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坤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591-591
张山雷<疡科纲要·论阴证阳证>曰:"疡科辨证,首重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顾世澄在<疡医大全·论阴阳法>中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这说明了诊断疮疡如能辨清它的阴阳属性,在治疗上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原则性的错误[1].然疮疡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理发展千变万化,同病异病有真有假,如何辨证正确,治疗无误,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认为,一要抓本质辨阴阳;二要看变化辨阴阳;三要认疾病辨阴阳.  相似文献   

2.
疮疡是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来源于感染。其外形表现为肿、疖、痈、毒、溃腐流脓等症状,但同时也可出现全身证候。因而,阴、阳、虚、实的辨证方法,温、清、补、泻的治疗原则,整体观念的精神,与内科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学习外科必须具有内科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疮疡色诊辨证探求客观依据和标准。方法将现代色彩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引入疮疡色诊辨证过程,尝试辨色与辨证的数据表达。通过相关性检验,寻求影响辨色的决定要素和解读辨证的数据基础,并探求辨色与辨证之间的数据关联。结果研究获取了疮疡的现代辨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实现了辨色与辨证过程从主观经验到客观数据的转变。饱和度和色相是影响辨色的决定要素,皮质醇激素、经皮氧分压、C-反应蛋白、D-二聚体作为解读辨证的数据基础。其中,皮质醇激素主要影响色相表达,C-反应蛋白主要影响饱和度表达。结论运用现代辨色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疮疡色诊辨证的数据化。疮疡色诊辨证可以从现代辨色数据和对实验室检测的解读中获得客观依据,有助于疮疡色诊辨证客观标准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4.
疮疡是外科常见病,包括疖、疔、痈、疽、发、疮等多种疾病.常用于辨证疮疡的阴阳辨证是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辨证方法.张山雷在《疡科纲要·论阴证阳证》中曰:“疡科辨证,首重阴阳。”顾世澄在《疡医大全·论阴阳法》中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这说明了诊断疮疡如能辨清它的阴阳属性.在治疗上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原则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护理疮疡疗效。[方法]100例住院患者中医药联合西医换药术护理。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护理1疗程,判定疗效。随访30d,观测复发率。[结果]痊愈89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00%。[结论]辨证护理疮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医外科对疮疡的辨证施护姜双早,何藜莉1.疮疡辨证1.1辨阴阳:疮疡之阳症者.多由外感六淫,邪热壅聚.火毒内生,血分有热,郁于肌肤或由皮肤粘膜破损毒邪乘隙侵入而生成,其毒害尚浅而病情来势较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根盘收束。西医多认为是由于皮肤...  相似文献   

7.
三、辨肿、痛、脓中医以肿、痛、脓作为分析疮疡性质的主要证候,临床上每以此作为辨证依据之一,因为病情变化,有外证可以观察,再结合全身情况,就能掌握诊断要领。(一)辨肿:人的气血,循经脉周流不息,倘有壅滞,可发生肿痛。但肿的性质,形  相似文献   

8.
药物:核桃叶20克、桐叶花20克共为细末。用法:将鸭蛋清倒入碗内,将上药末加入搅拌均匀,擦敷患部,用纱布包扎,一日一次。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自拟“三黄油”治疗数例疮疡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处方:黄柏15克、马尾黄连10克、大黄1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香油适量调匀,涂搽患处,每日4~5次。病例介绍:杨××,女,20岁。双脚膝以下患黄水脓疮已月余,痛痒难忍。曾用抗菌素内服、外搽治疗未效。后用此方治疗,3天后,痛痒消失,溃疡面基本收干,7天后结痂痊愈。  相似文献   

10.
火针,始于《内经》,称之谓燔针或焠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和扶正祛邪等功效。近年来我院用来治疗疮疡、皮肤病和肛肠病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对淋巴结结核、急性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和小腿慢性溃疡等,效果尤佳。如王某,女,37岁,患腋下淋巴结核23年,经中西医多方调治未效,时发时止。右腋下可触及3×2×2厘米包块5个,光滑质软,推之可移,压痛轻微;其中1个有瘘管,溢出乳酪渗出物。经5次火针治疗,硬结消散,瘘管  相似文献   

11.
张坤  武秋林 《陕西中医》2005,26(6):604-605
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从事外科临床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辨治正确效验,判断预后好坏,了然准确无谬。笔者每读其杰作《外科正宗》,都有新感受,新收获。现将其论疮疡预后辨证经验作以浅探,以资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法是疡科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即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使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新生,促使疮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消肿排毒,敛疮痊愈的作用。临床疡科证型不同,活血化瘀的方法各有不同,有所侧重或所兼。现将疮疡从“瘀”辨证的应用体会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疮疡宁”治疗疮疡287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戴新涛疮疡是外科范围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包括痈疽疗疖等。其发病机理,《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谓:“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采用蜗牛涎水治疗疮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火针治疗外科疮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即古之燔针、淬刺、烧针等。即将特殊的针具加热,烧至通红白亮,迅速刺入并疾出腧穴或某部位而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早在《灵枢》就有记载,如“凡此有九……九日淬刺,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小品方》,并应用于外科病症。如“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79年以来用“八仙丹”治疗痈、疽、疔、疖等多种疮疡疾病,治愈率达87.5%以上,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及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先师治疮疡验方——消炎液,治疗疮疡,疗效卓著。方取活蜗牛数个,贮于口瓶中,用蜡封口,6~7周后,即可用棉签蘸取此液涂于患部,一日1~2次,一般3天可愈。若疮疡已溃者,只可涂于疮周,切忌涂于伤口处。  相似文献   

18.
疮疡病的治法历来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施治。但在外科中有清热解毒,托里透脓,养血生肌等法。同时结合疾病应用的某些外敷药物,则与内科有显著的区别,这也是外科的特点。外科疾病的治疗必须外治与内治并重,所以宋代陈自民在《外科精要》、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以及明代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等医家都认为治疗疮疡,仅治其外而不治其内,实际上是治其标而不治其本。在治疗疮疡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因此就定出了消、托、补三个总的法则。现就在临床上常用的几个治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疮疡外部形态可分为肿疡和溃疡,不同阶段形态、用药不同,外用药为主。治疗不外乎消、托、补三大法则。包括局部用药与复方(清热活血化瘀、除湿排脓、敛疮收口),其他(单味中药、外用药实验研究、灸法、针刺等)。疮疡初期,皮肤表面红、肿、热、痛,高于皮肤表面,即肿疡成型期,主要消、托、补中消;中后期疮疡除湿排脓,袪腐生新。初期内服药物:黄连、黄柏、苦参、夏枯草、龙胆草等清热解毒,配红霉素、金霉素软膏等消肿止痛。疮疡早期失治到达中期肿疡,应尽早切开引流使脓毒排出,托、补结合,配针灸;疮疡后期素体虚弱,补法合除湿,配生肌膏袪腐生新。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11-514
文章在总结各种疮疡病症诊治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阐述唐汉钧教授益气养荣、清化托毒法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祛瘀、补虚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传承和创新中医外治疗法等方面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