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临床医护人员输血观念的转变,急救输血已不再是单一的输全血,而是根据病情需要或血检结果,缺什么,补什么,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成分输血要求护士掌握更全面的血液常识,熟悉各种血液成分的作用及输注方法,特别在大量输血时,合理安排血液成分的顺序,控制输血速度,观察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做到既补足血容量,又不至于造成心肺负荷过重,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输血方法是全血输往,这是一种落后的错误的认识,与现代输血理论格格不入,但全血输往目前仍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甚至个别医生拒绝使用成分血,一是对现代输血认识不足,更重要的还是旧的输血观念根深蒂固输血知识老化所造成的。现代医学发展至今,衡量一个医院、一个医生的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成分输血在输血治疗中所占的比例。成分输血纯度高、体积小、疗效好、价格低,已被国际医学界所广泛接受。可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非常必要。1.现代输血不主张全血输注库存全血中不含具有活性的白细胞、血小板和不稳定凝血因…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现代医学成果和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推动了输血医学向纵深发展,并趋向更科学更合理化,临床输血已从原来单一的输注全血发展到目前科学的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越来越被重视和利用,比例也明显提升。其中,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意义更加重要,这就给我们的临床医生和输血专业人员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临床成分输血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推广、普及成分输血;掌握成分输血的目的,坚持成分输血的原则,不断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使输血安全有效;不滥用血液,科学合理地使用成分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源,对于缓解血源的紧张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成分输血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雪  王宇  齐宏欣 《吉林医学》2009,30(2):137-138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不良反应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推动我院成分输血.方法 对1999-2006年我院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分血使用率由1999年的73.6%上升到2006年的99.5%,但是冷沉淀使用不理想.结论 一血多用,节省血源,副作用少,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成分输血是科学的现代输血.  相似文献   

7.
蔡敏  郑芳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3,16(4):241-241,243
输血护理目标是为病人通过正确、安全、有效地补充所需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改善病人循环血液的功能,促进健康状况好转。护理人员在输血全过程中,若能正确、安全、有效的顺利实施,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给患者增添新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输血规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及相关成分的用血知识,保证输血质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南充市成分输血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都推动着输血医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不例外.其进展主要表现在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性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随着成分输血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各种血液成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成立于1993年,我市自1995年升始实施成分输血,笔者对本市2001年~2003年成分输血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进一步在我市更好地开展成分输血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输血疗法已经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所说成分输血就是有选择地将血液中的某成分输给病人。我院这5年积极开展成分输血,推动我院成分输血工作,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现对我院5年来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成分输血知识学习、用血审批制度、成分输血知识宣传、及时统计及血库管理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加强输血制度管理,不断提高成分输血率和输血质量,树立科学用血和用血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刘锴 《大家健康》2015,(2):74-75
输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在抢救和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医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术逐渐向输血领域渗透,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输血医学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输全血到成分输血,从替补输血发到治疗性输血,从异体输血到自体输血。本文着重对输血与成分输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成分输血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拯救了无数患者.不过,在具体施行输血疗法时,输血的绝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某种或某几种血液成分,但是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一律输全血.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病毒学、低温生物学、医用高分子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临床输血已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时代.本文将集中就成分输血的相关知识和宜昌市开展成分输血20年的情况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3.
成分输血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为科学的输血方式,它改变了输血就是输用全血的传统观念。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挽救大量失血患者的生命中起着别的治疗尚不能代替的作用。但传统的输用全血由于其成分不纯、不浓,不能满...  相似文献   

14.
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成份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成分输血率虽有较大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在基层,成份输血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成份输血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临床医生不仅存在对成份输血认识的不足,而且受陈旧观念和错误认识的影响较深,因此,应进一步更新医务人员的传统输血观念,让成份输血成为现代输血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张小兵  乔秀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68-3768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现就工作中的体会和所学到的知识与大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输血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忠 《广西医学》1999,21(4):678-681
红细胞(RBC)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在成分输血中占重要地位,多数国家以RBC输注比例高低来衡量输血技术是否先进。欧美一些发达国家,RBC输注率高达90%以上(1),据美国血库协会1990年的统计,RBC与全血用量之比为97.22.8(2)。表明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安云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28-1129
如何保证输血安全、科学、合理,让医务人员尽快掌握使用好成分输血这门新技术,对临床成分输血起到节约血资源,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成为血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医务人员由传统观念输血转变为成分输血,在这个过程中我站针对临床输血情况专门成立了咨询部,由4名医务人员组成,在成分输血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经常服务在市、县、区医院进行成分输血的宣传、指导、培训。每月向医院发放征求意见表,反馈意见,短时间内汇总,提供给站领导,及时纠正问题,收集建议,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成分血在临床上得到普通应用,几年来我市的成分输血达到98%。  相似文献   

18.
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输血的内涵已拓展,现代输血的含义,不仅是输入自然血液成分,还包括以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与血液相关的制品,如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各种造血因子等,即使血液成分,也不是简单的再输入而是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推广成分输血,节约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20例,术中意外创伤失血5例,外伤失血15例,失血量超过1500ml需输血的患者,统计出全税输添加剂红细胞者20例,全部输全血者20例,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对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分输血已被认为衡量医院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地处东北东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自1988年开展成分输血以来,从单纯的全血输注发展到现有的10多种成分输注,成分输血率由1996年开始逐年上升,2004年成分输血率达到86.74%(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