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irB抑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髓鞘抑制因子配对免疫球蛋白B(PirB)的表达变化,以及抑制PirB对缺氧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6只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HIBD组(n=30)和抗PirB抗体组(n=6),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低氧(8% O2)处理3 h造模,假手术组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及缺氧处理;HIBD组在完成结扎手术及缺氧处理后,两组分别在0 h、6 h、12 h、24 h和72 h各处死6只大鼠;抗PirB抗体组在完成结扎手术及缺氧处理后即刻从脑室内注入PirB抗体,于72 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HIBD后各时间点新生鼠脑组织内PirB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同时免疫沉淀法测定Rho激酶(ROCK)活性在HIBD 72 h后的变化以及抗PirB抗体对ROCK活性的影响。结果 PirB mRNA和蛋白均在HIBD 72 h后的新生鼠脑组织中表达升高,与HIBD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后 72 h,新生鼠脑组织中ROCK蛋白活性高于假手术组和抗PirB抗体组(均P<0.05)。结论 抑制PirB可能是促进HIBD后神经再生的一个新治疗方法,而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7日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IPostcⅠ组(15 s再灌注/15 s夹闭×3个循环)及IPostcⅡ组(30 s再灌注/10 s夹闭×3个循环),每组根据缺氧缺血后时间分为0、6、12、24 h及48 h 5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应用右侧颈总动脉夹闭联合低氧(8%O2+92%N2)建立HIBD模型,监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组织含水量及水通道蛋白4(AQP4)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缺氧缺血处理的大鼠均出现典型的神经行为学异常、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IPostcⅠ组SOD活性显著改善,MDA含量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在6 h以后作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PostcⅡ组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3.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后脑病理学及DNA损伤的变化.HIBD新生大鼠吸纯氧48小时,观察脑大体和光镜下的变化,并进行脑组织DNA电泳.结果HIBD大鼠吸氧后5天与未吸氧组比,左脑丢失重量减少、左脑大体病变程度减轻,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氧组死亡率高于未吸氧组,分别为11.5%和4.2%,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HIBD大鼠吸氧后5天,光镜下左脑损伤程度较未吸氧组稍轻,但未能进行统计学处理;DNA电泳结果表明,缺氧缺血后48小时皮质、海马、纹状体和丘脑的DNA电泳在模糊涂片带的基础上均可见"梯形条带”,表明既有细胞坏死,又有细胞凋亡存在.缺氧缺血后再吸氧48小时相同脑区的DNA电泳与未吸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HIBD新生大鼠吸纯氧48小时后脑病理及DNA损伤无明显改善,死亡率反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尼莫通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新生大鼠远期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尼莫通治疗效果,探讨HIBD影响学习记忆的机制。方法选择7d龄Wistar大鼠49只。其中34只通过接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分数为(80±5)mL/L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HIBD组(21只)、尼莫通治疗组(13只)。余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5只)。尼莫通用量为160μg/kg,腹腔注射,1次/d,共5d。至生后80d左右进行Y-迷宫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IBD组大鼠在Y-迷宫中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训练次数为(32.82±8.22)次,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20.67±7.03)次(P<0.01),而24h后的记忆保持率[(59.0±21.3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0.0±18.9)%](P<0.05)。尼莫通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能力较HIBD组明显提高(20.69±7.96P<0.01),记忆能力[(69.13±22.42)%]亦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HIBD组CA1锥体神经元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破坏,可见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嵴模糊、数量明显减少及内质网扩张等改变,而尼莫通治疗组细胞器破坏减轻,核膜较完整,线粒体嵴可见。结论尼莫通可明显提高大鼠HIBD后的学习能力,对记忆亦有改善,脑缺氧缺血所引起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是HIBD所致学习记忆脑功能障碍的重要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 新生7日龄大鼠制成HIBD模型,缺氧时间为2h,RT-PCR半定量分析COX-2mRNA,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HIBD后6、24、48h,5d COX-2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分别为(0.461±0.052),(0.887±0.0816),(0.660±0.119),(0.474±0.104),与对照组(0.321±0.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BD 24 hCOX-2mRNA表达为最高峰,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结论 COX-2在新生儿HIBD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脑缺血时c-fos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c-fos蛋白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方法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2只。