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例,健康者30 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 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计算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平均值,与用简化的双平面Simpson 法计算的LVEF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 组的LVEDV 、LVESV 均显著增加(均P <0.01 ),LVEF 显著减低(P <0.01 ).AMI 组前室间隔、前壁二尖瓣环2 个位点的Ds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 <0.001 );其他4 个位点的Ds 及平均Ds 较对照组亦减低(均P <0.01 ).正常组二尖瓣环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833,P <0.01 ),AMI 组二尖瓣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亦呈正相关(r =0.678,P <0.01 ).结论 TMAD 是一种快速估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半定量方法 ,可作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评估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心外组织活检证实的CA患者21例(CA组)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名(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图像,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QLab 8.1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位移(MAD)后室间隔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MADsep)、侧壁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MADlat)、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MADmid)以及MADmid占舒张期左心室长径的百分比(MADmid%);分析CA患者各MAD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CA组LVEF、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CA组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与LVEF均呈正相关(P均<0.001),以MADmid%与LVEF相关性最好(r=0.840)。结论 TMAD是一种简单、准确、客观评价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及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应变在评价健康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后间隔)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及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平均值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并分析平均Ds及左心室GL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的相关性.结果二尖瓣环前间隔位移为(12.37±2.05)cm,侧壁位移为(12.94±2.85)cm,下壁位移为(12.79±2.48) cm,前壁位移为(12.97±2.29) cm,后壁位移为(12.33±2.34)cm,后间隔位移为(11.59±1.99)cm,二尖瓣环6个位点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5,P=0.051).从基底部到心尖部左心室不同节段(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基本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88、1.902、2.379、3.164、1.278、0.044,P均>0.05);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F=2.871、2.752、1.560,P均>0.05).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为(12.67±1.57)cm,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57.98±4.37)%]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左心室GLS为(-21.81±2.61)c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左心室GLS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维应变及TMAD与LVEF存在显著相关性,二尖瓣环取点简便、快捷、无角度依赖,TMAD有望成为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应用TT技术测量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前壁及下壁4个位置的MADs,并计算其平均值,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心衰组的年龄、LVEDD、体表面积对LVEF与MADs均值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的LVEDD、LVEDV、LVESV明显增高(P均<0.01),LVEF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组4个位置的MAD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T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平均值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r=0.97,P<0.01).MADs平均值与LVEF的关系受LVEDD的影响(r2=0.69,P<0.01).结论 TT测量MADs结合LVEDD可以准确、简洁、快速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评价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5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9~45岁)和中老年组(45~75岁)。超声AMAT成像模式检查,分别测量二尖瓣环间隔侧和侧壁侧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MAVe、MAVa),同时应用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对两组间及组内测值进行比较,分析MAVe、MAVe/MAVa与二尖瓣口血流E峰的相关性。结果①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MAVe、MAVe/MAVa显著降低;且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与两组MAVe、MAVe/MAVa显著相关;②两组组内比较:二尖瓣环间隔侧速度普遍较侧壁侧低,中老年组二尖瓣环间隔侧和侧壁侧MA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AT技术可准确反映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6个月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住院CAD患者22例,全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狭窄程度≥70%、成功行PCI术、并成功追踪6个月。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8±5.5)岁;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50.2±9.1)岁。在心尖四腔心和两腔心切面应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的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两腔心切面,选择连续3~5个心动周期存储动态图像(CAD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存储图像),用Qlab 7.0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收缩期最大位移(Ds),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D-mid),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L),计算6个位点Ds均值,3个切面D-mid均值、FSL均值。比较对照组与CAD组术前、后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二尖瓣环位移指标与LVEF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D组术前常规超声测量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增加[(3.43±0.17)cm vs(3.66±0.21)cm,(4.60±0.23)cm vs(4.89±0.43)cm,(82.51±6.22)ml vs(88.47±9.71)ml,(25.81±3.81)ml vs(38.90±7.24)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64.75±3.43)% vs (56.41±7.