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县市农村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889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用χ^2检验法。结果:浙江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67%,住院分娩率97.83%,剖宫产率31.91%,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76.32%。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生育活产儿数。结论:浙江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产前5次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至少3次)达到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不同产前检查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中实施WHO产前检查新模式的可行性,为政府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乡结合部5个二级医院,以2004年1~12月期间分娩的产检次数≤4次的孕产妇663人为研究组,产前检查≥8次的产妇658人为对照组,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其中孕期检查正常、产前检查次数4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335人与孕期检查正常、产前检查≥8次的产妇331人进行分娩结局比较。结果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在京居住时间、产次等因素。WHO产前检查新模式效果评价显示,产前检查4次与产前检查≥8次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非高危、产检次数少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WHO新产前检查模式,可以在有效提高其依从性的基础上,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5.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7-12月间分娩的1 945名妇女进行调查,并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7%,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2.98%,产后保健指导率为52.75%,产前检查率为99.33%,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4%,住院分娩率为98.61%,产后访视率为42.21%,产后访视3次率为9.51%;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医距离、活产生育数、居住地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有活产儿的妇女产前检查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第三次兵团卫生服务调查,采取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近5年有生育史的妇女627人;对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兵团近5年有生育史的妇女产前检查率93.3%,孕早期检查率70.7%;汉族、文化程度高的妇女产前检查率高,汉族、文化程度高、有生育史的妇女孕早期检查率高。结论:针对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孕早期产前检查率。  相似文献   

7.
项目县农村地区产前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军  汪洋  王宏  唐晓君  龙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81-1983
目的:了解项目县农村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1223名,运用SAS8.2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5.58%,5次及以上产检率为62.30%,孕早期检查率为47.44%。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是产前检查覆盖率和5次及以上产检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到最近乡镇卫生院的时间,5次及以上产检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已有小孩数和家庭硬件设施。孕早期检查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已有小孩数、父亲和母亲的年龄以及怀孩子前1年家庭收入。结论:该地区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是否参加母婴保健保偿制是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该片区流动人口对围产期保健资源的利用现状,以便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研究,调查该片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对围产期保健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及对产前检查(产检)、分娩价格的合理预期。结果:孕早期建卡率为66.4%,孕期产检6次以上者占43.2%,遵医嘱行相关检查者占39.1%。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生育险、暂住证、计划性妊娠均为流动人口围产期保健利用的影响因素。现有产检及分娩费用远高于流动人口预期。结论:需从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家庭经济收入、社会保险覆盖率等方面来改善流动人口围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在医院分娩的1159名产妇。结果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4.54±2.87,产妇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0.5%,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2.5%,早孕检查率为45.7%,剖宫产率为9.1%。有无孕管卡是产前检查覆盖率、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和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还有丈夫文化程度。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产妇职业、已有孩子数、怀孕次数。结论该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不足、产前检查次数偏低、初检孕周偏晚、5次产前检查率偏低。有无孕管卡是影响孕产期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建议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0.
