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加强血标本检验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提高血标本合格率.方法 成立科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小组,对缺陷血标本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执行分析,确定5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血标本缺陷率由3.021%下降到0.623%(P<0.01).5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的风险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输血标本不合格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干预输血标本管理工作。结果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36%降至0.69%,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输血缺陷,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方法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按照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输血关键环节展开调查和分析,以数据为基础,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改进和输血流程重组。结果输血流程重组后,输血各环节双人核对落实率达100%,取血等待时间减少1 267.81s,取血核对时间减少142.57s。合血标本合格率由97.04%提高至99.14%,输血缺陷由0.05%下降到0.01%,六西格玛管理法实施前后合血标本合格率、输血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重组输血流程能有效减少输血缺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妇幼保健院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质量改进小组,完善相关标准方案,并在医疗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结果实施CQI后,患者院内感染知晓率由69.5%上升至90.8%,患者满意度由71.5%上升至98.8%,患者医院感染率由5.5%下降至2.0%,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由84.0%上升至91.7%,医疗用品消毒合格率由80.4%上升至97.9%,医疗垃圾处理合格率由82.3%上升至99.4%,与实施CQI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引入CQI方法有效提高了感染控制质量,得到了各级管理部门、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标本拒绝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导致标本拒绝的原因主要有用错试管、留取时间错误、不符合禁食等限定条件、标本运送不当等。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培训和环节控制计划,组织有效落实;不断评价落实后的效果,调整计划,随时督促调整。实施半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标本拒绝发生率由1.2%降为0。患者满意率由90.0%提高至95.0%,未发生一起因留取标本问题出现的纠纷和投诉。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有效减少标本拒绝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呼吸科痰标本检测阳性率。方法病区成立专项质量控制(QC)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对痰标本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规范抗生素应用标识等。实施9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痰标本检测阳性率由实施前同期的24.%提高到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专项QC小组管理有助于提高痰标本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降低输血缺陷,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按照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输血关键环节展开调查和分析,以数据为基础,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改进和输血流程重组.结果 输血流程重组后,输血各环节双人核对落实率达100%,取血等待时间减少1 267.81 s,取血核对时间减少142.57 s.合血标本合格率由97.04%提高至99.14%,输血缺陷由0.05%下降到0.01%,六西格玛管理法实施前后合血标本合格率、输血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重组输血流程能有效减少输血缺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8年男科实验室精液检测项目样本周转时间(TAT)的现状分析,使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降低本男科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阈外值率,提高临床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季度至2季度男科实验室精液检测项目TAT不合格率,2018年3季度至4季度应用PDCA管理工具,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制鱼骨图,针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信息化管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住院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包括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共计4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每组患者均选取其病理组织、血液、尿液、粪便4类标本各1份,每组标本各80份。试验组应用信息化管理对多部门、全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对照组为传统留取标本,比较分析两组不合格标本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80份送检标本中质量不合格标本总数为26份,不合格率为32.5%;标本质量不合格最主要的类型是标本送检前固定处理方法不当、标本运送方式不合理、标本污染、标本类别有误、标本采集量有误。试验组80份送检标本中质量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份,不合格率5.0%,标本质量不合格主要类型为标本收集不标准、标本运送不合理。试验组标本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 通过信息化管理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显著下降,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符合JCI评审标准的压疮管理体系,提升压疮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从2013年1月起,将流程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有机结合,实施规范化压疮管理,从高危压疮预警筛查、压疮告知制度、住院患者压疮网上上报制度及三级监控系统、压疮护理会诊等方面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形成一套符合评审标准的压疮管理体系。结果住院患者的压疮现患率从2013年第1季度的0.18%下降至2015年第2季度的0,平均现患率为0.08%。结论压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可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提高医护人员压疮预防和控制意识,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