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外科是我国外科范畴内发展较晚的专业。但近10年来,我国血管外科在动脉、静脉疾病和动静脉联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正在缩小与国际间的差距。我国以大血管为代表的血管外科起步在五十年代中期,主要是腹主动脉瘤的切除和血管移植。随之,国内相继开展了其他动脉瘤如肝动脉瘤、脾动脉瘤和肠系膜上动脉瘤的切除、结扎、修补和织片包裹等手术。近年来,虽然应用内脏动脉栓塞术治疗内脏动脉出血已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412例肝移植术后4例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出现腹腔大出血,2例合并胆管出血和胆汁漏.所有患者有腹腔积液,3例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通过剖腹探查和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平均破裂出血时间为24.6 d(14~35 d).4例患者中,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1例,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1例剖腹探查患者,采用肝动脉结扎术止血成功,拟行再次肝移植,在等待期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动脉瘤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止血成功,痊愈出院;1例患者介入栓塞止血成功,但患者失血性休克时间太长,终因MODS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栓塞+肝动脉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3月对2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肝动脉狭窄16例,对其中14例成功植入肝动脉支架15枚,另2例未予治疗;肝动脉血栓2例,对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1例行二次肝移植;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对其中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伴有肝动脉吻合口狭窄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1例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治疗肝移植后肝动脉部分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肝动脉损伤及假性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急救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因胆囊切除或胆道探查所致肝动脉损伤及假性肝动脉瘤的诊断与急救方法。方法 总结了近年来收治的肝动脉损伤6 例,其中4 例已形成假性动脉瘤,手术行肝动脉结扎治疗,其余2 例为单纯肝动脉损伤,行经皮肝动脉栓塞治愈。结果 6 例中5 例痊愈,1 例死于再出血。结论 血管造影是目前本病诊断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肝动脉结扎是本病治疗的传统术式,经皮肝动脉栓塞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动脉瘤(hepatic artery aneurysms,HAAs)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4例肝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4例中有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为肝内型肝动脉瘤,另l例为肝外型肝动脉瘤,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确诊,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均获得成功,疗效确切,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动脉瘤并发破裂出血,病情危急,治疗上首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该方法微创、安全且疗效确切,可重复栓塞.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栓塞治疗胆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栋  黄志程 《腹部外科》1993,6(2):55-56,F004
10例胆道出血(Hemobilia)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肝动脉瘤,3例肝血管瘤,1例肝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和1例医源性(肝穿刺活检)肝动脉损伤致胆道出血。10例中除1例未作栓塞治疗,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仍出血死亡外,其余9例均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证明TAE是治疗胆道出血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对胆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剂的选择和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肝外假性动脉瘤报道较少,确切发病不清。因假性动脉瘤比真性动脉瘤更易破裂出血而致命。因此其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更为重要。本文讨论肝外假性动脉瘤病因和治疗现状,特别强调有关检查方式和对高危患者采用超选微目治疗。病人和方法1989~1997年,7例肝动脉肝外假性动脉瘤,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2岁。采用超选栓塞技术,将诊断用血管造影导管尽量插到假性动脉瘤供养血管,通过此导管插入3F导管,其尖端含铂,利于X光监测。用一根有较长的铂尖,极细的金属导丝(0.018)。将导丝插到相应的动脉分支。微小导管再沿导丝顺利推入,拔…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腔静脉并发症。重点阐明了常见并发症如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并阐述了肝动脉狭窄、肝动脉瘤、肝动脉破裂、门静脉狭窄及腔静脉并发症等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分支动脉瘤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分支的动脉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血管造影(DSA,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及栓塞(TAE),1例行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另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例行2次TAE。结果经B超、CT结合DSA诊断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1例,其余3例均因出血行DSA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瘤患者先采用TAE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栓塞完全,近端可疑有血流,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腹腔镜下肝总动脉结扎。3例患者因出血采用TAE治疗,1例出血停止。另2例分别于7d和31d后出血,1例行TAE治疗后停止,另1例行手术切除和肝右动脉结扎治疗。结论TAE是治疗肝动脉及分支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较大或易出血者可行瘤体切除及肝动脉结扎。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腔静脉并发症。重点阐明了常见并发症如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并阐述了肝动脉狭窄、肝动脉瘤、肝动脉破裂、门静脉狭窄及腔静脉并发症等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在腹腔内分为壁支和脏支两大系,发生在脏支上的动脉瘤,如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等,都被称为内脏动脉瘤,同属周围动脉瘤。肝动脉瘤又被分为近胃十二指肠动脉型。远胃十二指肠动脉型和肝内型三类,现将本组1984年10月-2000年5月收治的7例肝动脉瘤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45-68岁。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瘤体7例;瘤体最小2.0cm × 3.8 cm,最大8.5 cm×9.8 cm。瘤体位于近胃十二指肠动脉型6例,远胃十二指肠动脉型1例。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道出血与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因肝脏肿瘤、先天性动脉瘤、肝外伤继发感染以及胆道结石和炎症等原因引起胆道出血者已十分少见,而医源性操作导致胆道出血的报道在逐年增多。