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挽救大量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坏死性Q波的发生率,加速心电图演变。  相似文献   

2.
如何分析再灌注治疗后的心肌梗死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并呈规律性演变。心电图不仅是AMI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据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判定梗死的部位和范围,据心电图演变做出病程分期,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治疗[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AMI中的广泛应用,使大量濒死心肌早期获得挽救已成现实,MI范围缩小,病程缩短,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性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近 10年来再灌注治疗 (包括溶栓药物的应用、急诊介入或外科血运重建术 )在老年 AMI人群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着重论述近年急诊介入技术治疗老年 AMI的进展。1 老年人 AMI的临床特点老年人发生 AMI后危险性较中青年人群明显增高 ,表现为死亡率、再梗死发生率及 AM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三大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方面老年女性 AMI所占比例较年轻人群增高 ,约占老年 AMI病人的一半。在溶栓疗法应用之前 ,≥ 6 0岁老年人 AMI住…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再灌注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临床效果良好。根据AMI发生后行PTCA的时间及与溶栓的关系,AMI急诊介入治疗可分为直接PTCA,补救PTCA,即刻PTCA和延期PTCA,近年还诞生了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相干入术等新的介入治疗技术,联合使用新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的疗效也得到评价。本文对直接PTCA,补救PTCA,即刻PT-CA,延期PTCA,原发支架植入术和药物辅助性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十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几组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已证实,溶栓治疗组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近年来溶栓治疗降低病死率的机制、溶栓药物之间疗效的比较、用药方案的改进及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1.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与AMI病死率:溶栓治疗降低AMI病死率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从而保护并挽救缺血(尚未坏死)的心肌。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闭…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按照发病时心电图有否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AMI(STEMI)和非ST段抬高AMI(NSTEMI).前者80%~90%而后者约20%最终演变为Q波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这两部分内容,后者主要针对STEMI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9.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48-105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能使血栓性闭塞的冠脉迅速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已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然而,有研究发现冠脉再通后心肌再灌注可能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组织无再流(myocardial no-reflow),其发生率高达37%~43%。心肌无再流是发生于再灌注后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是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住院病死率增加5~10倍,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实现心肌组织完全再灌注是现代AMI再灌注治疗的最重要目标和再灌注治疗后时代的研究重点,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也已成为当今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为重要的手段,可以明显减少心脏事件并降低死亡率.但是再灌注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缺血心肌重获血供,挽救了缺血心肌,但另一方面又产生再灌注损伤,加重了对心肌和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可造成无再流、心律失常、心肌顿抑或死亡,使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再灌注治疗不仅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通即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还包括心肌微循环的改善即心肌水平的再灌注,有扩张微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微血管的远端保护装置和吸出微血栓装置等。  相似文献   

12.
再灌注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再灌注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M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1例急性下壁AI患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该组急性下壁MI患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的发生率为32.4%。(2)急性下壁与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非常显差异(P<0.005)。(3)溶栓与不溶栓患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显差异。结论 急性右室MI多与急性下壁MI同时发生;急性下壁MI合并急性右室MI是明显影响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可使急性下壁合并右室MI患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对改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20多年来,药物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治疗方法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简要综述如下。老年AMI的溶栓治疗20世纪80~90年代的多项国际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STEMI患者行溶栓治疗后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溶栓治疗仍为STEMI的首选再灌注治疗方法。虽然目前年龄已不是溶栓治疗禁忌证,但老年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仍应考…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 6~ 12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可以降低住院病死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为 6 0 %~ 70 % ,90min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心肌梗死血流分级 (TIMI) 3级者仅 5 0 %左右 ,早期再闭塞率约 5 %~ 10 % ,晚期再闭塞率 30 % ,颅内出血及卒中等并发症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使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PCI)治疗AMI是对胸痛症状发作 6~ 12h内的患者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经皮穿刺冠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同时置入支架将闭塞的冠脉开通 ,恢复血流灌注 ,初步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3级。结果再灌注后48例胸痛迅速缓解,2例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4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胸痛加重;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6.
徐标  王涟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5):234-236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对策是早期、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大程度地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早期开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越晚效果越差。常用的再灌注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随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梗时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及规律性演变,其用于急性心梗的诊断及分期、梗死相关冠脉定位及预后的判断。心电图在急性心梗的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是其久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精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位令人尊敬伟大母亲生前3次心肌梗死的系列心电图。在她病重期间,看到我给同学们分析她的心电图时,老人在疾病的痛苦中露出了让人难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微循环再灌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栓治疗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死亡率 [1,2 ]。长期以来 ,心外膜血管影像形态学 ,即 TIMI分级一直被认为是评价溶栓疗效的“金指标”。而近年的研究发现 :心外膜血管的开通并不能保证溶栓的最终目标——心肌组织灌注的实现 ,微循环的再灌注作为评价溶栓疗效的新指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 AMI溶栓治疗后对微循环的认识 ,微循环阻塞的可能机制 ,客观评价微循环的手段 ,以及改善微循环灌注的措施进行简单综述。1 血管开通率与临床预后自 GISSI- 1[1]与 ISIS- 2 [2 ]试验证实溶栓治疗有效以来 ,持续、完全的…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后晚期再灌注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e YP  Wei M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46-1149
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实现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重要的治疗策略。不论是采用机械性[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还是药物溶栓的方法,均能有效地挽救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进而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目前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作为指导临床实践的指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