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安乐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勇  周春菊 《中国药业》2007,16(17):26-27
目的建立安乐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安乐片中柴胡、钩藤、首乌藤、甘草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川芎及当归的共有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柴胡、钩藤、首乌藤、甘草;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84%,RSD为0.88%。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安乐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乳安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柴胡、当归、浙贝母、连翘、白术、茯苓、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自芍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芍药苷在0.16~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9%~101.6%。结论:本方法能对乳安颗粒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陈在敏 《海峡药学》2004,16(6):71-74
目的建立灵应茶饼的质量标准。方法利用显微对方中茯苓、香附、槟榔、山楂进行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木香、栀子、芍药、广藿香、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方中黄连(以盐酸小檗碱计)的含量。结果显微检出茯苓、黄芩、香附、槟榔、山查;TLC法检出木香、栀子、芍药、广藿香、黄连;黄连含量测定加样回收率为96.09%,RSD为0.81%(n=9)。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戴军 《中国药业》2014,(15):43-45
目的:建立肤美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当归、牡丹皮、山药、茯苓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牡丹皮所含成分丹皮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法中均能检出当归、牡丹皮、山药、茯苓;丹皮酚进样量在0.0418~0.836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7),平均回收率为96.89%,RSD 为0.96%( n =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肤美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逍遥丸(当归、柴胡、甘草、白芍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处方中当归、柴胡、白芍、甘草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中芍药苷含量。结果在显微鉴别中检出生药粉;在薄层色谱中检出当归、柴胡、白芍、甘草;芍药苷在0.1164~1.74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关系标准差(RSD)为1.6%。结论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糖肝煎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白术、虎杖、黄连、柴胡、茵陈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茯苓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Wonda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0 nm和316 nm。结果:薄层色谱法可对当归、白术、虎杖、黄连、柴胡、茵陈进行定性鉴别,而且重复性较好;显微鉴别法可对茯苓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在该色谱条件下,芍药苷和阿魏酸分别在0.192 5~3.85 μg和0.04~0.8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和99.6%,RSD为1.70%和1.35%(n=6)。结论:该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订复方黄芪口服液定性、定量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黄芪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制剂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当归定性鉴别能从样品中检出相应的斑点;含量测定黄芪甲苷在3.49-9.97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7.91%,黄芪甲苷含量以不低于0.012%为宜。结论 建立了复方黄芪口服液制剂质量标准的定性鉴别、定量检查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专属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妇康乐颗粒质量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妇康乐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妇康乐颗粒中当归、川芎、丹皮、黄芪、甘草、柴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康乐颗粒中总芍药苷含量。结果:TLC色谱中能明显检出当归、川芎、牡丹皮、黄芪、甘草、柴胡;芍药苷在7.87~78.7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n=6),RSD=1.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妇康乐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安坤胶囊是根据卫生部颁发标准19册安坤颗粒(WS3-B-3586—98)改剂型而成的制剂,主要由栀子、当归、牡丹皮、白术等多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伞形科植物当归主要成分为阿魏酸,茜草科植物栀子主含栀子苷、绿原酸等。国内文献[1]报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栀子苷的含量,但未见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报道。为有效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郑国平  李彬 《海峡药学》2011,23(6):62-64
目的建立小儿早熟抗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柏、栀子、当归、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栀子苷在3.625~580.0μg.mL-1(r=1.0000;n=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97%(RSD=1.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小儿早熟抗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三种制剂中多味药材的同时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莉  韩桂茹 《中国药事》2012,26(1):69-71
目的 建立中药制剂的TLC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TLC分别同时鉴别了强肝胶囊中的木香、白术、姜黄和甘草,胃康灵胶囊中的甘草、延胡索和三七,祛风止痛胶囊中的羌活、当归、僵蚕和川芎.结果与结论 在3块薄层板上完成了十一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简便、快捷、实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黄牡固本丸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术、牡丹皮、大黄、淫羊藿进行定性色谱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方中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黄芪甲苷在0.54~4.32μg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芪甲苷平均回收率为97.11%,RSD=1.35%;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无干扰,易分辨。结论该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黄牡固本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祛湿护肝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砂仁、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TLC法对牡丹皮、柴胡、黄芩、黄连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 TLC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祛湿护肝胶囊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金芍胶囊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金芍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赤芍、延胡索、黄柏、莪术、苍术、当归、香附;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可检出赤芍、延胡索、黄柏、莪术、苍术、当归、香附的特征斑点,清晰,易于观察;盐酸小檗碱在0.084—2.1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6%,RSD=1.33%(n:6);芍药苷在0.079~1.98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1.88%(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稳定且无干扰,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晓峰 《中国药房》2008,19(18):1386-1388
目的:建立乳通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薄层(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乳通胶囊的制备工艺;利用薄层层析和理化性质对制剂中各药材进行鉴别,并拟定其质量标准。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当归、枳壳、柴胡的特征斑点,并在理化鉴别中检出茯苓、白术的特征颜色。结论:该法操作简易、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乳通胶囊的制备和TLC鉴别。  相似文献   

16.
魏萍 《中国药房》2007,18(21):1649-1651
目的:建立乙肝扶正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乙肝扶正胶囊中肉桂、当归、丹参、人参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肉桂、当归、丹参、人参相应斑点;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20.38~203.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38%,RSD=0.75%(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乙肝扶正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雅茹  孟宪生  冯雪松 《医药导报》2006,25(10):1053-1054
目的建立康妇炎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苍术、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5味药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5味检测药材斑点清晰,易识别。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康妇炎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家评价性抽验品种补中益气丸(颗粒)的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全国范围内补中益气丸(颗粒)的质量状况,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各品种的法定质量标准对262批补中益气丸蜜丸、水丸、浓缩丸及颗粒剂抽验样品进行检验;针对4种剂型的各自现行质量标准,采取填平补齐,统筹考虑的思路,并结合生产工艺,开展如下探索性研究:①大叶柴胡检查及柴胡TLC鉴别;②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③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④蜂蜜检查;⑤白术、甘草、陈皮、升麻、当归TLC鉴别;⑥含量测定;⑦风险评估。结果 129批蜜丸按法定标准检验有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1%),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数超标(2批),甘草薄层鉴别不合格(1批),水分超标(1批);1批浓缩丸按注册标准检验,结果甘草含量不合格;其余98批浓缩丸、30批水丸、4批颗粒剂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检验,全部符合规定。探索性研究方法检验结果为:蜜丸不合格率为22.4%,水丸不合格率为12.6%,浓缩丸不合格率为8.0%,颗粒剂不合格率为0。比较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检验结果和探索性研究方法检验结果,增加探索性研究方法后可见不合格率增加。结论各剂型现行标准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建议加以完善提高;所有企业对法定标准有控制的项目认真对待,对法定标准之外的项目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不严格,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力量加强对这类企业的GMP检查,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