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晴  李欣  郑磊  董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0):1988-1994
目的: 观察丹参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HSCs,用不同浓度丹参素作用于HSCs,检测丹参素对HSCs增殖和TGF-β1刺激后HSCs增殖的影响;观察丹参素对TGF-β1刺激HSCs表达α-SMA的影响;观察HSCs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βRⅠ、Ⅱ)的表达;观察丹参素和TGF-β1作用HSCs后,其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丹参素在0.0625 mmol/L-1 mmol/L时,对HSCs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P<0.05);丹参素对TGF-β1诱导的HSCs增殖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2)丹参素0.25 mmol/ L作用HSCs能下调α-SMA的表达(P<0.05),也能下调TGF-β1诱导的HSCs的α-SMA表达(P<0.05)。(3)HSCs中TβRⅠ、Ⅱ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上,丹参素能下调活化HSCs中TβRⅠ、Ⅱ的表达(P<0.05或P<0.01)。 (4) TGF-β1促进HSCs中Smad2、Smad3、Smad7 mRNA的表达(P<0.01);丹参素能下调TGF-β1诱导的HSCs内Smad2、Smad3 mRNA的表达(P<0.05),并能上调Smad7 mRNA表达(P<0.05)。 结论: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丹参素能通过下调活化HSCs细胞膜上TβRⅠ、Ⅱ蛋白的表达来抑制HSCs的活化增殖。丹参素能上调HSCs内Smad7 mRNA表达,并下调Smad2、Smad3 mRNA表达,抑制HSCs活化,并抑制TGF-β1诱导的HSCs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Wortmannin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比色法观察Wortman-nin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20~60nmol/L浓度范围内,Wortmannin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可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Wortmannin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使肝星状细胞阻滞于G0/G1期,该作用可能是Wortmannin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HSCs)的凋亡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凋亡途径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激活的HSCs可自发发生凋亡,可通过Fas/FasL途径或其他途径实现.通过诱导激活的HSCs凋亡可能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CCl4促进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TGF-β1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阐明四氯化碳(CCl4)引起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肝星状细胞(HSC)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结果CCl4作用于HSC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周期分布显示G0/G1期细胞减少而G2/M期细胞增多。同时,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CCl4能够促进HSC增殖,上调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CCl4导致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设立空白对照组和3-MA低剂量组(2.5 mmol/L)、中剂量组(5 mmol/L)、高剂量组(10 mmol/L).RT-PCR分析不同浓度3-MA对HSC活化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3-MA对HSC中自噬水平标志蛋白LC3Ⅱ、α-SMA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3-MA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3-MA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低、中、高剂量3-MA作用于HSC后,HSC-T6细胞自噬水平随3-MA浓度升高逐渐下降,α-SMA、Ⅰ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C3Ⅱ、α-SMA以及Ⅰ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时3-MA对HSC增殖的影响均显著下降(P<0.05),G2期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3-MA可下调大鼠HSC-T6细胞LC3Ⅱ的表达,抑制α-SMA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使HSC-T6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抑制HSC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环状RNA-42398(mmucirc42398)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是否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1,分成正常对照组、空载体阴性对照组(vector组)和mmucirc42398过表达组(mmucirc42398组),体外构建mmucirc42398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入JS1细胞,48 h后RT-qPCR检测mmucirc42398的表达变化,PCR产物经一代测序验证其环化位点,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 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vector组相比,mmucirc42398组的mmuc...  相似文献   

7.
双氢杨梅树皮素为藤茶所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达27% ~28%[1-2],又名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福建茶素、白蔹素等.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嫩茎叶[3],为广西瑶族民间药用的草药之一[4].有文献报道,双氢杨梅树皮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5-6].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条件,其中胶原蛋白是ECM的主要成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刺激HSC活化的关键因子.本实验采用MTT法及ELISA法分析双氢杨梅树皮素对Lx-2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细胞因子(TGF-β1、PDGF)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活化及上皮间质转换(EMT)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SC-T6,用MTT法筛选TGF-β1对HSC-T6作用的最佳浓度;用10μg/L TGF-β1处理HSC-T6 24 h,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骨架结构F-actin蛋白的表达,RT-q PCR法检测肌动蛋白α-SMA及代表上皮间质转换的神经黏附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上皮黏附素(E-cadherin)基因表达;用不同浓度(0、5和10μg/L)的TGF-β1处理HSC-T6 24 h,Western blot检测α-SMA、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10μg/L TGF-β1干预HSC-T6 24 h有最好的细胞存活率;TGF-β1刺激HSC-T6后,细胞拉伸,伪足增多呈星形,细胞间连接疏松,呈显著活化状态;F-actin聚集形成应力纤维丝,沿细胞长轴分布;实验组α-SMA mRNA及vimenti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在不同浓度的TGF-β1呈剂量依赖性致α-SMA及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增多,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减少。结论 TGF-β1可诱导HSC-T6活化及上皮间质转换。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可能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活化后的HSC在形态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枯否细胞、pit细胞、炎症细胞和炎症反应的旁分泌作用,HSC活化后的自分泌作用,以及基因改变、活化HSC凋亡等均参与了HSC活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迪康胶囊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星状细胞TGFβⅡ型受体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星状细胞TGFβⅡ型受体。结果:以10μg/kg DMN注射3周后停止,再灌服迪康胶囊3周可使大鼠星状细胞TGFβⅡ型受体表达增加,而持续以5μg/kg DMN注射,灌服迪康胶囊对TGFβⅡ型受体无影响。