给动物吸入含有920mL/L氮气和80mL/L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2、4、12、24、48、72h)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2h达到高峰,持续至4h渐减低并持续至72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的出现与c-fos蛋白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c-fos蛋白强表达于HIBD新生大鼠的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皮层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以研究其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14 d后,取皮层脑组织,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miRNA差异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6-26a、-674-5p、-21、-25、-290和miR-124、-125b-5p、-9a等9个miRNA。结果: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HIBD大鼠皮层脑组织中27个已知miRNA表达上调2倍以上;60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所选择的9个miRNA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具有同样趋势。结论:HIBD模型大鼠miRNA表达有明显差异,这些改变可能在HIBD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5):373-37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γ-氨酪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用γ-氨酪酸(GABA)灌服HIBD大鼠,用TUNEL法监测大鼠脑组织切片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用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浓度.结果 (1)缺氧缺血(HI)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72h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最高.(2)GABA治疗组与HI组相比,各时间点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SOD值明显升高.(3)发病早期6 h时间点HI、GABA两组与正常对照(N)组NO、iNO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各时间点的NO、iNOS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HI、GABA两组比较,GABA各时间点的值均明显低于HI组.结论 应用γ-氨酪酸治疗HIBD大鼠,可明显降低HIBD新生大鼠的脑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经典Rice法进行改良,制作新生大鼠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应用多种方法鉴定建模是否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重度HIBD的治疗提供信息.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剪断后,置于密闭缺氧箱中,通入8%O2+92%N2混合气体2 h,密闭缺氧箱部分置于39℃水浴箱中保持环境温度恒定.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检测、大脑解剖观察及大脑重量测定,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用该法建模后,模型鼠的运动行为落后,大体解剖、大脑重量、HE染色及Nissl染色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经改良的建模方法成功可行,为进一步对重度HIBD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高压氧(HBO)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治疗疗效,分析其机制。方法32只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随机分为HIBD组(n=12)、HBO早治组(n=12)、HBO晚治组(n=8),并设假手术组(n=12)。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分别于造模后4 h1、4 d应用HBO。各组动物(除HBO晚治组)于14日龄治疗结束后各处死6只,余同HBO晚治组喂养至28日龄,避暗法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后于30日龄处死。以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及学习记忆能力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1)HE染色:HIBD组各时间点左侧大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疏松,层次不清,与假手术组及HBO早治组差异明显;HBO晚治组与HIBD组相似,但神经元数目较之多。(2)微管相关蛋白(MAP-2)灰度值免疫组化定量:HIBD组不同时间点MAP-2阳性表达不同程度下降,与假手术组及HBO早治组差异显著(P<0.01);HBO晚治组也较假手术组及早治组下降(P<0.01),但较HIBD组表达多(P<0.05)。(3)学习记忆能力测试:HIBD组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HBO早治组与晚治组均高于HIBD组。结论不论早期或晚期应用HBO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HIBD所致的海马CA1区组织学损伤,改善由HIBD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早期治疗明显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新生大鼠脑发育的差异。方法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生7日龄SD大鼠60只(雌性30只、雄性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HIBI组40只(雄性20只、雌性20只),对照组20只(雌性10只、雄性10只)。HIBI组大鼠采用Rice-Vannucci方法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双重结扎后切断,再置于8%O2和92%N2的混合气体的缺氧箱中90 min;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缺氧缺血处理后2周,应用步迹分析评价各组大鼠21日龄运动发育功能,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大鼠脑组织的残存脑容量,透射电镜下分析运动区域神经元突触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同组步长及趾间距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HIBI-雄性组大鼠的病死率明显高于HIBI-雌性组[20%(4/20)比10%(2/20),χ^2=40.000,P=0.001];HIBI-雄性组和HIBI-雌性组大鼠脑损伤对侧(右侧)步长及趾间距均明显小于对照组[(7.5±0.3)和(7.9±0.5)比(8.2±0.5)cm,(0.9±0.1)和(1.0±0.0)比(1.1±0.1)cm,F=9.605、71.437,P均<0.01];且HIBI-雄性组均明显小于雌性组(P均<0.01)。HIBI-雄性组和HIBI-雌性组大鼠右侧步长及趾间距均明显小于同组左侧步长[(8.3±0.4)和(8.3±0.5)cm,t=5.289、10.580,P=0.001、0.010]及趾间距[(1.1±0.1)和(1.1±0.1)cm,t=7.953、6.435,P均<0.01]。HIBI-雄性组与HIBI-雌性组的残存脑容量明显小于对照组[(67±4)%和(75±5)%比100%,F=406.122,P<0.01],其中HIBI-雄性组小于HIBI-雌性组(t=-5.281,P<0.01)。HIBI-雄性组和HIBI-雌性组左侧中央前回神经元突触间隙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3.4±1.3)和(19.7±1.6)比(18.9±0.6)nm,F=71.719,P<0.01],其中HIBI-雄性组大于HIBI-雌性组(t=7.645,P<0.01)。