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郝群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1,30(2):155-15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认为 ,雌激素对宫内膜的作用是通过局部组织产生肽类生长因子如EG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相应受体而促进细胞的增殖。本文通过研究EGF受体 (EGF -R)在有或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上的表达 ,从而对EGF -R在子宫内膜异位发病机制的作用作一初探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研究组 :选用 1997年 3月~ 1999年 8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卵巢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月经来潮6h内的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分级诊断,即分为增生和分泌反应两类,再各以其反应强度由弱到强分为Ⅰ~Ⅲ级。同时筛选16例有生育史的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及对照组分泌反应类显著高于增生反应类(P均<0.01)。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1),而对照组分泌反应Ⅲ级则高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5)。原发性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以激素为主。结论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60例的EGFR蛋白、mRNA和基因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EGFR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EGFR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EGFR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EGFR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的过度表达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叶红  杨菁  管楚玉 《现代医学》2003,31(6):354-356
目的 通过研究雌激素 β受体 (ERβ)在不育妇女和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探讨ERβ在不育子宫内膜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育的可能关系。 方法 对 40例符合筛选条件的不育妇女在宫腔镜直视下用活检钳钳取增生期子宫内膜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β、ERα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 ,并与 3 0例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结果 ERβ在不育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体中明显表达 ,在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下降或不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Rβ在不育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 ,ERβ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不育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GFR多克隆抗体(1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石蜡包埋标本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2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中EGFR阳性者13例,占46.4%。EGFR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年龄、术前卵巢上皮抗原(CA125)水平、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初治性及复发性癌EGFR表达率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分别为47.4%及55.6%)。EGFR表达与手术彻底性有一定的关系,无残留肿瘤者EGFR表达率为33.3%,而有残留肿瘤者EFGR表达率为56.3%(两者比较χ2=0.67,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但与手术的彻底性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兔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子宫内膜腺癌39例.其中27例出现EGFR超量表达;44例子宫内膜增生症见6例出现ECFR超量表达;38例异位子宫内膜腺体见5例出现ECFR超量表达;而41例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全部未见EGFR超量表达。提示EGFR超量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评估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异位子宫内膜的恶变风险或高度增殖状态可作为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and its receptor (c-Me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METHODS: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was used to examine HGF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um obtained from 54 women in reproductive age with endometriosis confirmed by laparoscopy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28 cases of stages I/II and 26 of stages III/IV) and from the endometrium of 24 healthy fertile women.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the positivity rate of HGF/c-Met expression was similar in the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a, but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 and expression intensity were much higher in ectopic endometrium.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varied little between the proliferative and secretory stages of the endometrium. Compare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s,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of stages I/II and III/IV ha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positivity rate of HGF and c-Met expressions in either eutopic and ectopic endometrium, but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P<0.01). The rate of strong c-Met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II/IV endometriosis than in the controls, withou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group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HGF and c-met gene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which is preceded by eventful changes i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eutopic endometriu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改变,探讨其改变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不孕症妇女20例,年龄25~35(31±5)岁,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ER、AR的特异结合容量。另选10名女性因其他原因行刮宫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年龄25~33(29±4)岁。结果:不孕症组及对照组ER特异结合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瘦素(leptin)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瘦素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1例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其诊刮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瘦素受体mRNA表达,同时以17例因功能性子宫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子宫内膜组与自体子宫内膜及对照子宫内膜均有瘦素受体表达,而前者与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瘦素及其受体并非通过影响体内激素代谢而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能参与腹腔内环境的改变而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琼珊  杜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88-128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15例、分泌期16例)、单纯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16例)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0例)中ER、PR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核和间质细胞核中的E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的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织细胞核中PR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临床上通过检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内的PR水平有助于推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预后,并且指导临床运用孕激素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11.