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晶  柯江 《智慧健康》2020,(11):74-7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外露合并骨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胫骨外露并骨缺损患者61例(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统计本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85.11±10.28)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伴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陈旧性胫骨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8例骨折均愈合,软组织缺损得到修复,下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安全、可靠,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可调组合环小腿同步延长外固定器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意义,同时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骨质再生的关系来探讨骨延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胫骨干骨折继发严重下肢感染而引起胫骨缺损行外固定器固定及截骨延长骨搬移术患者28例(研究组),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达到预定的骨延长长度,骨缺损得到修复并达到骨性愈合.所有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8例(64.29%,18/28)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17.86%,5/28)为溶血性链球菌,2例(7.14%,2/28)为铜绿假单胞菌,1例(3.57%,1/28)为耐药阴沟杆菌,1例(3.57%,1/28)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3.57%,1/28)为洋葱样胞菌,前二者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开始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4天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8±6.6) U/L比(86.4±5.4) U/L](P< 0.05);研究组停止延长时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达到高峰,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2±8.4) U/L比(88.2±3.6) U/L](P< 0.05);研究组停止延长后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逐渐下降,停止延长后第1天和第3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6 ±9.0) U/L比(87.6±4.8) U/L、(103.8±5.4) U/L比(86.4±4.2) U/L](P< 0.05);研究组其余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器对于胫骨缺损患者的修复与功能重建作用可达到预期治疗目标;骨延长时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为骨质再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例伴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陈旧性胫骨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8例骨折均愈合,软组织缺损得到修复,下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伴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折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膜复合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安全、可靠,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患者44例,均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年后,共42例患者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愈合,愈合率高达95.45%。3例患者在术后7个月改用髓内固定进行治疗。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固定牢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和总结Ilizarov配合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折伴急性感染的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胫骨长段骨折伴急性感染12例,先清创取出感染骨块、VSD覆盖创面控制感染,再用Ilizarov技术(单纯骨段延长)骨延长使骨折愈合。结果 12例胫骨长段骨折伴急性感染患者均治愈,使用VSD3~6期,平均4.8期;带架时间8~18月,平均10.3月;骨延长5~10cm,平均7.8cm;骨折愈合时间6~24月,平均9.8月。结论 Ilizarov配合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折伴急性感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栎  石荣光  段娟 《现代保健》2013,(11):63-64
目的:总结胫骨骨缺损患者采用加压、胫骨干骺端延长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进行骨缺损对合加压、胫骨干骺端I期延长治疗,并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结果:12例延长4cm,3例延长3cm。术后住院35~70d。随访10~22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愈合时间3-9个月。所有患者膝、踝关节轻度受限,去架后经功能锻炼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1例患者一侧针道发生感染,经手术处理后愈合。结论:在采用此类手术时做好常规护理及相关并发症的特殊护理,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创伤后骨缺损的中远期随访效果。方法纳入我院70例胫骨创伤后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2年,全部随访成功。比较两组骨延长长度、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带架时间及骨折愈合优良率,记录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骨延长长度、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带架时间、胫骨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与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创伤后骨缺损的疗效相当,但前者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骨折(C2、C3型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通过手术治疗45例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累及踝关节19例,累及膝关节26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同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4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8个月.功能满意39例(86.7%),可5例(11.1%),不满意1例(2.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可使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骨折(C2、C3型骨折)最大限度地恢复胫骨与腓骨的相对长度、胫骨管状结构重建、关节面的平整、膝.踝关节面的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在胫骨慢性骨髓炎症感染和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0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胫骨慢性骨髓炎症感染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3例,传统治疗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肠肌皮瓣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愈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72h,联合治疗组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骨髓炎复发率和继发感染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继发感染1例,传统治疗组继发感染13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肠肌皮瓣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骨髓炎症感染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可以提升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降低炎症反应、复发率和继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血管外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血管外渗患者128例,随床号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研究组4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选择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观察组选择奴夫卡因湿敷,对照组选择硫酸镁湿敷,观察三组治疗7d疗效及疼痛、肿胀、浮肿体积。结果疼痛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及浮肿体积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刺消巴布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优于传统药物奴夫卡因和硫酸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颜文贞  叶广材  戴东 《中国校医》2004,18(4):357-358
