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因为躯体不适而频繁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各临床科室,但相应的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无法解释他们的临床表现,医生的“无病”结论不能令其完全释然,他们常常辗转于就医的途中,疲惫不堪。其实这类患者所患的疾病属于精神科的疾病范畴,即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  相似文献   

2.
3.
4.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双生子儿童躯体化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双生子躯体化症状的影响.方法 运用家长版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评定双生子的躯体化症状,一般情况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一般健康问卷(GHQ-12)等量表调查双生子家庭环境因素.采用Holzinger公式计算双生子躯体化症状的遗传度,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6~16岁的双生子共168对.躯体化症状的遗传度总体为0.86,女性(0.93)高于男性(0.11),男性主要受共享环境因素的影响(0.73);12~16岁组遗传度(0.92)高于6~11岁组(0.84).躯体化症状与GHQ母亲总分相关(r=0.163,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的躯体化症状与其分娩方式和异常分娩及新生儿患病情况等因素有关.结论 除分层后男性儿童躯体化症状主要受共享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其余各组均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临床阳性、阴性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状态。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12月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心肌桥患者276例,其中,单纯心肌桥(无冠脉狭窄或狭窄<30%)151例,复杂心肌桥(合并冠脉狭窄且狭窄>30%)125例。并收集同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无心肌桥患者共1067例。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c symptom scale,SS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心肌桥组及非心肌桥组的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结果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35.86%,28.30%;P<0.05);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0.565。心肌桥患者抑郁、焦虑阳性率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抑郁23.91%,22.11%,P=0.47;焦虑17.02%,14.15%,P=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中,单纯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抑郁及焦虑阳性率均高于复杂心肌桥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患者中非特异性躯体症状最常见为疲劳乏力(64.5%),其次为睡眠障碍(63.8%),注意力下降(63.0%)。结论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心肌桥组患者,特别是对于伴非特异躯体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及早识别躯体化症状可能会对临床上进一步的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躯体化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治的79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标准),采用自编躯体症状清单、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躯体化障碍涉及的系统2—6个,平均(4.2±0.9)个,症状共62项,平均(12.4±6.6)项。最常见为皮肤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多伴抑郁、焦虑、敌对情绪,躯体性症状数目、躯体性症状总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躯体焦虑因子分、精神焦虑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无相关(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涉及的系统多,症状复杂,易被误诊,多伴抑郁、焦虑情绪,症状数目、程度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在童年创伤上的差异, 并探索童年创伤是否会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产生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共121人, 评估CTQ-SF童年创伤量表简版、SCL90症状自评清单的躯体化子量表及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  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CTQ-SF总分高于不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6.50(39.25, 58.25)vs.39.50(34.00, 50.00), Z=-2.662, P < 0.01];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更高的躯体忽视[8.00(7.00, 10.00)vs.7.00(5.00, 9.00), Z=-2.683, P < 0.01]及情感虐待[9.50(7.00, 15.00)vs.8.00(6.00, 11.50), Z=-2.317, P < 0.05]得分。童年创伤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 < 0.01), 控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后这种关联依然存在(P < 0.01);躯体化症状与除性虐待外的童年创伤均相关联(P < 0.01);在控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之后, 躯体化症状仍与躯体忽视(P < 0.01)及情感虐待(P < 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经历了更严重的童年创伤, 包括躯体忽视与情感虐待在内的童年创伤史对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很多中国的卫生工作者来说,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可能是一个新名词。不过大家都有一种常识,即病人可以有身体的病和心理的病,而且身心疾病往往交织在一起。中国大多数社区卫生工作者得到的专业培训,往往侧重于躯体上的疾患的诊治,而缺乏针对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皮特曼教授、贾德教授和布拉斯基教授在这个案例中,将与大家讨论怎样诊断和管理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的病人。这种病人的躯体症状,是潜在的心理忧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绵阳重灾区救灾人员进行心理测评,为增进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后30 d内,调查分三组在绵阳重灾区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救灾人员进行了测试,并与1999年文献发表的19 662名军人常模结果及1986年文献发表的1388名中国正常人常模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值的差异,统计阳性项目,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在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SCL-90总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结果(均P<0.01);(2)救灾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症状(1.22±0.29)分,强迫症状(1.29±0.36)分;(3)救灾人员心理健康与救灾地区和军人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1=0.29,r2=0.15,P均<0.01),与参加救灾天数呈负相关(r=-0.28,r<0.01).结论 在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突出.