结论:迪康胶囊对迪康胶囊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星状细胞TGFβⅡ型受体表达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PPARγ配体)对肝星状细胞(HSCs)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原代HSC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F-β1(5μg/L)组;TGF-β1加10μmol/L罗格列酮组。加药后48h用RT-PCR法检测细胞Ⅰ型前胶原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SMAD3、SMAD4、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标记,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α-SMA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TGF-β1明显促进HSCs的增殖,促进HSCs表达Ⅰ型胶原和α-SMA(P〈0.01);罗格列酮显著降低TGF-β1的作用(P〈0.01)。各组细胞SMAD3、SMAD4、SMAD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PPARγ配体可以抑制TGF-β1对HSCs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通过使肝星状细胞(HSC)失活、抑制肝纤维化和诱导肝细胞死亡参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药物诱导HSC铁死亡治疗肝纤维化。探索诱导HSC铁死亡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形成过程可简单归纳为:致肝病因子损伤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C)激活→分泌多种细胞因子(CK)→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转化为肌样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并沉积→肝纤维化形成。已知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HSC的激活受多种CK的调控。目前就KC和HSC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尤其关于KC对HSC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仅就这方面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改变以及与HSCs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关系,探讨组蛋白修饰在HSCs活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鉴定、培养大鼠HSCs,光镜观察HSCs活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esmin和α-SMA的表达,比较静止型HSCs和激活型HSCs中H4K12乙酰化、H3K9乙酰化、H3K4二甲基化和H3K9二甲基化的变化。结果:(1)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HSCs在培养过程中形态由静息状态向高度分化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培养24 h的HSCs有desmin表达,但几乎不表达α-SMA;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SCs内α-SMA和desmin表达逐步增加,至15 d时达到最大。(2)根据HSCs细胞形态变化及HSCs活化标志蛋白检测结果,确定培养24 h的HSCs为静止型HSCs,培养15 d的HSCs为激活型HSCs,分别检测其组蛋白修饰变化。结果显示,与静止型HSCs比较,激活型HSCs中H4K12乙酰化、H3K9乙酰化和H3K9二甲基化修饰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H3K4二甲基化修饰水平明显增加(P0.01),且H3K4二甲基化修饰水平变化与α-SM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在体外培养HSCs活化过程中,组蛋白修饰发生明显异常,提示组蛋白修饰改变有可能参与了HSCs活化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导致肝纤维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SB203580作用于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变化和细胞增殖变化。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在乙醛干预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培养,并设置对照。以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 蛋白表达水平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与结论:乙醛刺激后大鼠肝星状细胞内磷酸化p38水平增强,细胞增殖明显。使用5,10,20 μmol/L SB203580能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P < 0.05),加大浓度至30 μmol/L时,抑制作用更明显(P < 0.01),抑制率为43.9%,而磷酸化p38水平也降低(P < 0.05)。结果证实,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可能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碧萝芷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5μg/L TGF-β1和不同浓度碧萝芷(0、10、25、50 mg/L)分别作用于LX-2细胞,在有或无自噬抑制剂3-MA和ERK抑制剂PD98059的情况下,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α-SMA、ColⅠ、TIMP-1、LC3-Ⅱ/Ⅰ、beclin1、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μg/L TGF-β1组的LX-2细胞活力以及α-SMA、ColⅠ、TIMP-1、LC3-Ⅱ/Ⅰ、beclin 1、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碧萝芷预处理能逆转上述效应,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50 mg/L碧萝芷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5)。而且,与TGF-β1组相比较,50 mg/L碧萝芷、5 mmol/L 3-MA或者20μmol/L PD98059预处理下,TGF-β1诱导的LX-2细胞活力以及α-SMA和LC3-Ⅱ/Ⅰ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碧萝芷通过下调ERK磷酸化及自噬水平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7.
IGFBP2、IGFBP6在TGF-β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6(IGFBP2、IGFB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2、IGFBP6在HSC-T6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TGF-β1各处理组IGFBP2、IGFBP6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IGFBP2、IGFBP6在TGF-β1诱导活化后的HSC-T6中表达明显增强,IGFBP2、IGFBP 6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应用SAHA作用于LX-2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LX-2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α-SMA、Ⅰ型胶原、ac H3K9、ac H3K14和ac H3K18蛋白表达。结果 SAHA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LX-2细胞增殖(P0.05);SAHA对LX-2细胞凋亡具有呈时间依赖性的促进作用(P0.05);SAHA处理LX-2细胞后,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c H3K9、ac H3K14和ac H3K18乙酰化修饰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SAHA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α-SMA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上调组蛋白ac H3K9、ac H3K14和ac H3K18乙酰化修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活化情况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其中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又分为6小组,分别于术后12h、1、3、5、7和14d取材。计算肝指数评价肝再生情况;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指数逐渐增加,但递增速度缓慢;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早期下降,而后升到一最高值后开始降低。结论:(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残肝可以再生;(2)活化肝星状细胞术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规律性变化;(3)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术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残肝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修复性应答。当损肝因素导致肝损伤时,肝内相关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冈子经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致使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导致ECM的生成大于降解,以致ECM过度沉积,从而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促使肝纤维化形成,故HSC的激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