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 and itsreceptor (EGFR)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functional control of the placenta trophoblastcells,and it was in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disorder of EGF/ EGFR autocrine and paracrinesystem in various malignant tumors. EGF andEGFR expression in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disease (GTD) were detected in our study.MATERIALSAND METHODSMaterials The in- patient biopsy of GTD wasrandomly chose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theGynecology of the First Hosp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胸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9例胸腺瘤 ,1 1例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结果 胸腺瘤EGFR阳性表达率为 75 .9% (2 2 /2 9) ,非常显著高于正常胸腺组织 1 8.2 % (2 /1 1 ) (P <0 .0 1 )。恶性胸腺瘤的阳性表达率 88.9% (1 6 /1 8)非常显著高于良性胸腺瘤 5 4.5 % (6 /1 1 ) (P <0 .0 1 )。胸腺瘤Masaoka分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非常显著高于I期 (P <0 .0 1 )。良性胸腺瘤中无强阳性表达 ,5例强阳性表达的恶性胸腺瘤中 ,术后随访 3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但EGFR的表达与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提示EGFR的表达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EGFR过度表达者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较高 ,应加强放疗化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组织中AR、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陈坚  薛德麟 《现代医学》2003,31(4):221-223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脑膜瘤中AR、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脑膜瘤中AR、EGFR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ing index,PCNALI)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AR、EGFR均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P<0.05和r=0.73,P<0.01),而且AR表达和EGFR表达基本一致,密切相关(r=0.59,P<0.01).结论在脑膜瘤组织中AR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二者从不同方面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酮苷元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模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元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研究,以阐明黄酮苷元类生物活性作用的理论基础。方法:从 RCSB Protein Data Bank 数据库检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晶体结构,收集黄酮苷元类配体,用 Schrodinger 8.0 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受体和配体的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EGFR和黄酮苷元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 Ⅰ、Ⅱ 和 Ⅲ 3种,结合能力强的配体在活性结合位点可见氢键形成和亲脂基团,5、7位和4′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7、3′、4′位的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黄酮苷元类化合物存在与 EGFR 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 EGFR 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元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82例NSCLC和20例非恶性肺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观察NSCL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EGFR、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恶性肺组织(53.66% vs 0,62.20% vs 25%,P<0.05).EGFR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EGFR、VEGF高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P<0.05).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s=0.314,P<0.05).结论: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存在过度表达,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和靶向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vision-HRP法)检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含配对瘤周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多株人和大鼠胶质瘤细胞系的EGFR表达。结果:人脑星形胶质瘤组织EGFR阳性表达率为70.3%(26/37),明显高于瘤周组织(32.4%,12/37),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病理分级为Ⅲ-Ⅳ级肿瘤标本EGFR阳性表达率为21/25,显著高于I-Ⅱ级者(5/12,P<0.01)。体外实验显示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MG、U87MG以及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C6和EGFR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 ”、“-~+”、“+”。结论:中国人脑星形胶质瘤存在EGFR的过度表达,提示EGFR可能是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防、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健康体检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87例)和乳腺恶性肿瘤组(89例)血清EGFR的表达量,比较不同组、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R水平的比较: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均比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EGFR水平的比较:除术前Ⅳ期同0期相比和术后6个月Ⅲ期同0期、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GF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不能确立为独立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石玉生  张兴梅  李妍 《广东医学》2007,28(12):1891-1893
目的 克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外区段基因序列(EGFR ECD),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常规PCR方法 扩增EGFR的胞外区DNA序列,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入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EGFRECD,转化BL21(DE3)宿主菌;采用Sal Ⅰ和Not Ⅰ双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正确性:并用IPTG诱导工程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双酶切鉴定表明,EGFR胞外区序列已经正确克隆到GST融合表达载体中,测序结果证实插入DNA序列与EGFR胞外区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融合蛋白GST-EGFRECD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左右.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重组融合蛋白可以被EGFR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 本试验成功克隆了EGFR胞外区DNA序列,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和鉴定,可进一步用于EGFR功能及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慢性哮喘小鼠EGFR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军  李强  刘忠令 《医学争鸣》2006,27(2):125-12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哮喘模型,致敏前1 h气道内滴入地塞米松2 mg/kg,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处死动物,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小鼠肺内炎症情况、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平滑肌厚度,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TGF-α的浓度,RT-PCR观察小鼠肺部EGFR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EGFR蛋白的表达. 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气道支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聚集、气管壁及气道平滑肌增厚、肺泡灌洗液中TGF-α浓度增高,肺组织EGFR mRNA及EGFR蛋白的表达增高(P<0.01). 哮喘小鼠致敏前使用地塞米松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气管壁及气道平滑肌的增厚,肺泡灌洗液中TGF-α浓度、肺组织磷酸化EGFR蛋白的表达较慢性哮喘组均有所下降(P<0.01). 结论:慢性哮喘小鼠出现气道重建,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可以预防气道重建,降低BALF中TGF-α的浓度、抑制肺组织EGFR的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钙黏附蛋白、β-链蛋白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胆管内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蛋白质在42例胆管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胆管内癌中,E-钙黏附蛋白及β-链蛋白在细胞膜中的表达减少率分别为71.4%,88.1%,β-链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率为16.7%,EGFR高表达率为71.4%.E-钙黏附蛋白在癌细胞膜中表达在分化程度(P=0.002)、β-链蛋白在癌细胞核的表达在侵袭深度(P=0.038)、EGFR在癌细胞中表达在周围神经浸润(P=0.04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钙黏附蛋白与β-链蛋白在癌细胞膜中表达水平之间有相关性.[结论]E-钙黏附蛋白、β-链蛋白及EGFR的表达与胆管内癌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做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