参与救灾时间、救灾地区和救灾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汶川大地震后伤员感染病原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华西医院入院治疗的1823例汶川地震伤员的感染病原学实验进行分析总结,为完善大型灾难诊治预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震伤员感染情况送检培养.细菌鉴定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厌氧菌鉴定使用半自动细菌鉴定卡.体外药敏标准以及多药耐药菌表型确证试验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8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标准规范.结果 1823例入院地震伤员中有病原学证据的感染725例.送检培养的标本中主要包括伤口分泌物(62.1%)和血液(30.0%).地震后1个月地震伤员与地震前1个月普通患者分离的病原菌有明显不同,血培养分离的菌株中,震后1个月地震伤员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6.7%)、溶血葡萄球菌(16.7%)、大肠埃希菌(12.5%)、肺炎克雷伯菌(12.5%)、热带念珠菌(8.3%);而震前1个月普通患者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8.2%)、金黄色葡萄球菌(11.4%)、光滑念珠菌(11.4%)、肺炎克雷伯菌(11.4%)、表皮葡萄球菌(9.1%).地震伤员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与非地震住院患者分离出的同种病原菌相比,两者分离菌的体外药敏率有明显变化.地震后1个月地震伤员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低于震前普通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分离率高于震前普通患者(均P<0.05),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震前震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然灾害发生后伤员出现多重感染往往不可避免,加上各种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常规院内治疗提出挑战,因此总结地震灾害后病原菌谱和耐药谱的变化,可为灾害的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08例汶川地震伤感染病例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5.12地震伤感染病例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汶川大地震中108例开放性创伤合并感染患者的139份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阳性的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96株菌,大多分离自创面分泌物(79.86%),主要来自于骨科(58.33%).分离率较高的依次为不动杆菌(20株)、阴沟肠杆菌(20株)、大肠埃希菌(17株)、葡萄球菌(13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 这次地震伤病情复杂.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糖肽类耐药的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后儿童群体性免疫预防实施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总结"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甲肝、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经验,为自然灾害后开展群体性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江油市地震后甲肝、乙脑预防接种实施方案》开展群体性接种工作。对彰明镇等4个乡镇实施技术指导、现场督导和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4个乡镇甲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7.2%(3666/3773),乙脑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9.2%(1389/1400)。快速评估共调查180名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8.1%(155/158),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7.3%(73/75)。快速评估结果与报告接种率基本一致。结论本次地震灾后群体性接种活动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指标。灾后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需加强调配和培训医务人员,做好接种对象摸底工作,确保安全的接种场所,提供足够疫苗和冷链设备等。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汶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全县卫生系统损毁严重,震后第一时间,全体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忠实履行白衣卫士救死扶伤的天职,并继续承担起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  相似文献   

15.
潘国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64-2866
目的:比较盐酸文拉法辛与盐酸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组50例和盐酸度洛西汀组50例,治疗6周;采用HAMD、HAMA和SCL-90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满第2、4、6周时盐酸文拉法辛组显效率分别为50%、69.5%、76%;盐酸度洛西汀组为51%、70.2%、78.7%。两组同期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盐酸度洛西汀组出现不良反应是头晕、嗜睡,恶心,头痛,食欲下降,哈欠、疲乏;盐酸文拉法辛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出汗,头昏,食欲下降,便秘等,盐酸文拉法辛引起不良反应相对突出。结论:两药均是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有效药物且疗效相当,可作为躯体化障碍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青川县是极重灾区,卫生系统幸存人员与国内外援救人员一道,在应急抢救、灾后救治、防疫、卫生监管、灾后重建方面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但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逐步展开,暴露出了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时期自然灾害的新挑战和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法医学普及现状的分析调查,阐述在非医学本科专业中开展法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极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卫生系统虽然人员伤亡惨重,医疗设备损失贻尽,但是,幸存人员不顾自身伤痛和财产损失,仍把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坚持在第一线组织指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在党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援下,北川羌族自治县卫生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抑郁、躯体化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326名成年男性,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进行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抑郁占0.9%,躯体化阳性占20.2%,成年男性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主要集中在矛盾或中立态度。不同文化程度、独生子与否、家庭月收入情况等在SDS、QSA得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抑郁总分与躯体化、自杀态度得分呈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成年男性的自杀态度与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儿科常见危重症,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4].在野外条件下,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救治与平时不同,尤其是地震后伤情不明及条件严重受限制的情况下,要正确处理此类伤员确实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