂下鼻甲,共治疗42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在鼻内镜下经鼻彻底清除病变,保护了鼻泪管,保留了下鼻甲,无一例发生鼻泪管损伤和下鼻甲坏死.术后鼻塞、头痛、闷胀不适、异味、牙疼和麻木感等症状逐步消失.9例感觉鼻腔干燥,经鼻腔冲洗等处理后1个月左右逐渐消失.随访6 ~79个月,骨瘤和出血坏死性息肉未见复发.所有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中均可见窦腔黏膜明显水肿、增厚,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消失,无一例复发.2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10个月和1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有3例复发,1例术后17个月上颌窦口上方局限性肿物突出,病理示乳头状瘤复发,门诊予以清理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于术后15个月前筛处复发,行筛窦广泛切除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1例术后26个月上颌窦后外侧壁局部复发,二次行蒂在前方单蒂下鼻甲方式手术,术后1年再次复发,行鼻内镜下Denker手术,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征象.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上颌窦创面上皮、瘢痕覆盖,下鼻甲形态良好,下鼻道开窗者较术中明显瘢痕变小,且引流通畅无闭锁.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后径路上颌窦手术可以减小创伤,充分暴露窦腔视野,并为术后内镜复查和复发后的处理提供了视窗;保留下鼻甲避免了鼻腔外侧壁去除过多而导致的术后干燥、结痂、头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实施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结果 48例术后效果良好,经6个月~3年随访,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台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彻底清除窦腔死角病变,便于术后冲洗、观察,避免复发,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有涕中带血、头痛、面部麻木、视力改变等。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术后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51例中囊肿27例,真菌感染13例,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例,血管瘤1例。随访6~24个月,2例复发,治愈率96.1%,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以囊肿、真菌性上颌窦炎多见;CT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上颌窦术后微波热凝术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内镜上颌窦术后采用微波热凝术辅助清除上颌窦内残留的病变组织效果以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 70°内镜引导下 ,导入微波治疗电极 ,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清除上颌窦内下壁、底壁等部位残留的病变组织。结果 :本组 2 6例 (37侧 )患者中 ,2 3例 (33侧 )原窦内残留的病变组织均获清除 ,无复发 ,清除率 89.2 % ;17例 (2 2侧 )上颌窦内炎性分泌物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术可清除上颌窦内残留的病变组织 ,避免再行Caldwell Luc等术式的创伤。提高了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常见的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的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对照,对比分析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结果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慢性上颌窦炎36例(33.3%),上颌窦肿瘤32例(29.6%),真菌性上颌窦炎19例(17.6%),上颌窦囊肿14例(13.0%),上颌窦后鼻孔息肉5例(4.6%),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及上颌窦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0.9%)。大多数上颌窦占位性病变都具有其特有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鼻窦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总体准确率为79.1%;其中上颌窦囊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2.9%,慢性上颌窦炎为90.0%,上颌窦癌为80.0%,真菌性上颌窦炎为86.4%,鼻内翻性乳头瘤为50.0%。结论CT扫描对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变通过鼻窦CT检查可以作出初步的定位或定性诊断,并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并探讨其适应证、并发症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病例,其中术前及术后病理确诊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窦内病变镜下检出菌丝或孢子的真菌性上颌窦炎8例,上颌窦囊肿1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6例,上颌窦异物2例。所有病例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或水平位CT扫描。患者在局麻下以下鼻甲前缘为中心切口,解剖内移鼻泪管-下鼻甲瓣经泪前隐窝进入上颌窦腔处理上颌窦内病变,复位鼻泪管-下鼻甲瓣,缝合手术切口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 43例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窦内病变,术后随访6~24个月,下鼻甲形态愈合良好,术腔上皮化,无溢泪、面部麻木等并发症。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原手术入路切除,随访1 8个月无复发。3例术后鼻腔粘连,局部分离,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处理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可作为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行上颌窦自然口开窗无法彻底切除窦内病变组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在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3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均行鼻科常规术前检查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患者均采用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手术,该术式通过去除鼻泪管骨管后半周骨质及依附其上的黏膜组织,从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保留鼻泪管膜部,进入窦腔,去除病变。