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和方法:通过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和紫外学谱法观察甘氨酸/多粘菌素B(PMB) 合剂体外拮抗内毒素的机制。结果:测定了各拮抗剂与内毒素中和后剩余内毒素的浓度(活性),结果表明甘氨酸/PCB合剂组、PMB组和甘氨酸组均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1),并且甘氨酸/PMB合剂组显著低于单独使用PMB组和甘氨酸组(P〈0.0 1)。从紫我谱图上可看到两种拮抗剂中和内毒素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PMB可以降低内  相似文献   

2.
在本室发现甘氨酸具有拮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的基础上,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第一部分观察甘氨酸、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在体外与内毒素作用后,静脉注入体内引起的致热性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平均体温反应曲线、最大体温反应幅度、体温反应指数;第二部分观察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联合拮抗内毒素最佳组合比例;第三部分观察甘氨酸、多粘菌素B联合用药对小鼠的毒性。结果如下:1-多粘菌素B、甘氨酸在拮抗内毒素时有明显协同作用(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氨酸(Gly)和多粘菌素B(PMB)联合应用对内毒素(ET)的拮抗作用以及两者联用的毒性。方法:(1)利用封闭群新西兰家兔发热模型,观察Gly和PMB联用对ET致热性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比例,观察指标包括平均体温反应曲线、最大体温反应幅度、体温反应指数;(2)利用LD50观察Gly、PMB及两者联用对小鼠的毒性。结果:(1)PMB、Gly对ET致热性有明显协同拮抗作用(P<0.05);(2)两者联合拮抗内毒素(0.01μg)的最佳组合为PMB(30000U)+Gly(15mg);(3)小鼠静脉给药PMB的LD50为6.06×104U/kg·w,合剂(组成为PMB30000U∶Gly15mg)中PMB的LD50为8.38×104U/kg·w,剂量显著增大(P<0.05),毒性明显下降。结论: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是增效降毒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在体内对内毒素诱导的家兔急性期反应的影响。方法:复制内毒素诱导急性期反应模型,其中实验组预先给予半剂量的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当家兔的体温上升至高峰后1h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微量元素(Cu2+、Fe2+、Zn2+)的测定。结果:预先给予半剂量的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可以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急性期反应,包括对家兔体温、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元素(Cu2+、Fe2+、Zn2+)的变化的抑制等(P<0.05),并且其效果与预先给予全剂量多粘菌素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内毒素性疾病治疗中,选择分别作用于内毒素不同结构部位的两种拮抗剂组成合剂,可以利用某些拮抗剂的不同特点相互取长补短,从多个环节上拮抗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在体内对内毒素诱导的家兔急性期反应的影响.方法:复制内毒素诱导急性期反应模型,其中实验组预先给予半剂量的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测量各组的家兔的直肠体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预先给予半剂量的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可以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急性期反应,包括对家兔体温、C-反应蛋白以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的抑制(P>0.05),并且其效果与预先给予全剂量多粘菌素B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内毒素性疾病治疗中,选择分别作用于内毒素不同结构部位的两种拮抗剂组成合剂,可以利用某些拮抗剂的不同特点相互取长补短,从多个环节上拮抗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药赤芍提取分离出具有拮抗内毒素(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活性检测,探讨赤芍抗LPS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将LPS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疏水性样品池以测定赤芍提取物与LPS的亲合力为指导,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和常规中药分离技术对中药赤芍拮抗LPS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提取,  相似文献   

7.
不同pH及封闭氨基端对甘氨酸拮抗内毒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和方法:用封闭群新西兰家兔56只,分为7组,注射不同pH(4.0,6.0,7.4,10.0)的甘氨酸和内毒素混合液,观察注射后体温变化,由此反映出不同pH对甘氨酸拮抗内毒素致热作用的影响。结果:甘氨酸的拮抗效果在碱性溶液中减弱、酸性溶液中增强,这种变化与pH对甘氨酸NH3^+端解离程度的影响是一致的。进一步用氯甲酸苄脂封闭甘氨酸的氨基端,通过鲎试验方法观察到,封闭氨基端后甘氨酸对内毒素的拮抗作  相似文献   

8.
由创伤及感染引起的脓毒症是导致临床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的本质是机体对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过度炎症性反应,通常而言,内毒素与免疫炎症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是启动机体产生防御反应及由此而形成脓毒性反应或脓毒症的关键.研究内毒素介导脓毒症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及近年有关拮抗内毒素措施的研究进展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对内毒素(LPS)攻击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一个LD50的LPS(10mg/kg^-1)攻击大鼠,于LPS攻击后20秒内静脉注射抗菌抗内毒素多肽(5mg/kg^-1),在不同时相点采血,并测定大鼠血液中的TNT-α、IL-6浓度,以确定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对LPS攻击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可明显降低LPS攻击大鼠血液中TNF-α、IL-6浓度。  相似文献   

