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 :78例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 4cm ,其中恶性病变 68例 ,活动性炎症 10例。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 80 0 0MSCT扫描 ,以 4ml/s的流率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40例 15~ 45s、75~ 10 5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1) ;3 8例 11~ 41s、71~ 10 1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在第 2~ 9min时段内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 3~ 4cm时 ,扫描层厚 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程序 1与程序 2所得恶性结节强化值 (t=0 .673 ,P >0 .0 5 )、灌注值 (t=0 .15 2 ,P >0 .0 5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 (t =0 .861,P >0 .0 5 )、平均通过时间 (t=0 .199,P >0 .0 5 )均无统计学差异。程序 1只得到了部分患者 ( 2 5 /3 2 )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3 6/3 6)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 ,第一次扫描时间拟选在 11s左右  相似文献   

2.
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单纯从CT形态学特征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时很困难,增强有助于鉴别诊断。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发现了恶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他们比较了不同性质结节的强化值、结节一动脉强化值比和灌注值等参数,发现恶性和活动性炎性肺结节的上述参数都比良性结节高,其中灌注量最明显;恶性与活动性炎性肺结节的上述参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肺结节的灌注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CT灌注曲线,评价CT灌注曲线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71例病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18~90岁,平均55.5岁.恶性58例,良性13例,行CT灌注成像,造影剂用量40ml,注射速度4 ml/s.绘制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恶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3种类型,I型:曲线升支较陡直,达峰值后,曲线缓慢下降,末端仍高于增强前密度;II型:曲线升支及降支均较陡直,降支降到一定程度后,持续在一个较平直的状态直至扫描结束;III型:曲线升支陡直,达峰值后,几乎没有降支,持续在较高的水平或继续缓慢上升.良性病灶的增强曲线表现为四种类型:I型:曲线上升及下降缓慢,整个曲线较低平,增强幅度小于10Hu;II型:曲线上升缓慢但幅度较大,降支明显;III型与恶性病灶的第二种增强方式相同;IV型与恶性病变的第三种曲线相同.结论:良恶性肺结节的CT灌注曲线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CT、MR动态增强在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肺部常见病。由于新生血管可引起血容积、灌注值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从而引起血流模式的改变。所以通过CT、MR动态增强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blood flow patterns),可发现良恶性肺结节血供在量和质上的差别,有助于良、恶性鉴别及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孤立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直径在3cm以内的类圆形病灶,无肺不张、肺炎、卫星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其常见疾病为周围型肺癌、结核瘤、炎性假瘤,也可见于错构瘤、转移瘤肺囊肿等。在孤立肺结节的各种影像检查中,螺旋CT薄层扫描能显示更多、更细致的CT征象,对定性诊断有重要帮助。因此,准确认识和分辨肺内孤立结节周边结构CT征象是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常规CT对肺内孤立隐结节的诊断远较胸部平片敏感,尤其是对胸片L所谓隐匿区的小病灶的检出。8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M R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 R动态增强,绘制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强化斜率(SS)、最大强化率(Emax)及1、2、3、4、5、6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1、E2、E3、E4、E5、E6).结果: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PH、SS、Emax、E1~E6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1).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均强化明显,但两者之间的PH、SS、Emax、E1~E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动态增强能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勇  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76-1278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 monary nodule,SPN)是现代影像诊断中的一个重点,其诊断已从单纯的形态诊断发展到形态与血供相结合的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肺结节血供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定义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 CT(MS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确诊的 SPN 60例,分为2组。