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彻底清除病变,完整保护鼻泪管膜部,术后恢复良好,窦腔上皮化良好,病变均无复发,无鼻周局部麻木、鼻翼塌陷、溢泪等并发症。结论 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手术通过保留鼻泪管膜部,可扩大手术视野,增大手术操作空间,从而减小手术损伤,避免并发症,对于处理上颌窦的良性病变有巨大优势,并可最大限度保留鼻腔、上颌窦的生理功能,防止窦口狭窄,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ECRS)患者与非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NECRS)患者鼻窦CT特征。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21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 01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炎性细胞数量比值(Eos%)≥10%将患者分为ECRS组(n=458)和NECRS组(n=552)。对两组患者Lund Mackay评分、鼻窦累及率和鼻窦病变类型进行差异分析,并探讨不同年龄段ECRS和NECRS组的Lund Mackay评分和鼻窦病变类型是否存在差异及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在预测ECRS中的价值。 结果 ECRS组前组筛窦、后组筛窦、额窦、蝶窦、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和总分评分均高于NECRS(P<0.01),而上颌窦评分低于NECRS组(P<0.01);ECRS组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和额窦的累及率也高于NECRS组;ECRS组(P=0.786)和NECRS组(P=0.634)在不同年龄段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全组鼻窦炎、筛窦为主和非筛窦为主三种CRS类型在ECRS和NECRS组占比依次为:39.08%、37.24%、23.58%和26.45%、8.88%、64.67%;成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全组鼻窦炎在ECRS中占比逐渐增高(P=0.04)。以E/M>2为截断值时,其预测所有患者ECRS的AUC为0.67,而预测非全组鼻窦炎的AUC为0.75。 结论 (1) ECRS的筛窦、额窦和蝶窦病变程度较NECRS重,而上颌窦病变较NECRS轻,筛窦、蝶窦和额窦也较NECRS易受累;(2) ECRS以筛窦病变为主和全组鼻窦炎为主,而NECRS则主要表现为非筛窦为主的病变和全组鼻窦炎;(3) 随着年龄增加,成年ECRS患者患全组鼻窦炎比例更高;(4) E/M>2对全组鼻窦炎ECRS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双进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法。方法 对25例单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双进路手术,除去病变。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5年,复发3例,复发率12.0%。结论 该方法融合了鼻内窥镜及柯-陆氏手术的长处,可彻底清除鼻腔、筛窦及上颌窦的肿瘤,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06—2012-06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4例单侧上二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59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改良Caldwell-Luc术式18例,采用鼻内镜联合F鼻道开窗15例,采用鼻内镜F泪前隐窝入路12例,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随访4个月~7年,仅5例在手术后复发,其余81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前行鼻内镜、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以囊肿、真菌性上颌赛炎多见;根据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可采用不同手术人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Our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 (ABC) of the maxillary sinus in a 12-year-old girl. The young patient presented with progressive diplopia, strabismus, and rapidly growing painless swelling of the left cheek. Imaging studies showed a heterogeneous contrast enhancing mass expanding the left maxillary sinus. The lesion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endoscopically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ported it as an ABC.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nd is free of recurrence 9 months following surgery. ABC is a benign lesion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ther bone pathology (fibrous dysplasia). It may behave aggressively and invade the orbit; so resection is necessary.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such a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can b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select cases. Long follow up is important because recurrence may occur, in which case further resection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上颌窦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诊断上颌窦肿瘤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提高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上颌窦肿瘤患者,全部患者均经CT扫描、鼻内镜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床特征表现为鼻塞98%,鼻分泌物增多72%,鼻出血65%,面部疼痛25%。CT示恶性肿瘤窦壁骨质呈溶骨性或筛孔样骨破坏,窦腔内均见软组织肿块,窦腔轮廓消失,软组织肿块突出腔外;良性肿瘤CT示肿块边界清楚,周围组织受压,呈膨胀性生长,未见明显的骨质破坏。结论上颌窦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而CT可以较好的显示病变程度、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帮助定性,对制定手术方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