10.
甘氨酸对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率及内毒素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率及内毒素构型的影响。方法与结果: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正常情况下,异硫氰酸盐标记的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的百分比为(852±16)%,单核细胞表面荧光强度值为303±019;在加入甘氨酸后,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的百分比降至(225±18)%,单核细胞表面荧光强度值也低至104±008,这表明甘氨酸能降低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的结合率,另在电镜下观察到正常的内毒素呈较规则的网络状、条带状(×100000),受甘氨酸作用后,结构受到破坏,呈散乱分布的点、段状。结论:提示甘氨酸对内毒素的拮抗剂作用与其改变内毒素的正常结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固定有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血浆中细菌内毒素的亲和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索血症动物模型。用固定有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血浆中内毒素的功效,考察了接有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及其对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血液灌流吸附疗法成功地清除动物模型血液中的内毒素,而且,固定有多粘菌素B的特异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菌抗内毒素多肽对内毒素(LPS)攻击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一个LD50的LPS(20mg/kg)静脉注射攻击小鼠,分别于LPS攻击后20S内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抗菌抗内毒素多肽;于LPS攻击前及攻击后不同时间内分别静脉注射5mg/kg和10mg/kg的抗菌抗内毒素多肽,以观察抗菌抗内毒素肽对LPS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抗菌抗内毒素肽对LPS攻击小鼠死亡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及抗菌抗内毒素肽对LPS攻击小鼠死亡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甘氨酸抗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取体重为 (2 5 0± 30 )g的雄性健康SD大鼠 2 2只 ,随机分成 3组 :正常对照组 (n =7) ,内毒素组 (n =7) ,甘氨酸 +内毒素组 (n =8) ,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 -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连续记录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 (MAP)、心肌收缩张力曲线 ;(2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心脏做冰冻切片 ,分为 4组 :脊髓阴性对照组 (不含任何抗体的PBS)、脊髓阳性对照组 (一抗为抗甘氨酸受体组 )、心肌细胞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抗甘氨酸受体组。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荧光染色…  相似文献   

14.
甘氨酸对内毒素致热性的抗拮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本研究用新西兰家兔42只,分为7组,观察不同剂量甘氨酸对内毒素致热性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甘氨酸对内毒素所致心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内毒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d装置,应用Krebs-Henseleit(KH)液行主动脉逆灌注,动态观察离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MAP)和心肌张力曲线,并在实验的0、20、50、80min收集灌流液,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等的含量.结果甘氨酸处理组对内毒素诱导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D20、D50和心率等的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心肌张力曲线的改善不明显,对内毒素诱导的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有抑制作用,可以减缓和降低心肌损伤引起的LDH和CK的释出,并且降低NO的释放等.结论甘氨酸可以减轻内毒素所致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甘氨酸拮抗内毒素的作用及甘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和甘氨酸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标准Wistar大鼠90只, 随机分为3组: 假手术组(A)、胆总管结扎组(B)和胆总管结扎+甘氨酸组(C)。手术结扎胆总管复制梗阻性黄疸模型。甘氨酸用药方法为术前5 d, 术后6 d自由饮用含5%甘氨酸的水溶液, 术后第8 d测胆红素、内毒素、ET-1和NO水平并进行3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胆红素、内毒素、ET-1和NO水平, B组和C组均显著高于A组, 且ET-1和NO水平B组也显著高于C组。但胆红素和内毒素水平在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 内毒素、ET-1、NO水平均增高, 甘氨酸能降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 减少ET-1和NO的产生, 可能有助于减轻梗阻性黄疸时的病理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已经证实,抑制性T 淋巴细胞(Ts)参与了创伤后的免疫抑制。其临床表现特征为烧伤患者易于并发败血症。因此,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多粘菌素B)和单克隆抗体阻断Ts 的活性,能解除免疫抑制现象,降低败血症发生率。但面临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构建新型内毒素结合肽突变体(mutant of endotoxin binding peptide,mEBP),并研究其体内外拮抗内毒素效应。方法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获得内毒素结合肽(endotoxin binding peptide,EBP)及其突变体mEBP;CCK-8法检测mEBP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mEBP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和IL-6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EBP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p-p38 MAPK的影响;中性红法测定mEBP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吞饮功能的影响。复制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检测mEBP对建模后6 h小鼠血浆中TNF-α、ALT和AST浓度的影响;检测mEBP对模型小鼠48 h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mEBP无可见的细胞毒性;mEBP可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和IL-6(P<0.05);抑制p-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RAW264.7细胞的吞饮功能(P<0.01);mEBP预处理可明显降低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血浆中的TNF-α、ALT和AST浓度(P<0.05),提高模型小鼠48h生存率。结论 mEBP和EBP均具有明显的拮抗内毒素活性,其中mEBP拮抗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镣红能抑制内毒素对试剂的凝集反应,使其反应滴度敏感性下降32倍以上;镣红处理过的内毒素不能诱发局部Shwartzman反应。内毒素在某一时相降低实验动物(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锌含量的效应均可被镣  相似文献   

20.
钌红对内毒素多种生物活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钌红对内毒素的鲎试剂凝集反应、局部Shwartzman反应、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锌的含量等效应均有拮抗作用。电镜下可见经钌红处理过的内毒素呈无规律絮状凝聚,正常网状结构被破坏。用三硝基苯磺酸法证实钌红与内毒素结合,使其氨基含量大增。以上结果提示:钌红的多阳离子氨基可能是对内毒素多种生物活性起拮抗作用的有效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