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形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国药用白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植物学性状观测和比较,以期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分别对药用菊花的叶片形状、头状花序中舌状花和管状花的颜色以及数目等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结合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叶片锯齿数、叶柄长度以及叶裂数三者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是不同药用菊花类型叶片形态的重要特征。根据植物学形态差异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可划分为7个类群。  相似文献   

2.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总黄酮动态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总黄酮花期动态积累,为药用菊花总黄酮资源合理利用及最佳采收期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花期不同时期的总黄酮含量,确定其总黄酮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结果与结论:药用菊花在舌状花开放50%管状花开放30%或者舌状花开放70%管状花开放50%,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总黄酮积累普遍达到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类型在舌状花、管状花全部开放时总黄酮积累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17  
目的:通过对我国不同产区的20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药材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和测定,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20个菊花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在各类型药用菊花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药用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体现了我国药用菊花的多样性,其内在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黄酮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中主要黄酮组分,对药用菊花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其不同黄酮成分动态积累进行测定。方法:稀酸水解药用菊花总黄酮提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主要黄酮苷元的含量进行比较测定。结果和结论:桐乡菊花类型中特种亳菊总黄酮、槲皮素和芹菜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9.81%,4.17‰,17.02‰,射阳红心菊木犀草素质量分数最高为6.84‰;江宁菊花类型中特种亳菊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7.59%,异种大白菊槲皮素质量分数最高为2.78‰,射阳小白菊木犀草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27‰,济菊芹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1.20‰。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中不同黄酮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在不同产地黄酮类成分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用菊花的产地考察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了解中国药用菊花不同品种栽培环境与产地变迁。方法: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结果:基本摸清了贡菊、杭菊、滁菊、亳菊、怀菊、济菊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和产地变迁。结论:不同的环境适合于不同药用菊花品种的栽培,为中国药用菊花的栽培、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目的:通过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成分为检测指标,对栽培在同一生境下的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因栽培类型或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亳菊GA量最高为33.45 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 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 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 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8.
药用菊花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12,他引:9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2%CTAB法进行药用菊花的DNA提取,并用RAPD技术对22个类型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DNA进行检测,采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结果:筛选得到的26个引物共得到了233条扩增DNA片断,其中89.7%的扩增条带表现出多态性,每个引物平均可扩增得到8.04条多态性片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APD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结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差异;药用菊花栽培类型间的差异与环境因素有关,但更大程度上由其遗传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花粉形态特征,以便为药用菊花的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并为优质品种的建立和规范化种植(G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药用菊花12个栽培类型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结论: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椭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具3萌发沟,外壁表面具刺状雕纹,但不同栽培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这为优质品种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药用菊花种苗计算机快速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药用菊花种苗判别方程,设计出快速鉴别软件,实现对其种苗的快速鉴别。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对12个栽培类型的药用菊花叶形结构11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鉴别程序,编写软件(基于Python语言)。结果:通过对12个不同类型药用菊花的11个叶形参数指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叶形参数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各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各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设计了药用菊花快速判别软件。结论:通过建立的药用菊花种苗判别方程,结合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药用菊花种苗的快速判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病理形态学影响。 方法: 雌性的裸鼠40只,被接种人源性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于裸鼠的右腋皮下,主要用于建立人胰腺癌皮下异位移植瘤的实验动物模型。24 h后用随机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PAMD高、低剂量组(20,10 mg ·kg-1)5-氟尿嘧啶(5-FU)组(20 mg ·kg-1),模型组和正常组。PAMD与5-Fu组ip给药,模型组与正常组则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但正常组不接种瘤株,给药20 d后,按照相关的公式计算其抑瘤率;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PAMD对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瘤重明显增加(P<0.01), 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瘤细胞胞体变大,核浆比例失调,病理性核分裂象增大,核浆比例增大;与模型组比较,PAMD高、低剂量组和5-Fu组对胰腺癌BxPC-3荷瘤裸鼠的瘤组织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瘤率分别为51.67%,37.26%,33.58%,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显示,PAMD对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结论: PAMD能够有效的抑制胰腺癌细胞株BxPC-3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生长,PAMD高、低剂量组对BxPC-3荷瘤裸鼠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木叶片抗大鼠急性咽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胆木叶片对大鼠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20g·kg~(-1))、胆木叶片组(按生药量计,25.8,12.9,6.5 g·kg~(-1)),每天2次,连续ig给药3 d。采用氨水喷雾刺激,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病理改变情况,测定咽部组织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等指标;采用局部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2次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测量体温,观察细菌菌落数,测定NO,MPO等指标。结果:氨水喷雾刺激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咽部组织NO,MPO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胆木叶片高、中、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咽部组织NO,MPO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局部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MPO含量明显升高,菌落数增多,体温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胆木叶片高、中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血清NO,MPO含量明显降低,菌落数明显减少,体温降低(P0.01,P0.05)。结论:胆木叶片对急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氮素营养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砂培喜树幼苗进行5种氮素水平处理,用HPLC测定了喜树幼苗各器官中喜树碱含量,观察了幼叶中喜树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不同氮素水平下喜树幼苗幼叶中喜树碱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的(P<0.01)。喜树幼苗幼叶中的喜树碱含量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随时间进程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处理的第50天达到高峰;幼叶的喜树碱含量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减小,氮素水平为4 mmol.L-1时幼叶的喜树碱含量最高(6.72‰),是16 mmol.L-1的1.1倍。结论:适宜的供氮水平对于喜树幼苗幼叶中的喜树碱含量极为重要,适当的低氮胁迫能够显著地增加喜树幼苗幼叶的喜树碱含量。  相似文献   

14.