结论雄性新生大鼠更易受到HIBI的危害,具有更严重的脑损伤程度及偏瘫症状,对不同性别HIBI患儿应采用不同的更合适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72只7日龄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后者根据处死时间分为6 h、24 h、48 h、5天和14天组,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脑细胞凋亡率。结果 HIBD组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MMP-2于损伤6 h增高,5天再次升高,且峰值高于6 h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除24 h组,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正常情况下有一定表达,HIBD 24 h表达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除14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正常情况下与MMP-9保持动态平衡,HIBD时两者比例失衡,后期表达增加两者平衡恢复,与假手术组相比,除6 h组和14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缺氧缺血侧脑细胞凋亡率24 h轻度升高,5天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除6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变化,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与修复。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干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时间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I)脑损伤后HBO干预的最佳时间窗。方法8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HI组、HI(1h)+HBO组、HI(3h)+HBO组、HI(6h)+HBO组、HI(12h)+HBO组、HI(24h)+HBO组,应用单次高压氧(2.5ATA,1.5h)进行干预。观察大鼠HI后48h皮质区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的改变以及大鼠在5周龄的感觉运动功能和6周龄的记忆功能的改变。结果HI后48h,HI(1h)+HBO组、HI(3h)+HBO组、HI(6h)+HBO组3组大鼠皮质区和海马CAl区的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HI组(P〈0.05);HI(12h)+HBO组和HI(24h)+HBO组与HI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周龄的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HI(1h)+HBO组、HI(3h)+HBO组、HI(6h)+HBO组3组在握力试验和转杆试验中,各组的抓握时间和停留时间均明显长于HI组(P〈0.05);而HI(12h)+HBO组和HI(24h)+HBO组与HIBD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周龄的记忆功能测试中,HI(1h)+HBO组、HI(3h)+HBO组、HI(6h)+HBO组3组在测试期的跳台潜伏期明显长于HI组(P〈0.05),而HI(12h)+HBO组和HI(24h)+HBO组与HI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高压氧(2.5ATA,1.5h)治疗新生大鼠HIBD的最佳时间窗在HIBD后的6h之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新生7日龄大鼠制成HIBD模型,缺氧时间为2h,RT-PCR半定量分析COX-2mRNA,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HIBD后6、24、48h,5dCOX-2mRNA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强,分别为(0·461±0·052),(0·887±0·0816),(0·660±0·119),(0·474±0·104),与对照组(0·321±0·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BD24hCOX-2mRNA表达为最高峰,同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与之一致。结论COX-2在新生儿HIBD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minocycline,MN)对未成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作用.方法 生后2 d(P2)Sprague-Dawley(SD)大鼠19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组、HIBD+MN组,每组48只.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及8%氮氧混合气缺氧4 h,制作未成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正常组未予任何处理.HIBD+MN组动物于HI后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 mg/kg,此后2 d每24小时腹腔注射1次.HI后3 d,1、2、4周,行常规HE染色及病理评分,HI后3 d及2周,行抗O4、抗O1免疫组化及髓鞘脂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HI后4周行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 HIBD组病理可见脑室周围白质损伤,HIBD+MN组病变较轻;O4阳性细胞计数:HIBD+MN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IBD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HIBD+MN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7±12.00 vs 52.89±10.68,39.28±11.78,41.63±8.41,P<0.05);O1阳性细胞计数:正常组,假手术组、HIBD组、HIBD+MN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MBP阳性纤维束计数:HIBD+MN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BD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HIBD+MN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1 ±7.42 vs 36.67±6.50,35.50±3.24,26.33±5.92,P<0.05);HIBD组HI后4周出现明显远期行为学异常,在斜坡试验、悬吊试验及Cylinder试验中,HIBD+MN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及HIBD+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旷场试验中,HIBD+MN组与HIB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两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诺环素对未成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早期及远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γ-氨酪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用γ-氨酪酸(GABA)灌服HIBD大鼠,用TUNEL法监测大鼠脑组织切片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用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浓度。