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点及在急性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例"巨R波形"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析"巨R波形"的形成机制。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ST段抬高可表现为"巨R波形",常出现在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且变化快、持续时间短暂。结论:"巨R波形"ST段抬高是严重心肌缺血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机制与缺血周围传导阻滞或梗死周围传导阻滞有关,及时识别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按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是否超过同导联R波分成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心梗部位、心率、血压、脉压、各种心律失常及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心肌激酶同功酶等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心率、脉压及心肌激酶同功酶等方面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是急性心梗应急表现。  相似文献   

5.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6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时,2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减小、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NSTEAMI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前2 h,饮酒后觉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纯痛,向左肩部放射、伴心悸,头晕,四肢疲乏无力,平卧于床上不敢活动, 家人立即抬送我院,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11 kPa,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特征:各导联P、QRS波群规则出现 , P-R间期0.16 s,QRS间期0.08 s.Q-T间期0.33 s, ST:Ⅰ、Ⅱ、Ⅲ、aVF\,V2~V6抬高约0.16~0.16 mV, aVR\, V1压低约0.25 mV;Ⅱ、aVF V3~V6导联T波形态高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aVRSTE)对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入选140例患者,行心肌酶检测、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冠造术后(10±2)d].分析aVRSTE(≥>0.5 mm)对STEMI患者左主干病变(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50%)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次全闭塞(被定义为左主干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VRSTE和不抬高患者的KILLIP分级及心脏收缩功能. 结果 (1)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3%(8/1)、83.72%(108/129)、27.59%(8/29)、97.30%(108/111);(2)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86%(18/43)、88.66%(86/97)、62.07%(18/29)、77.48%(86/111);(3)aVRbqE联合STaVR-STv1>0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4%(7/11)、98.45%(127/129)、77.78%(7/9)、96.95%(127/131);(4)按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分为抬高组29例,非抬高组111例.两组KILLIP分级(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53.29±11.29)%vs.(59.45±10.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STEMI患者中:(1)若aVRSTE,考虑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病变可能性大,若ST aVR-STv1>0,则进一步支持左主干病变;(2)aVILSTE者近期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较无抬高者明显,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阳性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6例(其中STEMI组304例及NSTEMI组72例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 STEMI组VLP阳性率为53.6% (163/304),NSTEMI组VLP阳性率为38.9% (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3,P<0.05).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 (27/191),VLP阴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3/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 <0.05).VLP阳性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为1.087 ~4.366,P<0.05).结论 STEMI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组.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VL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 概念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 ,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 ,多数发展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AMI) ,少数为非Q波梗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及早开通冠状动脉 ,防止梗死扩大 ,挽救濒死的心肌、预防猝死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使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诱发ST段降低的临床意义已很明确,但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还不十分清楚。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心肌梗死后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l.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选自1992年7月~1997年7月间入院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41~76岁,平均56±17岁。频发胸痛、持续性ST段降低>1.0mm、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及其他影响ST段的因素者,以及不能进行运动试验者均不包括在内。所有病例根据蹬车试验,并根据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ST段抬高组,27例:无ST段抬…  相似文献   

13.
cTnT是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为心肌收缩与舒张所必需。其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是早期诊断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坏死的血清标志物,而且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对微小的心肌损伤也很敏感,故对UA和NSTEMI的鉴别有极大帮助。研究表明其在部分UAP患者中亦升高,这类患者系高危UAP、用床边快速cTnT定性检测试纸检测症状不典型、心电图中无明显心肌损伤及梗死显示的老年和女性患者,可作为临床上早期了解疑似可能存在心肌微小损伤及判断心肌损伤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异常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13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心肌声学造影评价PCI术后3天心肌微循环灌注,比较PCI术后心肌灌注异常对心功能及预后价值。结果 STEMI患者成功完成PCI术,73.2%患者心肌灌注异常;PCI术后3个月,低灌注组和灌注缺陷组GLS均改善;PCI术后1年,低灌注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明显低于灌注缺损组(P<0.05);MCE联合GLS对PCI术后MACE具有较高预测价值(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异常发生率较高,低灌注患者长期临床预后优于灌注缺陷患者,MCE联合GLS对MAC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为STEMI患者进行细化管理和长期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和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4.29%、23.81%、4.76%、4.76%,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95.2%和79.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治疗的对照组和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冠脉再通率及再鼻塞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再闭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减少患者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建立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常出现ST段抬高,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再灌注时间是决定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指南要求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需在十分钟之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灌注治疗,主要依据胸痛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ST段不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不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其特点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T波倒置、T波低平或T波假性正常化,心电图也可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抬高者28例为A组,ST段呈非墓碑形抬高者54例为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心梗部位、阻塞范围、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1(CnI)值、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一周内死亡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年龄、CK-MB、CnI值明显高于B组;A组心梗并发症、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A组病变部位广泛,主要位于前壁。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变较广泛而严重,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心肌特异性微小RNA-208a(microRNA-208a,miR-208a)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血中的含量变化,探讨血miR-208a在STE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30例STEAMI患者发病12h内的外周血,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中miR-208a相对含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以30例健康者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STEAMI患者血cTnⅠ (μg/L)、CK-MB (μg/L)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cTnⅠ:17.72±8.43比0.05±0.01,CK-MB:250.83±177.26比71.20±20.50,均P<0.01).在PCR 60个循环内,健康对照者血均未能检出miR-208a,STEAMI患者血中可检出miR-208a(0 ~6 h为44.95±4.77,6~ 12 h为43.98±4.68);以健康对照者血miR-208a阈值循环(Ct)值60为基础进行统计,AMI患者血miR-208a相对含量至少高于健康对照者215倍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miR-208a可作为STE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新型敏感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