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1岁,平均47.5岁;受伤时间4~12d;术前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8例;受伤椎体:T112例,T122例,L15例,L23例;术前后突角11°~35°,平均24°;术前椎管占位率39%~85%,平均64.5%;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正常的47%。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3个月。脊柱后突角平均恢复20°,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6%,椎管占位率平均恢复至7%。2例人工骨椎体内充填不足;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高度变低及生理弧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及2例D级患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椎体成形术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椎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CT测量与椎弓根置钉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6年以来开展Dick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20例,其中术前应用CT测量骨折椎体上下相临椎弓根有关指标12例,指导置钉,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22~42岁,平均30岁。T10骨折1例,T12骨折7例,L1骨折2例,L2骨折2例。骨折均为爆裂型,均合并截瘫或神经根损害。12 CT测量及结果 屈曲角测量:CT定位于侧位上,选取骨折椎体上下相临椎弓根轴线作标志线,两线夹角即为屈曲角A。椎弓根夹角测量:在骨折椎体上下两椎弓轴面扫描图像上作左、右椎弓根轴线;其两线夹角为椎弓根夹角,上椎弓根…  相似文献   

3.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已逐渐成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常用的内固定物。本院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运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0~56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6例,摔伤7例。受伤椎体:T12椎体15例,L1椎体14例,L2椎体8例,L3椎体3例。骨折类型:单纯椎体压缩骨折17例,爆裂型骨折20例,骨折脱位型3例。神经功能评定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分类标准:A级8例、B级6例、C级5例、D级9例,E级12例。1.2术中操作失误:固定节段错误1例,椎弓根钉位…  相似文献   

4.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脊柱侧凸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三维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23例,年龄14~28岁,平均17岁;冠状面Cobb角38°~108°,平均62.46°,矢状面后凸角(T1~T12)-8°~60°,平均43°;旋转畸形Ⅰ~Ⅲ度。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畸形进行矫正,最上达T2椎弓根水平。结果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obb角5°~42°,平均20°,平均矫正率71.06%。矢状面后凸角(T1~T12)5°~41°,平均24°。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5.8%,无内置物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广泛应用,取钉手术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增加。2003年4月~2005年7月笔者共开展取钉手术2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17岁,平均36岁。内固定节段:T111例,T124例,L114例,L21例,L41例;内固定系统中AF19例,RF2例。取钉时间为10~21个月,平均11.6个月。取钉时骨折均已愈合,内固定系统完整者20例,断钉1例,为AF内固定系统。1.2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摄固定节段椎体的正侧位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系统的完整性,对断钉或可疑断钉者要特别向患者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解剖学上研究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为胸腰椎骨折椎提供一种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方法 利用50例配套T11、T12 L1、L2脊柱干骨标本,测量各椎弓根宽度和高度.设定改良骨折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确定椎弓根正中轴矢状面在椎体前下缘的交点为a点,椎弓根中点为b点,连接a b点,以此连线作为改良椎弓根钉轴.此连线延长线于附件后面的投射点为改良椎弓根钉进钉点.测量改良进钉点位置,钉轴长度、下斜角度和内斜角度等.结果 T11、T12L1和L2椎弓根上下1/2横径平均为7.5 mm、7.7mm、6.9 mm和6.7 mm,绝大部分可置人直径5 mm螺钉:改良椎弓根钉置入点位于Magel法进钉点上方5~6.5mm,进钉方向下斜(以下终板为参照)约25°,内倾约100°结论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骨折椎改良椎弓根钉置入方法可以应用于椎体后壁1/2处至椎体前下缘连线以上的椎体骨折,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或减少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终板撑开钳复位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终板撑开钳复位中央终板、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爆裂患者30例(32个椎体),男22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47岁。骨折节段:T111椎,T125椎,L114椎,L28椎,L32椎,L41椎,L51椎。按Denis分型:A型4椎,B型25椎,C型1椎,D型1椎,E型1椎。通过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8个月时椎体前缘相对高、椎体成角,了解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情况;通过CT测量术后椎体内空隙率,通过CT重建片了解术前中央终板骨折塌陷及术后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术前40.1%,术后98.2%,术后8个月97.8%,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术后8个月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伤椎椎体成角:术前18.3°,术后2.7°,术后8个月3.2°,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而术后8个月与手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术后椎体内空隙率3.1%,中央终板骨折塌陷复位满意。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同时终板撑开钳对中央终板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体增强后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起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2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12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折断。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4.2°,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降至术后平均2.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5改善至术后平均32.5。结论应用椎体增强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椎体崩裂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 ,在临床治疗中常常显得较为复杂 ,特别是椎体后侧的骨折块对脊髓的压迫显得尤为重要 ,使之复位较为困难。本院自 1998~ 2 0 0 1年采用自制的“├”形嵌击复位器使椎体骨折后向后移位的骨折块复位方便、迅捷、有效 ,解除脊髓的压迫彻底。采用框架式椎弓根钉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人资料本组男 3 6例 ,女 3 0例 ,年龄 2 4~ 48岁 ,病变部位 :T12 14例 ,L12 9例 ,L2 2 3例 ,CT证实崩裂骨折 2 6例 ,骨块游离嵌入椎管内 2 9例 ,其它均为椎体后缘轻度移向椎管。术前全瘫 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Ⅰ期愈合,Cobb’s角由平均29.5°矫正至平均4.5°,椎体前缘高度由平均51%恢复至96%。随访12~20个月,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物顺利取出,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等。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者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符合脊柱稳定生物力学要求,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应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6例病人病历资料,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年龄51~74岁,平均63岁。[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0个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钉棒断裂及脱出,脊柱矢状面角度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椎体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管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钛网重建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一期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固定后柱治疗腰椎爆裂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8.6岁。