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急性脑梗死时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中的脑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方法根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16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并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CT可准确显示其脑结构异常改变;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而EEG同样有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结论CT与TCD、EEG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TCD的变化规律,TCD与伤情、C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成年脑外伤患者行动态TCD测定,同时TCD检查,并记录GCS。结果:发生脑血管痉挛(CVS)12例(33.3%)。伤后1—3天出现脑血管痉挛,6~8天达峰值,13~15天明显减轻。伤后病情越重,GCS越低,则痉挛时间越长,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TCD无创,安全,重复性好,能弥补CT检查的不足,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6例颅脑损伤成人患者,于伤后1-3d、5-7d、12-14d,分别行TCD检查1次,同时行CT检查,并记录GCS。结果:本组发生脑血管痉挛(CVS)26例,占37.5%。轻、中、重度CVS者,在伤后不同时间段,CVS均明显不同(P<0.05)。伤后1-3d,开始出现血管痉挛,5-7d达峰值,12-14d明显减轻。TCD变化与GCS、GOS、CT等相关。伤后血管痉挛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痉挛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结论:TCD是安全、无创的动态监测手段,有利于早期发现CV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判断伤情,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对比TCD及DSA检查结果.结果:87例患者共检查血管877条,其中75例(86.2 %)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的狭窄,TCD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97条(11.1 %),DSA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104条(11.9 %).其中TCD与DSA诊断相符合83条,21条DSA诊断有狭窄或闭塞血管而TCD示正常,14条TCD诊断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而DSA检查正常.结论:TCD和DSA是诊断脑动脉狭窄重要的检查方法,两者互为补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和(或)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认识脑梗死患者的TCD与CT的表现。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2020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Zz,所得参数均由本机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显示出来。结果:55例患者CT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脑梗死。TCD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异常40例(72.7%),血流频谱异常21例(38.3%)。结论:笔者认为CT可以诊断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TCD可以明确的诊断病变的血管,根据TCD波形和血流速度又可以做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二者结合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1999年6月~2005年7月,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52~68岁。所有患者均以头痛、意识障碍、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用解痉药之前进行TCD检测,均存在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静滴尼莫地平注射液1周后,复查TCD,脑血管痉挛已完全治愈。1.2 TCD检查方法采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HD I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Hz,探测双侧大脑中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研究分析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并有TCD和脑血管造影的证据。结果6例患者中4例出现颈动脉系统血管痉挛,2例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痉挛。给予治疗后,6例患者完全恢复。结论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致脑血管痉挛与介入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造影材料及患者的原发病有关。及时给予扩张血管、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可解除脑血管痉挛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痉挛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术前、术后行CT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和脑梗塞。结合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次数、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脑内脑室内积血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有17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6.7%,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1例,发生率为36.67%;头部CT发现由脑血管痉挛引起脑梗塞7例,发生率约为23.33%。结论:TCD为检测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术后脑内血肿和脑室内积血有关;TCD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延迟性脑缺血、脑梗塞的发生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梗死的TCD表现以及TCD对脑梗死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 110例脑梗死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TCD异常率 93.6 3% ,大面积梗死组异常率 98.4 1% ,小面积梗死异常率 87.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主要异常表现有狭窄、闭塞、血流减慢、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TCD与影像学检查定位符合率为 80 .4 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0 3例异常TCD结果中 32例有侧枝循环形成。结论 :TCD检测脑梗死的异常率与梗死的面积有明显的关系 ,梗死面积越大异常率越高 ,且能结合临床对脑梗死作出病因和定位诊断 ,另外通过对侧支循环的判断为预测脑梗死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TCD不失为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脑电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为TCD与EEG在A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依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6 0名临床诊断为早期AD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6 0名患者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EEG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生物电活动异常。结论 TCD与EEG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AD患者脑功能水平和损害程度,尤其是在AD早期诊断上优于CT。由于早期AD患者CT检查结果大多正常,所以,TCD与EEG对A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涛  李定君  徐宏  周增俊  李政  吴小明  邹林波  陈晨 《海南医学》2013,24(24):3644-364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1例TBI和216例SAH患者,应用CT、CTA及TCD等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并筛选出存在CVS者,对TCD发现的CVS患者按血管痉挛程度(VmMCA值)分为轻、中、重三组。每天1次行TCD监测。比较两组CVS发生率、开始时间、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381例TBI患者中共发生CVS 210例,发生率为55.12%;CVS发生在伤后2~3 d,持续10~14 d。而216例SAH患者CVS发生151例,发生率为69.91%,发生时间在发病后3~7 d,持续14~21 d。