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候西侠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3):13-14
目的探讨十二经脉中经气运行的方向。方法分析归纳、总结经气有内外上下互动式、表里络属式、衔接交会式、同性质经脉沟通式、经气感应、经络感传双向式以及病邪传变多向式七种形式。结论经络在人体内呈多途径联系,其经气运行的方向多呈双向性。 相似文献
2.
从《内经》看十二经脉理论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MM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2,22(4):240-243
3.
李庸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Z1)
1 《内经》与《难经》中记载的十二经脉路线(1)第一种路线:《灵枢·经脉》、《灵枢·营气》等篇中记载的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终于足厥阴肝经,复还于手太阴肺经。如此存在如环无端,终而复始的经脉路线(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半向心半远心十二经脉”)。(2)第二种路线:《灵枢·脉度》篇中记载“手之六阳,从手至头……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这样,十二经脉的走向都是始于四肢末端(把这种经脉路线浅显地称为“全向心十二经脉”)。又《难经·二十三难》中记载“手三阳之脉,从… 相似文献
4.
李婷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2)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体.《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篇》亦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脉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那么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是从何而来的呢?它是怎样运行的?其运行是否有一定的次序呢?这就牵涉到十二经脉的流 相似文献
5.
十二经脉并不完全遵循阳经行于人体阳面,阴经行于人体阴面的规律,其外行线走向符合“阴升阳降”的规律,内行线不受此拘制,经脉有内外行,主脉支脉,有穴无穴之分,经穴应分布在外行线上,但足三阴在胸腹部的循行无内外行之分,对此当从“立体”角度理解,体表行走的有穴通路并非全部为主脉,个别经脉在体表无主脉行走。 相似文献
6.
尉迟静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
祖国医学认为;“三阴者属脏络腑,三阳者属腑络脏”,早就提示人体内有六脏六腑的客观存在。只因《内、难》时期尚无胰脏的记述,所以历代医书相传均以五脏六腑称之。如今,现代解剖生理学已清楚表明,胰脏乃人体内一个十分重要的内脏。为此,本文提出六脏六腑以应十二经脉,现阐述如下: 一、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相关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都是我国人民长期临床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灵枢·经脉篇》就把脏腑与手足六经连系在一起,突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经脉为表,脏腑为里;经脉为标,脏腑为本。经脉有病可以传至脏腑,脏腑有病也会反映到经 相似文献
7.
比类取象是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深受《易经》的影响,在形成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理论时,利用了六爻模型,即比类了六爻之象。《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爻自下而上排列有爻位之分,即初、二、三、四、五、上。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六爻的排列,代... 相似文献
8.
9.
刘鸿权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0,(2)
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现用的十二经脉的走行图,源于明代滑寿著的《十四经发挥》。十二经脉的走行、命名及其与脏腑的配属,既来之实践又有逻辑推理的成分。十二经脉走行图的绘制,主要是根据肘膝以下俞穴主治作用的远达部位和针感的传导路线。例如,针刺合谷能治咽喉肿痛、鼻塞,所以在经络图上,手阳明大肠经发自商阳,经合 相似文献
10.
陈绮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6,(2)
乙胺碘呋酮为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抗多种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显著,但对其副作用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我们使用较小剂量的乙胺碘呋酮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均获得满意疗效,如加用其他小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疗效更佳而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峻。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的膳食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近几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的升高为主要的特点的综合征,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可以导致心、 相似文献
12.
“膀胱经是十二经脉的核心”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元灏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3)
1977年,孟昭威教授对100名经络敏感人用传统手法研究经络有关问题时,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背部膀胱经都与其它十一条正经相通,而且相通只有离心的感传。于是孟氏提出了“膀胱经是十二经脉的核心”这一观点。近年来,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临床实践,认为该观点颇有道理。本文拟就本观点做进一步浅析。不对之处,敬请同道斧正。一、从《內经》中有关俞穴的记载来看:《素 相似文献
13.
雾化吸入起始时间对全身麻醉手术后咽痛缓解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起始时间对全身麻醉手术后咽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经口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剖宫产及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清醒后的6 h给予雾化吸入,2次/d,连续3 d;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清醒后的24 h给予雾化吸入,同样2次/d,连续3 d。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主诉,用Prince-Henry评分法对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咽喉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疼痛程度与术后第1天相比均显著减轻,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是预防和缓解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喉疼痛的有效方法,早期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将198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肝硬化不同病因及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因、分级之间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最高为57.8%,不同病因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B级最高为22.4%,依次为C级16.4%,A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高,其胆结石发生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分级、形成不同肝硬化的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精确测定31例尿石病人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和24小时尿硅值、24例结石的硅含量,用扫描电镜配合X线能谱仪观察和分析结石中含硅物质的形貌和元素成份。发现尿石病人血清和尿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5,<0.01)。结石普遍含有硅元素,平均含量0.20%,分布均匀,主要呈长方形和多边形的纯硅晶体或不规则和无定形的含硅混合物。推测硅参与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轿浆前列腺环素、血栓烷A2及自由基水平进行研究,同时应用当归注射液进行前后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患者TXA2值明显增高,而PGI2值无明显变化,丙二醛值明显上升,超氧化物歧化值下降,与正常组(30例)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应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20.
梁永林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4):18-19
依据文献对十二经脉名称演变的记载,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为十二经脉名称的由来做了一个推导,有助于开展十二经脉的理论教学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盲目记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