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之误     
《金匮要略》妊娠及产后二篇,均有“腹中(疒丂)痛”一句。这“(疒丂)”字,不但别处未见用,而且一般字典也查不到。尤在泾云:“按《说文》(疒丂),音绞,腹中急也。”其他各医家注此条,有的音绞,有的音朽。近年出版的各种中医教材,也是如此。《医宗金鉴》则存疑不释。尤在泾说按“《说文》”云云,可是《说文》书上并无(疒丂)字,只是(疒丩)字。(疒丩)字下解云:“腹中急也,从疒丩声。”段玉裁注比字,依小徐本补痛字,作“腹中急痛也。古音读若纠。”拿《说文》“(疒丩)”字这条的解说来与《金匮》的条文比,竟一字不差,通条词义也合。可见这“(疒丩)”字,才是仲景原文的本字。“(疒丂)”是后人传抄时笔误。《康熙字典》关于“(疒丩)”字的解释同《说  相似文献   

2.
“身”字,《甲骨文合集》13666号字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文从人而隆其腹,象人有身之形,当是身之象形初字。”可知为身孕,此从人的腹中小身着眼而取其义。“身”字,小篆字形(?),许慎《说文解字》:“身, 躺也。象人之身。”可知为人身体义,此从人的大身着眼而取其义,其中身体义为一般义、常见义,《三国志·华佗传》有“伤身”语,即谓小产(说见清代黄生《字诂义府合按》)。《内经》中“身”凡249见,其中247见为身体  相似文献   

3.
当归芍药散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当归芍药散为《金匮要略》治妊娠“腹中(?)痛”,及妇人杂病“腹中诸疾痛”之古方。现将近30多年来本方的应用与研究综述如下。一、理论探讨关于本方之机理,元·赵以德谓:“因脾土为木邪所克,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与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后世多宗其说。对于本方所治腹痛的轻重缓急,历有不同认识。徐忠可曰:“疗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而尤在泾则云:“说文(?)音绞,腹中急也”。按《说文》无“(?)”,只有“(?)”,训为  相似文献   

4.
“■痛”在《金匮要略》中凡二见,一见于《妇人妊娠病》篇的当归芍药散证,一见于《妇人产后病》篇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证。对“(?)痛”的解释,注家有两种见解。一认为是急痛,如程云来:“产后血虚有寒,则腹中急  相似文献   

5.
笔者欲就督任冲三脉略述己见。督:教材80页:“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奇经考》解“总督”、“都纲”。若言督为总管统率义,度其来自《奇经考》对督脉评论的“阳脉总纲”、“阳脉之海”之语。疑医经命名时未必据此。因任脉对阴脉也有类似功能而不名督;“心者君主之官”更是总领也不名督。可知非也。然究为何义?《说文》解督“察视也。从目,叔声”与医经之督脉毫不相关,又解“一日目痛也“更与督脉的生理功能风马牛不相及。此可怀疑督非本字似属通假。据《说文》解的“叔声”提供的线索在古韵书中查得是“(叔衣)”,与督古互通。《庄子·养生主》督字,郭注:“中也”(以袭义注):《左传  相似文献   

6.
《金匮》中用“痹”字共20次。正确解释“痹”义,则对理解经文有所裨益,今试辨释如下。 1、痹证(4次): “湿痹”二次,“风痹”一次,“周痹”一次。此四“痹”字与《素问·痹论》之“痹”意思相同。其义有三:①指风寒湿三气留着体内而致关节肌肉疼痛重着之病证。亦即《说文》所说“痹,湿病也,从病痹声”。②言病机闭塞不通。张志聪注:“痹者,闭也,邪闭而为痛也。”③言症状麻木不仁。 2、麻木不仁(3次):该书痰饮病篇有“手足痹”及“以其人遂痹”,《金匮玉函经二注》注曰:“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不通,手  相似文献   

7.
“烦”字,散见于《伤寒论》六经诸篇,凡63条次。准确地理解论中“烦”字之义,对于正确领会论中诸条原文,必定大有裨益。《伤寒论》“烦”字之义,大抵有以下几种:其一,《说文》谓:“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曰:“烦,如炎如焚。可见,热乃烦之本义。《伤寒论》用此义的条文很多,诸如121条云:“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  相似文献   

8.
1唐瘕原文:在肠中,痛,左右不化,泄,为唐瘦。唐瘤,马继兴先生释为“瘪瘪”[‘j。按.“瘤”指可移动之包块类,“搪”指大便稀薄,释塘瘤似未尽妥。“唐”有大之义,《说文》:“唐,大言也”。段玉裁注:“引伸为大也,如说尚书者云唐之为言荡荡也”。汉·枚乘《七发》:“淹沈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其中“唐”也训为广大,浩荡之义。《难经·五十七难》;“大瘤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圄而不能便,茎中痛”。此处“大瘤泄”正是汉简之“唐痛”,因此“唐”应训为大而非据。后世文献中因医书中有据泄一病,遂将唐瘤…  相似文献   

9.
释医字     
医,古义有二。一指“医生“:《说文》“治病工也”。一指“饮料”:《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韵会》“饮也”;《五音集韵》“梅浆也”。字从酉,酉,《说文》谓“就(熟)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饮料固然属酉,而“医之性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故亦从酉。  相似文献   

