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质辨识及膳食调护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69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给予相应的膳食调护,并每周上门或电话回访进行膳食指导,疗程3个月。然后再次对269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监测血压情况。结果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调护减少了偏颇体质的患者例数,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不同体质类型进行膳食调护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清肝降压饮早期干预高血压前期和原发性1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高血压前期和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干预方式,治疗组在非药物干预方式基础上加用清肝降压饮代茶饮,2~4剂/d,疗程8周.观察血压控制情况、中医临床症状、检测治疗前后血脂.结果:治疗4,8周及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和8周治疗组血压复常率分别为43.83%和90.41%,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总有效率为95.89%,优于对照组的60.27%(P<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总有效率98.63%,优于对照的56.16%(P<0.01);治疗组对患者血脂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中药早期干预高血压前期和原发性1级高血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辖区2013年4月~2015年1月确诊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口服降压药,同时进行生活监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两组患者体质改善情况及血压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为主要高血压体质,观察组干预前平和质2例(4.17%),对照组3例(6.25%),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和质15例(31.25%),对照组5例(1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均明显提高,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可改善患者中医体质状态,利于控制血压,对控制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区低、中危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辨识及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8例低中危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16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改善生活方式的宣教和监督控制,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增加中医药干预方法。随访1年。结果:痰湿质(26.32%),阴虚质(21.05%)是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干预后平和质增加;干预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有下降(P0.05),其中,干预组的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率均有提高(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体质类型对社区低、中危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低、中危高血压病病人的中医体质状态,同时有助于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刺络泻血疗法配合中药体质调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20例I、I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基础降压治疗的前提下在特定部位刺络泻血(每周1次),并结合体质辨识原则指导下内服中药(每天1剂、每月服用10剂);对照组常规口服联合降血压西药。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体重、体重指数、血脂(TC、TG、HDL-C、LDL-C)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相关指标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除了血脂中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泻血配合中药体质调理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体脂、血脂各项指标,说明刺络泻血疗法配合中药体质调理不仅是治疗高血压的治标之法,也是改善高血压易发体质的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中医体质辨识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质评估,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其中医体质分布的特点,并探讨应用中医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健康干预,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的目的。方法:选取本辖区内35~70岁人群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5年(2016年9月~2018年2月)的临床观察,分别给予体质辨识,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降压或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中医体质辨识的结果增加健康干预指导,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阴虚质、痰湿质及气虚质,经健康教育指导及中医干预调节后,平和质体质类型病例人数增加,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下降,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阴虚质、痰湿质及气虚质,根据体质类型对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健康干预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体质状态,同时还可以控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中医体质类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干预,以改善患者体质状况,提高其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应用高血压药物种类,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6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按社区规范化管理要求随访1年,专档管理,1年内至少随访4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根据不同体质给予中医养生保健适宜技术干预,采用情志调摄、养生操、中药茶饮、穴位保健等手段。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体质的控制状态及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有4例变为平和质,对照组体质无变化;治疗组血压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服用高血压药物种数较干预前减少(P0.01)。结论:中医养生保健适宜技术可改变难治性高血压体质,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减少用药种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240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并与西医治疗对照,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体质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下降显著,AT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阶段性干预控制不理想肝胆湿热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4例阶段性控制不理想高血压病患者,且经中医辨证均为肝胆湿热证型,就诊时体质辨识为湿热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时不要一味地加大西药用量或改变治疗方案,而要适当运用一些中药调理,剔除影响病人血压的不利因素,使患者阴阳平和、血压自然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172例失眠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研究,并以同时间段132例体检正常的人群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失眠组中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3种体质者多于健康对照组(P<0.01)。失眠组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气郁质、阳虚质人群比例均高于男性(P<0.01);男性湿热质、痰湿质人群比例均高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各偏颇体质患者的PSQI分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最明显(P<0.05)。结论: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是失眠患者的多发体质,掌握中医体质特征,更好地指导系统化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用清脑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25 mg/次,3次/d;治疗组加用清脑降压片,5片/次,3次/d.疗程8周.测定治疗前、4周及8周血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后第4周,8周治疗组SBP和DBP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hs-CRP,IL-6,IL-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症候疗效及血压控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脑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调节炎性因子,保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气血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气血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穴位外敷。观察周期为4周,对比分析治疗前、结束及4周后的血压变化、中医证候得分、总疗效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干预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8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血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体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由护士定期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饮食习惯、运动方式、高血压知识宣传及心理辅导几方面,前6个月每周1次,后6个月2周1次,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建立高血压患者护理随访记录档案。对照组不实施延续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在1年后住院时检测血压及体质指数等指标。结果:1)与出院前比较,干预组患者入院后体质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体质指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体质指数和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增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并有效通过生活、运动、饮食及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有效控制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进行早期干预,观察高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干预的可行性.方法:体质干预组与西医基础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干预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干预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体质干预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下降显著显,AT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在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80例,均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标准把患者分为九种体质,平和质不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实行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辨体施膳指导、中医保健干预相结合的"治未病"健康管理,1年后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湿热质所占比例最高,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 1%、25%,其次气郁质占比分别为16. 5、20. 2%。两组患者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头晕、头痛所占比分别下降至30. 6%和22.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运用于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可提高患者预防保健的自我效能,有效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达标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96.23%、83.02%,均较对照组的79.25%、41.51%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55%,较对照组的24.53%低(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秀娟 《世界中医药》2012,7(4):345-347
目的:探讨以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为特色的社区非药物干预对血压正常高值老年人群的影响。方法:240例血压正常高值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非药物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每周随访2次并测血压,1年后对2组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改善行为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高血压发病率30.83%,对照组为68.33%,2组高血压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平和体质增加10%,对照组平和体质减少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为特色的社区非药物干预可降低血压正常高值老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同时还可降低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后虽然平和体质的人数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可为以后的社区临床提供参考,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益肾平肝方),中西药结合组(益肾平肝方+洛汀新),西药组(洛汀新),用药3个月,观测治疗前后的24 h动态血压、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3组组间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ET、NO两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益肾平肝方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白昼和夜间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和逆转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该药的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肾熄风化浊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6例)、治疗2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3组除常规降压治疗外,治疗1组予补肾熄风化浊汤,治疗2组予补肾熄风化浊汤联合中药灌肠方,对照组予包醛氧淀粉:分别在治疗4、8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24h尿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在治疗的不同时间段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随着疗程增加,疗效更明显,其中治疗2组疗效最好:3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BUN、Scr、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以及两治疗组之间比较,部分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补肾熄风化浊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益气健脾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减低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1例,给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33例,除给卡托普利外另加健脾益气中药。结果:2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治疗组血压降得更好,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及血脂代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能有效干预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糖代谢及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