研究组32例为肺癌,对照组28例为良性结节,术前行64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比较2组的灌注成像参数差异,并将灌注成像与常规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MTT)则低于对照组(P<0.01)。灌注成像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对 SPN 的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增强扫描(P <0.01)。结论MSCT 灌注成像对 SPN 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34例SPN行MSCT动态增强(以4 m 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SPN CT灌注各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PHSPN值恶性结节[(96.15±11.55)HU]和炎症性结节[(101.15±8.41)HU]较良性结节[(47.24±9.15)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F=72.730、9.728,P值均<0.001);PHSPN/PHAA比值恶性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1、8.20,P值均<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值和PHSPN/PHAA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SPN(F=103.15、16.88,P值均<0.01)。VEGF阳性表达17例(恶性SPN 16例,良性SPN 1例),MVD计数恶性SPN[(36.88±6.76)条/视野]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条/视野]SPN(F=91.31、9.39,P值均<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PHSPN/PHAA比值,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与MVD相关性最强(r=0.657,P<0.05)。结论SPN的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首过时血流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9例直径2~4 cm的SPN先行32层螺旋CT平扫,再行多层同层连续动态增强扫描,在时间-密度曲线(TDC)的基础上,测量SPN增强峰值(PESPN)、病灶同层主动脉的增强峰值(PEAA)、病灶达峰时间(TTP),并由此计算增强净增值(NE)、结节-主动脉强化峰值比(S/A)、灌注量(P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与炎性SPN的PESPN、NE、S/A和Pr均高于良性SPN(P均<0.05),其TTP低于良性SPN(P<0.05);恶性SPN的PESPN、NE、S/A高于炎性SPN(P均<0.05);恶性结节的Pr高于炎性结节,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NE≥25 HU作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敏感度为98.2%,特异度为52.0%,准确度为86.9%,阳性预测值为85.6%,阴性预测值为92.9%。良性、恶性及炎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是定量评价SPN血流模式的无创性技术,有助于SPN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研究降低电流对发现肺结节,尤其是直径≤5mm结节的影响,并观察低剂量CT在胸部初步应用的影像效果。方法 对6例病理证实为肺内多发结节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的肺标本,分别行多层螺旋CT的常规剂量(130mA)和低剂量CT(50、30、10mA)扫描。对40例体检者和60例转移瘤近期复查的患者行低剂量CT(30mA)扫描。记录直径≤5mm的结节的数目并判断影像有无伪影。根据诊断的把握度将结节分为肯定是结节、不能确定和肯定不是结节。对40例体检者及60例转移瘤仅评价影像的伪影情况。结果 肺标本研究中,低剂量各组(50、30、10mA)的Kappa值为0.515、0.242、0.154。经U检验,低剂量50mA组与常规剂量组结节的发现一致性较好。50、30、10mA组的敏感度分别为88.0%、78.4%、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4%、93%,准确度分别为85%、73%、69%。标本影像仅在10mA组中21幅(70%,21/31)图像的椎体旁的肺区见到细小条状伪影。100例病人的影像中仅在3例的肺尖可见到能影响小结节发现的条状伪影。结论 低剂量CT有望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低剂量50mA组对直径≤5mm的结节能可靠发现。研究显示30mA可得到满意的影像质量。有条件者应开展低剂量CT筛查肺癌。  相似文献   

14.
16层以上螺旋CT对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以上MSCT对诊断孤立性肺结节(<3 cm)的应用合理性.方法 分析到该院会诊患者的院外胸部CT照片,选择使用16层以上MSCT机型和直径<3 cm孤立性肺结节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院外CT片内常规重建层厚、有无靶重建、二维和三维重组应用情况、窗技术应用以及对比剂增强效果等.确定孤立性肺结节的胸部CT正确扫描方法,并与院外胸部CT扫描技术进行对比,评价院外MSCT胸部应用的合理性及正确诊断情况.结果 92例采用16层CT机,54例采用64层CT机,4例为40层CT机.常规重建层厚选择9~10 mm者59例,7~8 mm者12例,5 mm者79例.对病灶局部采用连续薄层(<3 mm)重建46例.9例CT片内仅有重组图像(MPR和VR),没有原始薄层轴面图像.在150例中,由于图像不满意而需重复扫描者53例(35.3%);78例在该院经病理或临床确诊,其中院外诊断错误22例,在该院仅2例诊断错误.结论 16层以上MS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性,直接影响诊断,建议建立国内统一的胸部CT扫描标准.  相似文献   

15.
