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病人女性,55岁,因突发上腹痛8天、胸闷伴喘憋5天于2002年8月1日入院。曾于外院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入院,查体时有“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疑诊“室间隔穿孔”。3天后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遂转入本院治疗。既往病史:高血压病4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为1%~2%,病死率高,预后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治疗也取得较好的疗效,提示在将来心肌梗死并发症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1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3天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日间断口服珍菊降压片,血压控制尚可。患者于入院前10天因“感冒”后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压榨样,无放射痛,伴大汗,持续约30min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此后胸骨后疼痛间断出现,程度较前略有减轻。  相似文献   

4.
患女性,80岁,主因“间断恶心16h,加重伴呕吐、喘憋、大汗8h”于2006年6月30日收入院。缘于2006年6月29日2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恶心、烦躁,未诊治,后自行缓解。6月30日7时晨起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或咖啡样物,伴有喘憋、脸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躁动等,测血压为70/4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陈旧性脑梗死病史3次,现遗留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智力障碍,无糖尿病病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例 1 男性 ,6 5岁 ,因持续胸痛 6h不缓解 ,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CCU。查体 :血压 145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 min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溶栓治疗临床判断失败。发病第三日 ,血压逐渐下降至 70~ 90 5 0~ 6 0mmHg ,双肺出现少量湿音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Ⅲ 6级收缩期杂音。床旁超声心动检查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室间隔近心尖部可见回声减弱区 ,最大范围 1 2~ 1 5cm ,Doppler可见收缩期跨隔血流 ,前后心包均见 0 6~ 1 1cm积液。当日即在IABP支持下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的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AMI合并V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内科治疗仅可使AMI合并VSR患者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对6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AMI患者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实现再通治疗,防止VSR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药物稳定病情,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2009年7月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约1h,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009-9-19出现全身无力、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无烟酒嗜好。查体:脉搏85次/min,血压100/70mmHg,精神差,被动半卧位。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  相似文献   

8.
9.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腰背部疼痛20 d,加重伴胸闷16 d"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室壁瘤;③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④心源性休克;⑤多脏器功能不全;⑥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⑦心功能Ⅳ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前下段穿孔,大小约18 mm,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64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 ,气短 1d,于 1 998年 5月 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1 d在劳动时突然心前区呈“压榨样”剧痛向左肩背部放射 ,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气短 ,经休息后不能缓解 ,在当地乡卫生院求治 (具体用药不祥 )仍无好转而来我院。入院体检 :T37℃ ,P1 0 6次 /min,R2 8次 /min,BP90 /75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半卧位 ,皮肤湿冷 ,眼睛黑目蒙 ,面色青灰 ,口唇紫绀 ,颈静脉怒张 ,双肺底可闻及细湿口罗音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率 1 0 6次 /min,律齐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VSP)防治措施。方法 对 5例 AMI合并 V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IABP)可使 AMI合并 VSP患者围手术期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对 6 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 AMI患者 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 VSP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内科药物和 IABP,适时进行手术矫正机械并发症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汉族3例,维吾尔族6例,哈萨克族2例,年龄50~73(63.36±8.12)岁。左心室射血分数22%~64%[(41.09±11.61)%]。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心功能Ⅱ级1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8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例、广泛前壁梗死1例、下壁梗死3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梗死1例。穿孔部位:后室间隔穿孔5例、肌部穿孔1例、心尖部穿孔5例;穿孔大小:3~13(7.27±3.01)mm,穿孔直径5 mm者2例,穿孔直径5~10 mm者7例、穿孔直径10 mm者2例;穿孔时间:急性心肌梗死24 h内穿孔1例、急性心肌梗死1~7 d内穿孔3例、急性心肌梗死7 d后穿孔7例;多发穿孔2例。11例患者中4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心室重构、利尿、扩血管等单纯内科治疗,其中2例经电话随访出院1月后死亡,其余2例患者发病至今12个月仍存活;2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经电话随访出院3月后均死亡;2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其中1例发病后1周在医院内死亡,1例经电话随访出院1周后死亡;1例在IABP辅助治疗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急性心肌梗死6周后)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发病至随访14个月,现仍存活;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出院6个月后在心外科行室壁瘤折叠术,发病至随访4年,现仍存活;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在心外科行室间隔缺损组织补片修补术+室壁瘤折叠术,发病至随访18个月,现仍存活。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积极行室间隔缺损和室壁瘤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3例确诊为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AMI患者5 300例,其中合并VSR 23例,发生率为0.43%.其中男性15例(65.2%),年龄(71±10)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4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4.2%±20.1%.诊断VSR的平均时间为3.6 d.5例患者择期手术治疗.COX回归模型发现女性(P=0.009)、心率(P=0.002)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结论 AMI合并VSR在临床中并不多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内科保守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9岁,因"突发胸痛14 h"于2009-02-13 00:40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吸烟史20~30年,活动后心前区疼痛发作,持续剧烈,向左肩部放射。发病后4 h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溶栓治疗后胸痛稍减轻,转至我院。入院查体:BP为90/70 rnmHg,双肺无啰音,心率110次/min,律整,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三尖瓣及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49例AMI并发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AMI合并VSR患者中,VSR多位于前壁心尖及心尖附近;溶栓患者AMI~VSR时间间隔短于未溶栓患者;梗死部位以左前降支(LAD)36例(73.5%)为多;血清肌钙蛋白I(CnI)、C反应蛋白(CRP)(95.4±26.8)、N末端B型利钠肽原(N-BNP)(2389.8±982.7)μg/L均有明显升高;手术治疗30d及1年病死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结论:AMI+VSR病死率高,手术治疗仍是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并发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风险大,死亡率高.临床中对于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尽早做出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同顾性分析13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例1女性,73岁.因气短、乏力1周于2007年11月11日入院.1周前无何诱因突发气短、乏力,伴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夜间加重,睡眠2 h即憋醒.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血压160~180/100~105 mm Hg,间断服用降压药物,病后血压110/80 mm Hg,否认糖尿病史,尿量每天约1000 ml左右.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6/78 mm Hg.  相似文献   

19.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而并不少见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局限于室间隔 ,梗死范围虽然不大 ,但系贯通性坏死 ,导致室间隔穿孔 ,最后因严重的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自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近 6 0 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有 2例并发室间隔穿孔 ,经积极抢救治疗存活 ,报告如下 :病例 1:患者 ,男 ,6 5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不能平卧2周 ,加重 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 2周 ,劳累后突发心前区剧痛 ,大汗 ,不能平卧。当地以“支气管炎”静脉点滴抗菌素症状无改善 ,近 5天症状加重 ,做心电图提示 :…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9岁,因持续胸闷伴恶心、呕吐4h入院。查体:神清气平,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血压13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当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V1、V2呈QS型,V1~V3导联T波高耸,心肌酶谱肌红蛋白216.55ng/ml、肌钙蛋白〉50ng/ml,考虑患者为病毒性心肌炎。次日患者胸骨后仍隐痛,心超发现符合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均有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