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2.67、-2.60、-6.50、5.53,P均<0.05)。PCI术后6个月,LAd、LVd、LVEDV、LVESV降低[(3.57±0.18)cm、(4.76±0.31) cm、(86.86±8.69)ml、(37.08±8.31)ml],LVEF升高(58.85±6.19)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2.79、2.48、3.18、-2.12,P均<0.05)。健康对照组、CAD组术前、CAD组术后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分别为(13.09±1.34) mm、(10.78±1.59) mm、(13.57±1.19)mm;3个切面D-mid均值分别为(13.75±1.59)mm、(11.36±2.63)mm、(14.23±1.48)mm;FSL均值分别为(17.32±2.41)%、(13.56±2.52)%、(16.29±1.77)% 。与对照组相比,CAD组术前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3个切面D-mid均值、FSL均值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9、4.47、4.72,P均<0.05) 。与CAD组术前比较,PCI术后6个月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3个切面D-mid均值、FSL均值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7.48、-6.82,P均<0.05) 。CAD组术后二尖瓣环6个位点Ds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7、-1.10、-1.44,P>0.05) 。CAD组PCI术后Ds均值、D-mid均值及FSL均值与LVEF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0.71,0.83,P<0.001)。 结论CAD患者PCI术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TMAD技术可用于评估CAD患者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根据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结果分为左心舒张功能正常组与舒张功能减低组,对照组25 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TMAD 技术测量记录二尖瓣环后间隔和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晚期位移,计算后间隔与侧壁两个位点位移均值及其比值,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组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早期位移与晚期位移比值较对照组减低(P <0.01).结论 TMAD 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评估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学确诊的34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成年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3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基本资料,采集左心室功能常规超声参数及TMAD参数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TMAD参数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或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表面积(BSA)、收缩压、N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及尿素水平均较高(P均<0.05)。观察组主动脉内径(AO)、左心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肺动脉内径(PA)及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值较大,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间隔运动速度峰值E''(IVS E'')及侧壁运动速度峰值E''(LW E'')和MAPSE值均较小(P均<0.05),其中观察组LVEF为(58.18±7.09%)。观察组TMAD参数心尖四腔心(A4C)切面二尖瓣环室间隔位点位移(A4C MV1)、侧壁位点位移(A4C MV2)、二尖瓣环连线中点平均位移率(A4C Midpt)及其平均位移率(A4C Midpt%),以及心尖两腔心(A2C)切面A2C MV1、A2C MV2、A2C Midpt及A2C Midpt%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A4C Midpt%与LVEF呈中度正相关(r=0.488,P<0.05),A2C Midpt与MAPSE呈高度正相关(r=0.712,P<0.05),A4C MV2、A4C Midpt、A4C Midpt%、A2C MV1、A2C MV2、A2C Midpt%均与MAPSE呈中度正相关(r=0.420~0.691,P均<0.05)。结论 相比LVEF,TMAD或可更敏感地反映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探讨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96例观察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66例.记录心尖四腔及二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6.0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侧壁(MADlat)、后室间隔(MADsep)、前壁(MADant)、下壁(MADinf)四个位点的MAD以及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连线中点(mid)处MAD,并计算MADmid与左室舒张末长径百分比(MADmi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取LVEF.分析各MAD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MADsep、MADlat、MADant、MADinf和MADmi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位点MAD均与LVEF值显著相关,MADmid和MADmid%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9(P<0.01).③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8.9 mm,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10.9%,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MAD与LV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50例患者均采用Simpson’s法描记心内膜面来测定左室收缩功能以及应用2D-S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向心尖方向的位移,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2D-STI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MADMidp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良好(r=0.97, P<0.01),用2D-STI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距离5.3mm作为一个切断点值,预测LVEF≤30%的敏感性90%,特异性90%。结论:用2D-STI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及Tei指数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运动力学特征及左心室功能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选取慢性心衰患者79例(心功能Ⅱ级32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21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Tei指数,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Tei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0.33±0.19、0.37±0.18、0.46±0.31、0.49±0.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1,P〈0.01),且Tei指数随心功能降低,逐渐增大。(2)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12.89±2.65)、(12.29±1.94)、(12.38±2.13)、(8.46±2.90)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P〈0.01),心功能Ⅳ级组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43、5.71、4.17,P均〈0.05)。