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目的 利用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SPNs) ,并探讨该方法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0例患有无钙化的SPNs (直径≤ 30mm)的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评价SPNs的时间 密度曲线 (T DC)模式 ;记录其增强前密度值、增强峰值 (PH)、SPN与主动脉PH值的比值 (S/A)以及SPNs的强化模式 ;计算SPNs的灌注值。结果 恶性、良性及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 DC模式。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 (P <0 0 0 0 1;P <0 0 0 0 1)和S/A比值(χ2 =32 6 2 ,P <0 0 0 0 1;χ2 =15 4 6 ,P <0 0 0 0 1)显著高于良性结节 ;而恶性和炎性结节之间的PH(P =0 96 )和S/A (χ2 =0 35 ,P =0 5 5 )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炎性结节增强前密度低于恶性结节(P <0 0 5 )。恶性和炎性结节的灌注值均高于良性结节 (P <0 0 0 1,P <0 0 1) ,而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灌注值之间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 =0 6 3)。结论 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提供了SPNs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 ,并可用于无创性地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3 cm以下肺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O)与实性结节的MSCT征象,旨在发现恶性fGGO是否存在特异性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 cm以下的105例实性肺癌和48例恶性fGGO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及MSCT征象(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瘤肺界面、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改变),用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及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性结节的男女比例(60:45)高于fGGO组(18:30),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5.09,P<0.05).实性结节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征走行正常的分别为101、4、60、12、0例;fGGO相应分别为38、10、19、25、7例(X~2值依次为11.48、4.07、29.70、22.3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性结节的边缘形态(分叶、尖角、棘状突起)、瘤肺界面(清楚光整、清楚毛糙、模糊)、内部结构(蜂窝征)、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别为85、0、33、5、100、0、0、59、35例;fGGO相应分别为42、1、15、3、45、0、2、32、16例(X~2值依次为1.00、2.20、0.00、0.15、4.43、1.50、0.00,P值均>0.05),2组结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fGGO与实性结节的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瘤肺界面、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改变大多数表现一致,但fGGO中不规则形、空泡征和支气管走形自然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实性结节,毛刺征低于实性结节,这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肿瘤的病理学基础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类决策树辅助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算法构建CT显像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预测模型,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SPN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提取12个临床指标和22个CT征象指标作为CART预测SPN良恶性的输入指标.连续性纳入自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间经病理证实的SPN,且术前行CT检查的患者116例,其中良性结节62例,恶性结节54例.采用CART建立用于预测良恶性SPN的分类决策树模型,并通过交互印证的方法计算该模型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设低年资医师诊断组和高年资医师诊断组,采用盲法进行独立阅片判断SPN的良恶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1)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SPN良恶性的CART诊断模型,其中含有8条诊断规则,最低相对错误代价为0.199,CART对SPN具有决策意义的最重要的前3位决策指标为结节的毛刺征、患者年龄和病灶部位.(2)CART、高年资医师和低年资医师对SPN良恶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029、0.827±0.038、0.612±0.052.CART与低年资医师ROC曲线下面积差(DBF)=0.297,P<0.01;与高年资医师DBF=0.083,P<0.05;高年资医师与低年资医师DBF=0.214,P<0.01.CART诊断效能高于高年资医师和低年资医师,高年资医师高于低年资医师.结论 CART是具有强大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对SPN的良恶性进行正确判断,为实现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甩提供重要的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三维体积测最技术在实性肺结节随诊中的价值.方法 行2次或2次以上胸部CT扫描的实性肺结节患者46例,共计58个结节.在CT工作站上用三维体积测量软件计算结节的体积、倍增时间(DTs)和体积增长率(VGBs).用非参数检验评价DTs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用X2检验评价DTs阈值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结果均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或临床随诊证实.结果 (1)恶性结节13个.DTs为45~465 d(中位159 d),12个<400 d.VGRs为8%~329%(中位30.0%).(2)良性结节45个.VGRs为-38%~24%(中位0).①24个体积增大或不变的结节,DTs为302~55 158 d(中位2 704 d),22个>400 d,VGRs为0~24%(中位6.5%).②21个体积缩小的结节,无法计算DTs,VGRs为-38%~-4%(中位-16.0%).(3)DTs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以DTs≤500、400和300 d分别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阈值,各阈值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敏感性分别为100.0%、92.3%、76.9%,特异性分别为87.5%、91.7%、100.0%,准确件分别为91.9%、94.6%、91.9%,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11、0.结论 (1)以DTs≤400 d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阈值,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2)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在实性肺结节的随诊中可早期发现病变大小的变化,对鉴别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难以定性的实性肺结节随诊的常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