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由一种共同的促性腺激素(Gn)细胞分泌,在正常生殖周期中有不同的分泌模式,调控卵巢生理功能的作用明显不同,其各自的分泌调控不同[1],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其比值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睾丸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 in releasing hormone,GnRH)可调节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c hormone,GTH),即卵泡刺激素(Fo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的分泌,这两种激素在生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和临床结果表明,雄性生殖器官中的雌激素也是精子发生和成熟的必要激素[1].就激素对雄性生殖细胞(Genital cell,GC)凋亡调控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靳镭  徐蓓 《生殖医学杂志》2014,(12):940-943
黄体生成素(LH)为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所必需。在早卵泡期LH可通过促进雄激素的合成、增加卵泡募集、改善颗粒细胞对FSH的敏感性,调控卵泡的发育。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HH)患者、过度降调节引起的LH缺乏、卵巢低反应、慢反应人群,早卵泡期给予LH/HCG预处理可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的问世是中枢性性早熟治疗的重大革命.它通过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的降调节,最大程度地降低/消除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的细胞对其敏感性,使LH分泌受抑,而达到使患儿的青春发育在治疗期间被抑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评价各种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中垂体的功能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常月经周期中下丘脑-垂体-卵巢的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同时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对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性释放产生反应.GnRH系统是促进促性腺激素(Gn)的原发性机制,下丘脑的其他肽类激素[催产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神经肽Y、肝丙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FSH和LH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GnRH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GnRH ) ,以前也称LHRH ,促黄体激素生成激素 ,是一种由脑组织分泌以调控生殖系统功能的信号分子。GnRH10肽小分子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入门静脉系统 ,随血流进入垂体 ,在那里刺激垂体细胞分泌黄体生成激素 (luteininghormone ,LH)和卵泡刺激激素 (follicle stimulatinghormone ,FSH)。它必须与高亲和力的跨膜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这些跨膜受体属于七次跨膜受体家族[1] 。促性腺激素依次调控配子的形成和性腺的内分泌功能。近来 ,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也发现了Gn…  相似文献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概述 GnRH是一种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以脉冲形式分泌进入垂体的神经十肽,其作用是刺激垂体腺细胞合成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影响性腺的激素与配子生成.  相似文献   

8.
一、黄体生成素(LH)峰及早发LH峰产生机制 自然月经中期LH峰的出现是促排卵、恢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卵泡黄素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 经典的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理论告诉我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在卵泡发育、卵子成熟、排卵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等活动中是必需的,但对各自作用的阈值、极限水平和时空效应没有具体的说明。卵泡早、中期LH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10.
正常卵泡发育受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调控,LH在诱导卵泡生长和发育的相对重要性目前仍存争议。促性腺激素正常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予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hFSH)超促排卵过程中卵泡中期LH水平是否影响IVF-ET结果,是否需添加外源性LH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卵泡中期LH水平,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为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患者共120例。纳入标准:患者…  相似文献   

11.
<正> 众所周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是Steptoe医生在自然周期条件下监测排卵,取得成熟卵子,并经体外受精获得成功。要说当时监测卵泡发育的条件,取卵与受精过程不比现在方便与完善。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发生与胚胎发育、妊娠持续,于1978年分娩活胎的Louis Brown来到人类  相似文献   