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L13例,L27例,L36例,L41例,L51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内径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4.5h,平均3.7h。出血量680~1 500mL,平均98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钛网重建节段获得骨性融合,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除1例A级患者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次全切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椎体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对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椎体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52岁,平均35.6岁.损伤节段:T8 2例,T11 2例,T12 6例,L1 7例,L2 3例.所有患者均有局部压痛、后凸畸形及活动受限;骨折按AO分型均为A3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9例,C级3例,D级2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患者在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均有1级或1级以上恢复.术后X线和CT片示减压和复位效果满意,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术前Cobb角平均为25.4°±4.6°,术后为2.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15,P=0.000).术前骨块椎管占位比例平均为78.6%±4.3%,术后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46,P=0.000).钛网位置倾斜2例,偏后2例.结论 单纯经后路椎体全切除、钛网及椎弓根钉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既能将前后路手术优势结合起来,彻底减压和重建三柱的稳定性,又能使手术的创伤、出血和危险性降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常需手术治疗,我们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36岁.骨折部位:T1211例,L118例,L25例,L31例.其中爆裂性骨折19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11例,E级15例.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5.5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11例,L1 14例,L2 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3例,D级7例,E级15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20枚椎弓根螺钉中,0级螺钉110枚,Ⅰ级螺钉8枚,Ⅱ级螺钉2枚。螺钉优良率为98.3%,无出现Ⅲ级螺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管内占位、椎体高度比值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 °,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可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术中CT导航引导下行小儿脊柱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置钉准确率及近期疗效。方法 10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儿,手术时年龄为3~6岁,平均4.5岁。所有患儿均为单发完全分节半脊椎,其中半脊椎1例位于T10,2例位于T11,3例位于T12、2例位于L2,1例位于L3,1例位于L4。术中在CT导航引导下进行置钉和半椎体切除。结果本组病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8枚,经术中CT扫描证实位置良好,无穿透椎弓根内侧壁进入椎管者,大部分螺钉刚好穿出椎体前缘皮质骨,置钉准确率达100%。术前半脊椎上下相邻节段侧凸Cobb角为20.0°~60.0°,平均40.5°,术后矫正至1.0°~14.0°,平均矫正至8.3°,平均矫正率为78.5%。在6例胸椎半脊椎病例中,术前半脊椎上下相邻节段后凸Cobb角为23.0°~36.0°,平均29.3°,术后Cobb角矫正至0°~13.0°,平均矫正至8.3°,平均矫正率为69.5%;在4例腰椎半脊椎病例中,半脊椎上下相邻节段后凸Cobb角为0°~2.0°,平均1.5°,术后腰椎前凸恢复至8.0°~18.0°,平均恢复腰椎前凸13.0°。本组病例平均随访5个月,未发生螺钉松脱、折断等并发症,远近端代偿弯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利用术中CT导航系统有利于在小儿患者中准确地置入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增加矫形力和防止内固定的失败,使得切除小儿半脊椎更加简便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2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9例;年龄21~52岁,平均35.6岁.T11骨折3例,T12骨折11例,L1骨折9例,L2骨折5例.骨折按AO分型:A3型16例,B型7例,C型5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分级标准评定:A级6例,B级12例,C级10例. 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46.8%±18.3%恢复至术后90.3%±14.2%,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0.4%±12.4%恢复至术后94.2%±15.1%,cobb角由术前平均20.1°±11.5°改善至2.7°±2.4°,以上项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按ASIA损伤分级评定神经恢复情况:6例A级损伤患者无明显变化,其余不完全损伤患者均有1~2级恢复. 结论 采用后路椎管前后方同时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及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并后凸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3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70°~120°,平均83°;T11~L4 5°~51°,平均37°;胸腰段后凸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35°~97°,平均48.6°;L1~L5 32°~-8°,平均4°.颌眉垂线角41°~84°,平均53.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分别采用顶椎区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三明治"式截骨、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椎体切除5种不同的截骨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全部选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其中,顶椎区Smith-Petemen脊柱截骨12例;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28例;"三明治"式截骨5例;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lO例;椎体切除5例.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8.7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30°~60°,平均43.2°;T11~L2~2°~11.3°,平均3.8°;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2°~12.7°,平均5.6°;L1~L521°~-38°,平均32.8°.颌眉垂线角-8°~15.8°,平均8.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随访2~10年,截骨部位均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术后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 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对于不同程度的后凸应当采用不同的截骨方式.椎板截骨多适用于后凸较轻、椎体前缘无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椎体前方骨桥明显的患者应当选择三柱截骨,对于后凸角度较大,顶椎有楔形变的严重AS患者应当采用顶椎区一个或多个椎体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通过椎弓根钉复位骨折椎体,经伤椎的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椎体的前中柱,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0°矫正到术后平均3.50;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18.5mm矫正到术后平均35.0mm.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元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现象.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我院骨科1988年12月~1998年12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04例。经过2~3年随访,发现有矫正度丢失者3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48岁。交通伤19例,坠落伤11例,压砸伤7例。新鲜伤32例,陈旧伤5例。完全瘫14例,不全瘫23例。受伤部位:T106例,T114例,T12 11例,L1 10例,L2 4例,L4 2例。骨折分类:严重屈曲压缩型骨折8例,爆裂型骨折14例,安全带型骨折9例,骨折脱位型6例。入院到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