在近年来的6届校运动会中,急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本校青年学生是非运动专业人群,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运动技能培训,在田径赛中常发生急性软组织损伤.现将校运会中发生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爱华 《中国校医》2011,25(9):702-703
目的单用新伤药与新伤药和一清胶囊联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早期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例40例,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新伤药和一清胶囊联用与单用新伤药。观察用药后疼痛、肿胀、压痛、功能状况、临床疗效以及药物止痛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新伤药和一清胶囊联用在疼痛与肿胀方面与单用新伤药相比有显著差异。临床显效率新伤药和一清胶囊联用为95%。结论新伤药联用一清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在缓解疼痛与肿胀方面效果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脉冲冲洗术对急性骨与软组织感染患者炎性介质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218例骨与软组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清除创面感染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07例,以凡士林纱布覆盖的方式进行抗感染处理;研究组111例,以脉冲冲洗术进行清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应激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沉(ESR)与其他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变化及创面正常愈合效果的比较。结果研究组炎性应激指标hs-CRP(2.31±0.56)pg/ml、IFN-γ(22.57±3.76)pg/ml、ESR(13.67±3.82)mm/h表达比传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38.57±2.76)pg/ml表达比传统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其他炎性因子IL-1β(3.21±0.83)pg/ml、IL-6(78.82±12.84)pg/ml、IL-8(81.46±13.76)pg/ml、IL-10(4.67±2.92)pg/ml表达均较传统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冲洗术在急性骨与软组织感染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炎性应激因子与其他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是一种操作性较高的、对治疗感染有积极意义的临床术式。  相似文献   

17.
Members of the Dutch working group on soft tissue tumours developed an up-to-standard evidence-based multidisciplinar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of soft tissue tumours and th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Dutch Association of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res and the Dutch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A soft tissue sarcoma is defined as every non-epithelial tumour that does not originate in haematopoietic or lymphatic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r bone. The guideline lists 'alarm signals' to raise awareness of malignancy and recommends consulting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Non-invasive imaging has to be completed before proceeding to any invas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or assessment of dissemination. Aspiration cytology can be useful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arcoma and other malignancies. A definite diagnosis is obtained by means of image-guided needle biopsy. Tumours will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Federation Nationale des Centres de Lutte Contre le Cancer. Surgical excision with a tumour free margin of 2 cm is the core of therapy, taking into account vital structures when necessary. In case of small superficial tumours (diameter < or = 3 cm) excision biopsy may be justified. Radiotherapy is almost always necessary and certainly indicated when wide margins are impossible even after re-resection. In the case of primary metastatic disease, an individual decision should be taken after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concerning the possibility of curative or palliative treatment. Neither neo-adjuvant n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standard. Chemotherapy may be useful in metastatic disease. The guideline advises referring patients who are eligible for chemotherapy to a centre and that they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study protocol.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57例,均予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以复方当归注射液作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三七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及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能加强药物的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作用,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创伤控制理论(DCS)在软组织缺损伴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8例创伤合并软组织缺损伴创面感染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分析,创伤控制理论(理论组)和常规方式(常规组)各5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生理功能指标的恢复。结果理论组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换药次数减少、移植皮片成活率高、创面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减低,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发现,理论组皮瓣完全成活49例、基本成活4例、坏死1例,总体成活有效率98.15%,对照组皮瓣完全成活31例、基本成活15例、坏死8例,总体成活有效率85.1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控制理论的应用,能促进软组织再生、减少皮瓣手术、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修复软组织缺损伴创面感染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