结果(1)缺氧缺血(HI)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72h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最高。(2)GABA治疗组与HI组相比,各时间点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SOD值明显升高。(3)发病早期6h时间点HI、GABA两组与正常对照(N)组NO、iNO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各时间点的NO、iNOS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HI、GABA两组比较,GABA各时间点的值均明显低于HI组。结论应用γ-氨酪酸治疗HIBD大鼠,可明显降低HIBD新生大鼠的脑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研究多采用病理学和生化指标,而缺乏功能评价手段。该研究对新生大鼠HIBD后的行为学改变及其测定方法进行探讨,为新生大鼠HIBD的研究提供功能评价的方法。方法:2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HIBD组(n=12),HIBD组大鼠予以缺氧缺血,对照组大鼠仅予以假手术。生后3周,两组大鼠予以T迷宫测试及感觉运动测试对学习记忆、空间能力和感觉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然后处死两组大鼠,取脑组织切片行尼氏染色,计数海马DG区和皮层区单位面积神经元的数目,并对行为学和组织学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行为测试中,HIBD组大鼠的成绩显著低于正常鼠。在T迷宫测试中,两组在第3,4d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P=0.049,P<0.001),HIBD组的正确率(68.3%±26.2%,66.7%±15.6%)显著低于对照组(86.7%±15.6%,98.3%±5.7%)。在感觉运动测试中,与正常鼠比较,HIBD鼠在足错误和肢体放置测试中表现出左右运动的不对称(均P<0.001),姿势反射也显示出了运动功能异常(P=0.032)。缺氧缺血导致了神经元损伤,使海马DG区(39.7±5.9vs50.9±4.1,P<0.001)和皮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12.7±3.3vs18.2±3.3,P<0.001)数目显著减少。但行为学测试结果与组织学改变无相关性。结论:新生鼠缺氧缺血会造成远期学习记忆,空间能力和感觉运动功能障碍,T迷宫测试和三项感觉运动测试可以作为大鼠HIBD模型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影响。方法新生7d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68),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缝合皮肤,n=66),HIBD组(模型制作采用经典的Rice法,n=60),HBO组(HIBD后行HBO治疗,1h/次/d,最长治疗7d,n=66)。TUNEL试剂盒检测脑组织凋亡的神经细胞,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nU/m1)和化学比色法测定MDA含量(μmol/L)。结果(1)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HIBD组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BO组凋亡细胞数较HIBD组明显减少,但仍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氧缺血后HIBD组SOD含量下降,HBO治疗后SOD的含量较HIBD组升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SOD的水平逐渐升高,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缺血后HIBD组MDA含量明显升高,18至24h达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HBO治疗后MDA含量较HIB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减轻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HBO诱导脑组织SOD的表达,增强组织的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3(MDL 28170)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及钙蛋白酶抑制剂.3治疗组(MDL组),分别于HI后6、24、72h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μ-calpain mRNA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μ-calpain及caspase-3活性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大脑皮质凋亡细胞数;并计数HI后24h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数。结果脑缺氧缺血后μ-calpain mRNA在6h即增高,24h达到高峰(P〈0.05);μ-calpain蛋白质的活化片段76000与总片段80000比值6h即高于对照组(P〈0.05),24h达到高峰(P〈0.01),72h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caspase-3活性蛋白质在HI后24h达到高峰(P〈0.01),72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损伤侧大脑皮质凋亡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多,24h达到高峰,72h与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时HIBD组CA1区神经元死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予MDL 28170干预后,MDL6h及24h组μ-calpain及caspase-3活性蛋白质表达、凋亡细胞数均较同时间点HIBD组减少(P〈0.05),同时24h CA1区神经元死亡数明显减少(P〈0.05);MDL28170虽然能降低μ-calpain mRNA的表达量,但与HIBD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HI后μ-calpain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增加,参与了HIBD的发生;钙蛋白酶抑制剂-3可通过抑制μ-calpain及caspase-3蛋白质表达,对抗细胞坏死和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氨酪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Rice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用γ-氨酪酸(GABA)灌服HIBD大鼠,用TUNEL法监测大鼠脑组织切片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用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浓度。结果(1)缺氧缺血(HI)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72h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最高。(2)GABA治疗组与HI组相比,各时间点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SOD值明显升高。(3)发病早期6h时间点HI、GABA两组与正常对照(N)组NO、iNO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各时间点的NO、iNOS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HI、GABA两组比较,GABA各时间点的值均明显低于HI组。结论应用γ-氨酪酸治疗HIBD大鼠,可明显降低HIBD新生大鼠的脑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