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急诊接治且持续时间在48h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研究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7.1±2.9h,研究组平均复律时间7.1±2.9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用于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110013)侯淑杰刘勇心房纤颤(房颤)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电除颤可使大部分患者转为窦性心律,但患者难以接受,而口服胺碘酮使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是较安全有效的药物。1临床资料房颤病人均为我院1...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房颤)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电除颤可使大部分患转为窦性心律,但患难以接受,而口服胺碘酮使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是较安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原是一种血管扩张剂,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不过10余年。效果满意,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由于其半寿期长,个体差异大,在基层医院一般用量偏小,从1990年8月,应用较大剂量胺碘酮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房颤收到良好效果。现择其转复成功40例,报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和护理技巧。方法:对26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结果:26例患者中有22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84.62%,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转复持续性房颤,且安全性高。加强护理,精确给药和严密监测是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8.
谢煜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38-39
目的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9例心房颤动患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300 mg)后,继之以0.6 mg/min静脉点滴维持48 h;同时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内给胺碘酮负荷量7 g,然后维持量0.2 g/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82.1%)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于2 h、2~24 h、24~48 h、2~7 d转复率分别为12.8%、28.2%、23.1%、18.0%。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0.05),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P<0.05),这可能是7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腹胀,经减药后恢复。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 6 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静注、口服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 ,获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选择房颤发作 >48h的 6 5例患者 ,平均年龄 (6 3± 8)岁 ,男 32例 ,女 33例 ,均无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脏传导功能及窦房结功能不全。1 2 方法 入选患者经过有关基础情况检查后 ,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 (32例 )和安慰剂组 (33例 ) ,治疗组患者首先 1h内静注胺碘酮 30 0mg ,以后 2 4h内静注2 0mg kg ,并同时给 2 0 0mg口服 ,每天 3次 ,1周后改用每天一次 40 0mg维持 3周 ,安慰剂组患者第一天静注生理盐水 ,… 相似文献
10.
周红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8(4):97-97
房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2%~4%,易致脑栓塞,其病因以瓣膜病多见。近年来,非瓣膜性疾病越来越多,故尽快转复窦律极为重要,临床上以药物复律多见。作者对5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法。方法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9例),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mg,随后以1mg/min的滴速予以静滴;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0.4—0.8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房颤29例,复律成功14例;胺碘酮组30例,复律成功2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胺碘酮组复律平均时间为5.1h,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为3.5h。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14.
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31例,患者口服胺碘酮,负荷剂量600mg/d*7d,维持量为200mg/d,4W后结果显示,23例转复为窦性心律,不良反应轻微。表明在严格的病例选择,严密监测的前提下,服用小剂量胺碘酮转复房颤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律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2009年我院住院期间的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的阵发性或初发房颤的病人(病史<1月)共35人(均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15位患者予以先常规稀释后胺碘酮150mg静推,继以4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滴维持24h左右,后改0.2tidpo,每2周减量,直至0.2qdpo维持。20位患者直接予以胺碘酮0.2tidpo,每2周减量,直至0.2qdpo维持。用药期间常规随访心电图,看QT间期,转律情况以住院期间,转律为有效,未转律为失效。结果:35人中转律33人,未转律2人,有效率为9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律率高,短期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简介例 1:女 ,6 6岁。因阵发性胸憋、气短 2个月入院 ,入院查体 :BP99/ 6 0 mm Hg(1mm Hg=0 .1333k Pa) ,半卧位 ,颈静脉怒张 ,口唇发绀 ,双肺底音 ,心界向两侧扩大 (卧位以心底部为著 ) ,HR 16 3次 / min,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心脏彩超示 :右房扩大 ,5 8mm× 38mm,心包中等量积液。X线胸片示 :心脏扩大 ,呈球形心 ,双下肺感染。诊断为肺部感染、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心房扑动。于 2 4小时之内给予西地兰 0 .6 m g、速尿 2 0 mg及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心电监测房扑 ,心室率 16 0次 / min。给予氨酰心… 相似文献
17.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63例(男32例,女31例),随机进入依布利特组(n=28)、胺碘酮组(n=35).前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 重复前述治疗1次.后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以1 mg/min维持6 h,再以0.5 mg/min维持18 h,转复后即刻停药.观察给药后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c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依布利特组转复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67.9% vs 40.0%,P=0.028),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20.11±11.54) min vs (523.31±277.73) min,P=0.000];伊布利特组10 min、30 min时对心室率和QTc影响大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有2例出现轻度低血压,1例胃肠炎,伊布利特组出现2例单形室性心动过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房颤疗效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但用药前后必须加强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