(3)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Ⅱ-Ⅳ级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9.47、7.41、10.27、9.42、11.34,P均〈0.01)。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327、0.277、0.266、0.321、0.306、0.325,P均〈0.01),且前壁相关性最好。(4)4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7、3.49、3.46、3.50、3.48、2.81,P均〈0.01)。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362、-0.278、-0.251、-0.279、-0.290、-0.28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衰组(41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并行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对两种检查方法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及QRS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收缩非同步性指数(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价方法的SDI呈中度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结论 RT-3DE可定量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前筛选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8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未予药物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室轻度扩大,右房室内径正常;室壁增厚,以室间隔为显著,室间隔厚约1.50 cm,左心室后壁厚度约1.20 cm,室壁回声未见明显异常,收缩运动基本协调,未见明显节段性异常;各瓣膜形态及启闭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估不同术式二尖瓣置换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分为保留组(A组)和切除组(B组),于手术前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对各切面追踪分析,得出左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Sp)和整体应变(GS).结果 ①A组术后后间隔和下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Sp增高(P<0.01或P<0.05);B组术后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Sp明显增高(P<0.01),而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前壁中间段、心尖段Sp减低(P<0.01或P<0.05).②B组前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侧壁和下壁中间段手术前后Sp差值较A组减低(P<0.01或P<0.05).③A组术后GS增高(P<0.05);B组术后GS有减低趋势(P>0.05);B组手术前后GS差值较A组减低(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尽量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的恢复;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患者左心室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获取30例MVR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左室长轴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最大纵向应变(L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Simpson's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GLS与LVEF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比较,MVR组左室壁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相同室壁各节段之间、不同室壁相应节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GLS较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S与LVEF呈正相关(r=0.710,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定量MVR术后左室收缩期应变,评价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源于斑点追踪的牛眼图能够实时、准确地分析节段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流动力学导管监测观察二尖瓣成形术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中一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早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形术前麻醉诱导后及术后12h 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20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返流信号完全消失。2例探及中量返流信号;所有患者二尖瓣口开放面积无明显狭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及舒张期左房、室间压差降低,E/Em无明显变化;肺循环阻力、肺动脉楔压等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的评价及对病因的诊断与外科手术结果吻合,对成形术疗效及手术前后心功能的评判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彩色室壁运动动分析技术(CK)评价不同二尖瓣替换术方法对左室室壁节段性收缩、舒张运动的影响。方法 根据二尖瓣及其瓣下结构的病理改变将30例患者分为3组:A组12例,为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MVR)完全切除瓣叶及其腱索;B组10例,为完全切除前叶及其腱索仅保留后叶及其腱索的MVR;C组8例,为切除部分前叶但保留前叶腱索和后叶及其腱索的MVR。采用HR Sonos2500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M型多普勒(CMM)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接受MVR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测量左房室腔大小、机械瓣口流速、射血分数(EF)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CMM测量舒张期左室内彩色血流传播速度(Vp),计算二尖瓣位机械瓣口血流速度(E)与Vp比值(E/Vp);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Em),计算均值Em'和E/Em'.结果 ①MVR组Vp、Em较对照组明显减低,E/Vp、E/E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p与E/Em'相关性良好,r=0.86,P <0.01;②Vp受左窜收缩功能和心律的影响,当EF≤50%或者心房颤动时,Vp减低更明显(P<0.01),而E/Vp受EF及心房颤动的影响较小(P>0.05);③绘制ROC曲线,以E/Vp≥2.00为最佳截断值,预测E/Em'≥15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83.65%,曲线下面积0.954.结论 CMM可用于评价MVR术后左室舒张功能;E/Vp与E/Em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评价MVR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RT-3DE测量28名正常人(对照组)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左心室壁17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计算节段每搏量(rSV)及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对照组左心室壁17节段局部容积-时间曲线呈集中且规则的抛物线形,心肌梗死组呈运动分散且不规则的曲线;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运动异常节段的rEDV、rESV显著增大(P<0.05),而REF显著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17节段REF的平均值(rEF′)与整体EF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8,P<0.001).结论 RT-3DE技术能够测定心肌梗死代偿节段的数目和分布范围,可用于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