两组CVS发生率、发病高峰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对CVS能准确进行临床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所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但发生时间早,发生程度轻,持续时间短,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多普勒 (TCD)的表现及变化规律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 4 8例伤后 2 4h入院的成年患者 ,伤后行TCD检测及CT检查并记录格拉斯哥伤情评分 (GCS)。 4 4例病人颅脑损伤后 3个月~半年追踪随访 ,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结果 :通过TCD检测 ,脑外伤后 1~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 ,6~ 8d达峰值 ,13~ 15d明显减轻 ,不同时间段CVS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不同 (P <0 . 0 1) ;GCS与TCD变化有关 ,重伤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伤组 (P <0 . 0 1) ,不论是轻伤组还是重伤组 ,TCD表达值均 6~ 8d达高峰 ;不同CT分级发生血管痉挛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T之Ⅰ~Ⅲ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而Ⅳ级有下降趋势 ,tSAH越重 ,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 ,程度越重 ;伤后 6~ 8d ,13~ 15dTCD的变化与GOS有关 (P <0 . 0 1) ,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时间越长 ,则预后越差。结论 :TCD无创、方便、连续且重复性好 ,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痉挛发生及严重程度 ,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秦伟 《吉林医学》2011,32(25):5198-519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对23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被检者检测前3天禁用血管扩张药。记录相应血管的收缩峰速度(Vs)、脉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观察血管的频谱图。结果:236例患者中可见异常改变的198例,占总病例数的83.9%,其中脑血管痉挛者66例,脑供血不足者132例,脑动脉狭窄者32例,脑动脉硬化者112例。结论:TCD检查能帮助了解高血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余麒麟 《吉林医学》2010,31(13):1887-1887
目的:通过CT动态观察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早期脑梗死关系,探讨其在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例脑梗死患者CT资料回顾分析,共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3例,均于发病后6 h内行CT扫描及24~36 h后CT复查。结果:出现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复查CT后,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程度不同的大片状低密度灶。结论:一侧脑动脉高密度征有助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是早期脑梗死有用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地形图(BEAM)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分别进行TCD、BEAM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70例(89.7%),其中椎动脉血流流速减慢34例,脑血管痉挛26例,脑动脉硬化15例,血管狭窄5例。BEAM检查异常60例(76.9%),其中表现为幔波频带功率值增高占81.7%(49/60),其中椎-基底动脉灌流区双枕、颞区δ、θ功率增值高占71.4%(35/49)。结论 TCD检查对VB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BEAM可客观反应VBI患者脑机能损害程度和范围。TCD、BEAM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部位和脑机能改变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PCD)、颅脑CT检查在早期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54例,对比所有患者PCD、CT扫描结果。结果 54例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进行PCD检查发现颅内血流速度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且与病情程度有相关,大部分观察组患者BV、AV、MCA、PCA、ACA的血流速度均出现减慢状态,重度中毒的患者表明最为明显,PI、RI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 T扫描对轻度中毒的诊断准确率为26.31%(5/19),TCD扫描对轻度中毒的诊断准确率为84.21%(16/19);CT扫描对中度中毒的诊断准确率为35.00%(7/20),TCD扫描对中度中毒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18/20)(P0.05);CT扫描对重度中毒的诊断准确率为66.66%(10/15),TCD扫描对重度中毒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14/15)(P0.05)。CT扫描发现重度中毒的15例患者出现异常形态、信号、密度表现的11例,其他39例轻、中度中毒患者无特殊表现。结论多普勒检测、颅脑CT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机磷中毒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实质改变,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CT平扫、CT脑灌注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脑梗死23例,占47.9%,其余患者未见异常;CT脑灌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灌注异常区,且梗死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对比峰值时间与对侧镜像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5例(占52.1%),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占25.0%),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占14.6%),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占8.3%)。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脑灌注成像检查,能准确反映其缺血部位及缺血程度。而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显示患者病变血管范围。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能提升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的诊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珺  周勇  张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701-702
目的探讨TCD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早期行TCD检查,正常对照组55例。结果脑梗死患者的TCD异常率为82%,其中伴有脑血管狭窄的占52%,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占63.27%。结论TCD具有费用低廉、无创性等优点,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大的诊断及临床意义,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方伟  郑兆华  邓家秀 《医学综述》2013,19(12):2292-2294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就治的5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等临床资料,总结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 50例患者入院后首次CT检查除4例阴性外,均出现不同性质及程度的颅内血肿;24 h内复查CT,颅内血肿范围不同程度增大,13例出现脑梗死,36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72 h复查,37例出现脑梗死。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CT表现有一定特点,螺旋CT检查方便、快捷,分辨率高,对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颖  丁宁 《黑龙江医学》2003,27(5):378-379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但获得精确的诊断依据有一定困难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该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我们比较了急性脑梗死的TCD和脑CT结果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选择 2 0 0 0 - 0 1~ 2 0 0 1- 0 1临床症状典型发病在4 8h之内入院病例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 ,男4 0例 ,女 2 0例。年龄 38~ 73岁 ,平均 5 9.5岁± 9.1岁。均符合全国第二届神经病学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 2 方法(1)凡具有典型脑梗死症状 ,发病未超过 4 8h的患者 ,即在门诊进行TCD检查 ,住院后进行TCD动态监测 ,并进行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