10.
督脉命名别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督脉”一语,《素问》凡六见,《灵枢》有五处。“督”字也有“督脉”义。《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郭庆藩集释引王夫之曰:“身后之中脉曰督。”其脉所以命名为“督”,多据其功能,取其“督率”义。如《素问·骨空论》王冰注:“所以谓之督脉者,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  相似文献   

11.
“消息“一词,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曰:“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宋本387条)。历代注家,对此条多随文顺释,而对“消息”二字则很少辨析,如成无己、柯韵伯等是。近顷编辑出版的一些中医学院《伤寒论》教材,释“消息”多以“斟酌”解,如《伤寒论讲义》、《伤寒论选读》等皆然。仔细推敲,似有语意来尽之感。“消”,《说文》:“尽也。又灭也”,《易泰卦》:“小人道消”,引申为减;“息”,《说文》本作喘息,庄子  相似文献   

12.
“坐”字在《伤寒论》中凡五见,各家注解不一,笔者体会,有如下数种:(一)作动词,用坐字本意,《说文》“坐,行止也。”“坐”作行止解,与站立相对。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论语·先进》“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皆用此意。《伤寒论·平脉法》中说:“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对此二个“坐”字,各家都以动词作解,并无疑意。如成无已、张隐庵,章虚谷等皆持  相似文献   

13.
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新版《医古文》规划教材中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藉本文提出讨论,以就正于同行。 1.“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上如衣裾,医不能喻。”(《丹溪翁传》) 课本注:[衣裾]衣袍。《说文·衣部》:“裾,衣袍也。” 今按:本病为产后子宫脱垂,子宫脱垂何能形如人穿着之衣袍?考《释名·释衣裳》云:“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按即从下体至足)又《尔雅·释器》郝懿行义疏云:“裾,衣袍也。袍,衣前襟也。……衣之前襟可怀抱物,故谓之据。裾言物可居也。”关于裾、裾两字古人还有一些其他解释,但在本课中则当从上引之解为…  相似文献   

14.
(一)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文中“一逆尚引日”之“引”一辞,旧注多无训。今按,“引”之为言“延”也。根据是,“引”字古音属真部喻母,“延”字古音是元部喻母,两者古音为喻母双声、真元旁转。“引”的本义是开弓,《说文》:“引,开弓也”。由“开弓”引伸为“延长”。《尔雅·释诂》:“引,长也”。《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传:“引,长也”。“延”的本义是长行,《说文》:“延,长行也”,《尔雅·释诂》:“延,长也”。可见二者亦同义。既音近又同义,显然符合同源字的标准,故《吕氏春秋·重言》:“延之而上,分汲而立”。注:“延,引也”。揆之本  相似文献   

15.
(一)證《说文解字》“證:告也;从言,登声”。段玉裁注:“今人为證验字”。《玉篇》“證,验也”。《增韵》:“證候也,质也”。依《说文》的解说,这證本义是告语的意思。《论语》“其父攘羊,其子證之”。这个證就是告发的意思。可是这个證字经常用作證验、證明,證候的意思。如《金匮要略方论·痉湿喝病脉證第二》的“湿痹之候”即湿痹之證。在古书上它和徵字相通,如  相似文献   

16.
小建中汤方分别载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原方由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组成。为桂枝汤变局中甘温建中之法。《伤寒论》原文中“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条),又“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条),《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中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曰:“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故小建中汤为补虚、调营、安中、缓急之剂,有温中祛寒,缓急止痛,  相似文献   

17.
粥字的本字和同义字 粥字,《说文》不载。《尔雅·释言》:“粥,淖糜也。”《广韵·屋韵》:“粥,糜也。”《礼记·檀弓上》:“(?)粥之食,自天子达。”孔颖达疏:“厚曰(?),希曰粥。”  相似文献   

18.
《全匮要略·胸痹病》:“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文中“缓急”一词,历代住家所云不一,通观有以下几种不同说法:①认为是指胸痹痛势,时缓时急者,如吴谦、程云来等。《医宗金鉴·订正金医要略注》:“缓急者,谓胸痹痛而时缓时急也。”②认为其中“缓”字为“缓解”,是指治法的。如三版教材《金鹰要略选读》(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74):“缀,是缓解;急,是急剧。‘胸痹缓急’,谓胸痹病情突然加重,其痛势剧烈,须即时缓其急、解其痛。”③认为“缓”字义从“急”,乃胸痹病的痛势危急已甚,如周扬使、…  相似文献   

19.
金栋 《河北中医》1992,14(5):40-41
“胞”字散见于《素问》、《灵枢》诸篇,由于读音不同,有多种意义,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浅析如下。其一为膀胱。《灵枢·五味论》:“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笔者认为“胞”字在此是通假(借)字,其本字应为“脬”,音抛(pāo),即膀胱也。按《说文》:“脬,旁光也。”段玉裁注:“脬俗作胞……胞音包,其借为脬字,则读匹交切。脬者,旁光也,腹中水府也。”历代医家对此“胞”字解释不一,马元台、王安道、汪昂皆认为:膀胱为胞之室,膀  相似文献   

20.
论痞证可痛     
关于痞证,自《伤寒论》中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以降,历代医家大多遵痞证不痛之说。近来,窥见痞证亦可痛之一斑,现述之,求教于同道。1 汉代时痞字含有痛义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曰:“痞,痛也,从疒,否声”。其书早于《伤寒论》约100年,能反映汉时文字含义的真貌,因之,《伤寒论》中之痞字当具痛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