菟丝子水提物对人精子顶体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菟丝子水提物对活性氧(ROS)所致人精子顶体和超微结构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菟丝子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优选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作为正常精子模型,将精子悬液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维生素C组)和菟丝子小、中、大剂量组。应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体系产生活性氧,在有氧环境下,ROS、不同含量(0.125,0.25,0.5 g.mL-1)的菟丝子水提物与精子悬液共同孵育后,计算精子顶体完整率,透射电镜观察精子顶体和超微结构,并与已知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照。结果:终含量0.125,0.5 g.mL-1的菟丝子水提物对精子顶体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与维生素C(0.25 mg.mL-1)无明显差别(P均>0.05),0.25 g.mL-1的菟丝子水提物的作用明显优于维生素C(P<0.001)。结论:适宜含量的菟丝子水提物对ROS造成的精子膜、顶体结构和精子线粒体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致肾损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69只家兔随机分为假处理组、对照组、黄芪总皂苷组、总黄酮组和总多糖组,观察ESWL前后P-选择素(p-selectin)在肾脏的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ESWL后p-selectin广泛表达于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等部位,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黄芪总皂苷组p-se-lectin阳性率及细胞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及SOD活性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黄芪总黄酮与总多糖对p-selectin无抑制作用,二者抗冲击波致肾损伤的能力均不如总皂苷显著。结论:黄芪总皂苷除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外,还可显著抑制黏附分子p-selectin的异常表达,是黄芪抗冲击波致肾损伤的主要效应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强心活力方对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R)化疗后心脏毒性作用的干预。方法: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DR模型组(16 mg·kg-1),参附组(3 g·kg-1),强心活力方高、中、低剂量(3.6,1.8,0.9 g·kg-1)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进食、粪便及皮毛情况。末次灌胃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电图、全心质量指数(HW/BW),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心肌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ADR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差,体质量减轻,心电图异常改变严重,血浆BNP及HW/BW升高明显(P0.05,P0.01),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心肌及超微结构损伤严重。而强心活力方对大鼠一般状态及体质量改善明显,并可降低血浆BNP含量和全心质量指数,扭转异常心电,抑制心肌纤维化、细胞水肿及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尤以强心活力方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与ADR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强心活力方对阿霉素所致的大鼠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通窍化栓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通窍化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大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剂量按17.50,8.75,4.35 g·kg-1·d-1、生理盐水治疗15 d后,观察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通窍化栓汤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够减轻脑组织损伤后细胞凋亡。结论: 高剂量通窍化栓汤能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天山花楸叶总黄酮提取物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检测波长360 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利用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天山花楸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天山花楸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肠段均有吸收,不同化合物在整个肠段的吸收程度存在差异,同一化合物在整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6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20~80 mg·L-1时,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结论:天山花楸叶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6种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5个不同产地大血藤叶片提取物对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对抑菌活性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通径分析,以确定进一步开发研究的目标化合物。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利用分光光度法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果大血藤叶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高于其他器官。不同产地大血藤叶片提取物对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与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浓度的升高,抑菌效果明显增高。当药液为每1 mL含1 g生药,大血藤叶片提取物对5种细菌的抑菌效果为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同产地大血藤叶片的抑菌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均较大,抑菌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之间的通径分析显示,影响犬血藤叶片提取物抑菌活性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聚类分析显示高抑菌活性的大血藤的适生区域为大雷山和百山祖。结论大血藤叶片具有抑菌活性,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为改进该药材的初加工和扩大石斛药材的药用部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钗石斛叶为原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进行干燥,探讨4种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色泽、微观结构、总多糖和石斛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产品色泽保持最好,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所呈现的微观结构有所区别。金钗石斛叶经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及微波干燥后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11%,3.02%,2.81%和2.74%。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石斛碱含量则影响很小。结论:从成本方面考虑,热风干燥方式下的金钗石斛叶色泽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所需设备简单、节能、处理量大,在企业加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