医源性胆道出血的病理基础为动脉 胆瘘、静脉 胆瘘和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PsAn),其中肝动脉分支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处假性动脉瘤破裂是医源性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 PsAn 成因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一、侵入性操作与PsAnPsAn是血管的一种异常病理改变,通常由腹腔内创伤和(或)炎症所引起。研究表明,胆道系统的介入性检查及治疗或肝胆胰疾病相关的手术操作与胆管周围 PsAn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4月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转流手术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形术1例。结果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2月~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切除,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转流或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手术后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导致的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腹部肿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造影证实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术后53.6 d;假性动脉瘤位于脾动脉2例,位于肝总动脉2例,位于左肝动脉1例;造影后行栓塞治疗4例,行覆膜支架置入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6个月,无再次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肝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于8个月猝死,原因未明。结论:腹腔干分支假性动脉瘤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罕见而又致命的并发症,应提高该病的认识,其诊断及治疗首选动脉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避免医源性损伤可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球囊阻断和凝血酶注射联合治疗四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8例四肢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血管造影基础上,在球囊阻断载瘤动脉并封闭假性动脉瘤漏口的同时,采用头皮针经皮直接穿刺动脉瘤,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及术后造影,漏口闭塞,瘤腔内未见血流;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未见载瘤动脉远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随访假性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血管内球囊阻断和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作为假性动脉瘤外科修补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副肝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罕见,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CTA)或多层面重建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介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成功治疗1例副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该病人副肝动脉变异属于Michels 4型,通过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变异血管出血部位,经介入栓塞治疗后随访,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迷走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例迷走脾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迷走脾动脉瘤均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瘤体均为单发,直径1.5 ~2.8 cm,平均2.1 cm.12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瘤体,5例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3例行瘤体内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结果 12例治疗均获成功,2例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反应.未出现脾动脉瘤复发、增大或破裂.12例均获随访,每隔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成像,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腹腔大出血;11例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对于具有适合解剖条件的迷走脾动脉瘤,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累及肝动脉的迷走脾动脉瘤,需开放手术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内脏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内脏动脉瘤患者行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检查,19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用屏气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图像减影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43例共50个内脏动脉瘤,涉及脾动脉32个(其中5例脾动脉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占64%;肠系膜上动脉7个(14%),腹腔动脉干5个(1例为腹腔系膜干),肾动脉4个,肝动脉2个.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并在立体直观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血管脏器关系方面优于DSA.43例中,行栓塞治疗15例,手术9例,保守观察19例.结论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能尤创、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解剖细节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内脏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RCP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ERCP术后肝假性动脉瘤破裂治疗经过,结合文献总结此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患者行肝动脉血管造影、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分别于3 d和2 d后停止出血,治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均无腹痛腹胀,大便潜血阴性。结论:ERCP手术有肝假性动脉形成并破裂并发症的风险,根据其临床表现尽早肝动脉造影,积极采取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创伤性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对已进行腔内治疗的6例创伤性血管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创伤性血管病变包括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锁骨下动静脉瘘、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髂动静脉瘘、髂动脉假性动脉瘤、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所有病变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腔内移植物治疗后均立刻重建血流通道。6例均得到随访,2个月至4年内所有移植物均通畅。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腔内技术治疗创伤性血管病变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损伤小等优点,可望成为创伤性血管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