12.
<正> 单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控制性超排卵(COS)可引起多个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上升且较自然周期高,20%~25%患者在卵泡形态和功能上尚未达到完全成熟能力的阶段即可诱发过早的高水平黄体生成素(LH)释放,进而导致卵泡过早黄素化、卵子质量受损、受精率和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高、甚至取消周期。1984年,Porter等首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COS周期进行降调节,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不同促排卵方案采用监测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比较内源性LH峰前后注射hCG的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探讨内源性LH峰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各种因素不育患者202例、344周期为对象。其中选用氯米酚(CC)促排卵189个周期(CC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155个周期(HMG组)。用尿LH试纸监测内源性LH峰。结果(1)总周期妊娠率为9.3%(32/344)。临床妊娠与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LH值,基础雌二醇(E_2)、睾酮水平及hCG注射日内膜厚度无显著相关,而与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与卵泡直径呈负相关。(2)LH峰阳性组与LH峰阴性组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12.8%vs 7.1%,P0.05)。在189个CC周期中,LH阳性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4%(7/50),而LH阴性组为5.0%(7/139),有显著差异(P0.05);在155个HMG周期中,二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12.0%vs 11.1%,P0.05)。(3)两组LH阳性率为32.8%(133/344),阳性组基础LH、E_2水平显著低于LH阴性组(P0.05),但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却明显大于阴性组(P0.01)。结论CC促排卵中等待内源性LH峰出现后注射hCG有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而HMG促排卵中内源性LH峰是否出现可能不影响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卵泡是卵巢内分泌和生殖的基础单位,是不可再生的组织,其数量和消耗的速度决定了生殖潜能和生育期限。出生后的卵泡由初级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根据卵母细胞的大小和颗粒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分为: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次级卵泡构成了窦前卵泡池,依赖于卵泡刺激素(FSH)的卵泡募集开始于此。  相似文献   

15.
靳镭  聂睿 《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199-204
众所周知,女性生殖功能的维持有赖于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分泌以及完整的反馈调节机制,其中黄体生成素(LH)在控制和调节卵泡的发育成熟以及排卵和黄体形成及其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自然周期,LH不仅能在月经中期促发排卵,促进卵母细胞恢复成熟分裂,而且在雌激素的分泌、优势卵泡的选择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早发LH升高对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拮抗剂方案IVF/ICSI助孕共65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期间给予拮抗剂后血清L H浓度不同分为2组,其中血清L H<10 U/L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叶虹 《生殖医学杂志》2014,(12):933-936
控制性促排卵(COS)中过早血清孕酮升高(PE)是指HCG注射前血清孕酮过早的轻度升高,PE并非颗粒细胞过早黄素化所致。虽然PE的原因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过多成熟卵泡/卵母细胞数、大剂量卵泡刺激素(FSH)促排卵、高雌二醇(E2)水平及促黄体生成素(LH)相对不足与PE呈明显相关。大量研究已发现PE明显降低COS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其原因可能是PE负面影响了子宫内膜接受性。目前对PE阈值并无统一标准,通常以HCG注射前或HCG注射日血清孕酮的绝对值作为界定标准。最近Venetis CA等荟萃分析超过60 000个IVF周期结果显示,血清孕酮过早升高至0.8~1.1ng/ml(2.54~3.50nmol/L)即表现为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明显降低,且随着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妊娠率下降,但当过早升高的孕酮≥1.2ng/ml(3.82nmol/L),妊娠率则稳定在低水平并未随血清孕酮水平的进一步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李媛 《生殖医学杂志》2010,19(3):183-185
<正> 在女性的卵巢周期中,卵泡的正常发育是由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两种激素控制的,两者对于正常卵泡雌二醇(E_2)的生物合成均有重要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即FSH刺激卵泡发育,LH结合于卵泡膜细胞上的受体,激发雄激素前体从膜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卵泡发育时间段卵泡抽吸术对多囊卵巢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符合PCOS诊断标准的不孕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分别在卵泡发育期和卵泡成熟期穿刺抽吸卵泡。B超监测排卵后指导同房,观察未孕患者穿刺前及第1次穿刺后促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睾酮、窦卵泡数目;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率,卵巢过激发生率、流产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用量。结果 1组患者多胎妊娠率较2组显著增高(P〈0.05);流产率、OHSS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1、2组未孕患者穿刺前较第一次穿刺后LH、T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未孕患者第1次穿刺后较穿刺前窦卵泡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卵泡穿刺术可提高降低患者LH和T水平,减少窦卵泡数目,减少OHSS的发生率,临床可根据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卵巢被膜的厚度等选择着合适的时间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