汪意明  吴志新  王晓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88-1389,1393
目的:探讨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与其保健服务利用的相关性,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信阳市1999-2003年236例死亡孕产妇的监测报告卡内容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市1999年-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整体下降趋势,由74.06/10万下降到61.43/10万。引起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病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占51.3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17.37%)和羊水栓塞(占12.19%)。随着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的提高,其死亡率越低、分娩地点选择县以上医院的概率越高、越重视孕早期检查和产前检查、不可避免因素引起死亡的概率越高,同时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同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结论:死亡孕产妇文化程度与其围生期保健服务利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孕产妇文化程度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沈阳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为改善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产后42d到产后半年的产妇710名的一般情况、围产期保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率城市、郊区都为100%,农村为62.8%,孕早期建册率城市92.1%、郊区74.5%、农村55.2%;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城市98.7%,郊区63.2%,农村55.7%,农村还有17人(7.1%)没有做过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以区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其比例城市为52.5%、郊区99.1%、农村93.3%;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的是城市,其比例是77.9%,农村所占比例最小是27.6%;产后访视次数达标率农村最低;对孕产妇保健的知晓率农村最低;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需求的很好满足度比例不是很高。结论城市剖宫产率高;农村孕早期建册率、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率低。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 ,降低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自 2 0 0 0年 1~ 9月在南宁市各医院建卡做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46 35例 ,通过在孕期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后 ,与 1999年各项保健指标进行比较 ,以评价孕期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2 0 0 0年住院分娩率达 99.16 % ,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亦明显增高 ,由 90 .32 %上升到92 .41% ,尤其是高危妊娠得到更好的管理 ,使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10 0 % ,孕产妇死亡率由 1999年的 33.94/ 10万降至 0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产妇在孕产期各时期保健知识、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探索孕产期保健干预策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鉴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嘉定区4个社区的产妇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现状调查,分析比较产妇在孕产期各时期保健的知信行情况。结果产妇对各时期保健的知识知晓率均>93.0%;产妇对各时期保健的正确态度形成率均>98.0%;产妇对各时期保健的正确行为持有率均>76.0%,其中孕前保健(76.5%)、参加孕妇学校(89.1%)和产时自然分娩(78.6%)是持有率较低的行为;产后42 d去医院健康检查(86.5%)则是产妇态度重视但又未能很好付诸实施的行为。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上海市嘉定区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知信行结果总体良好,但仍需逐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全流程的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基本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朝阳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7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825例流动产妇(对象为1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产妇中认为妊娠期间需要进行产前检查的为93.0%,而实际孕期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只占35.5%;21.2%的流动产妇在私人诊所做过产前检查。在对医院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最不满意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私人诊所为流动孕产妇提供廉价和不健全的产前检查服务这一因素不容忽视。通过取缔非法行医诊所,改善医疗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流动孕产妇的孕期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是增强孕产妇主动寻求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孕产妇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发现两人群的差异,探讨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在广州、浙江、福建、北京对379名流动孕产妇和381名户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包括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及早、中、晚孕期的产检项目等。结果:流动与户籍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分别为40.5%和57.1%,产检5次及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0.4%和80.6%;流动孕产妇孕早、中期各基本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孕产妇,孕晚期差异不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或离异、无保险、经产妇、计划外生育、怀孕后无人通知产检等会影响孕产妇的产检利用情况。结论:城市中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孕产妇保健应注重提供普惠性的服务项目及加大服务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乡社区人群孕产期保健状况。方法对接受产后保健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1126名城乡初产妇进行产后42天的问卷调查。结果在1126例产妇中,产前检查率为100.0%,城乡产妇孕早期(≤12周)产检率分别为85.4%及73.8%,产检次数超过11次的城乡产妇分别占36.7%及26.8%,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3.310、7.657,均P〈0.叭)。城乡产妇做6次及以上B超的人数分别达14.4%及16.5%,参加孕妇学校的城乡产妇比例仅分别为60.0%和29.7%,孕期增重〉15kg的城市及农村产妇分别为51.6%和49.3%。城市产妇剖宫产率为44.3%,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39.5%;农村产妇剖宫产率为44.1%,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42.6%。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3600g的城乡产妇分别为26.6%和27.9%。结论对城乡产妇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提供存在过度与不足并存的现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孕产妇及大众进行广泛宣教、对医务人员进行广泛培训,从而持续改进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普陀区本市产妇和外来产妇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及家庭一般情况、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数据由Epidata2.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1.0软件对录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本市、外来产妇在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本市、外来产妇在产时、产后卫生服务利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产妇年龄、丈夫户籍、丈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1、本市产妇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优于全国其他地区,且近几年有所提高。2、外来产妇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所改善,但与本市产妇比较仍有明显差距。3、外来、本市产妇在产时卫生服务利用方面存在差异。4、调整卫生服务策略,提高孕产期卫生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