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红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84-1284
目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81例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为PSD组与非PSD组,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症的关系,及脑卒中发生部位与抑郁症的关系。结果:抑郁的发生率为30.7%,病变在左半球更易发生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发病部位、病程、肌体肌力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98例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伦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3):261-262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几种相关因素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入选297例卒中患者,观察其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并从性别、年龄、不同家庭背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38.05%,女性、家庭支持差、ADL积分低均有高PSD发生率。结论: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及ADL积分均为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几种相关因素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入选297例卒中患者,观察其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并从性别、年龄、不同家庭背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38.05%,女性、家庭支持差、ADL积分低均有高PSD发生率.结论: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及ADL积分均为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33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调查及评分,按有无抑郁分两组进行分析。结果233例脑卒中患者中,85例出现抑郁,发生率为36.5%,其中轻度24.0%、中度9.1%、重度3.4%。相关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交往、脑卒中的分期、病变部位、偏瘫程度等,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结论PSD发生率较高,PS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邓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67+2026
目的:总结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4例脑卒中发生抑郁138例,发生率为42.6%,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病灶部位相关。结论:本病的特点为发生率高,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进行评定,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1.18%,且与年龄、经济状况、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部位在左半球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其发病14d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依据得分分为抑郁组(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抑郁组.计算PSD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患者之间情况,了解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PSD总的发生率为38.3%;患者发病前性格、近期负性事件等都与PSD的发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高血压、糖尿病与PSD的发生有关,并且危险因素越多,越易发生PSD(P<0.05);卒中次数、卒中病灶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PSD(P<0.05),与卒中部位无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PSD主要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患者的发病前性格、近期负性事件、家庭关怀、收入及居住地都与PSD的发生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多病灶患者PSD的临床发病率要高于单病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与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临床特点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加卒中的病死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21世纪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抑郁障碍已成为我国第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有关报道我国约有95%的抑郁患者从未接受过诊治[1].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抑郁好转程度、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病例7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颈动脉狭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并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职业、性格、卒中次数、年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②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治疗后抑郁好转程度、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有相关性。结论①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程度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劳动、内向、卒中次数多、年龄大。②抑郁好转程度越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生活质量提高越大。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周燕 《医学综述》2009,15(1):88-92
抑郁是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会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它是各种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本文主要综述了卒中后抑郁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判定抑郁,对243例脑卒中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变性质、病灶数目及发病部位等各项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97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39.9%,与性别、病变性质和病灶数目无关,而与年龄、文化程度、单身及离异和病变部位有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是以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兴趣下降及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减慢了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通过回顾性分析卒中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师有针对性地规避高危风险,以期达到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研究诱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76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抑郁症史、脑卒中性质、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脑卒中患者有126例发生PSD,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5.65%,分析发现,发生PSD与性别、年龄、抑郁病史、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与多种诱发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等,且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为探讨PSD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发生率,我们对我院治疗的卒中后患者进行了量表调查.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854例临床分析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SD发生率为46.O%,其中轻度23.3%,中度14.8%,重度7.9%,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影响PSI)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抑郁症史、病灶数量、高血压、饮酒、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结论:PSD发生率较高,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脂指标及其比值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至2016年12月期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BDI)评分情况分为研究组(PSD组)和对照组(卒中后非PSD组),收集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既往疾病情况、病灶位置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一般资料,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和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水平,探讨血脂水平及TG/HDL-c、CHOL/HDL-c、LDL-c/HDL-c和ApoB/ApoA1比值与PSD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107例,男73例,女34例,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63.81±9.69)岁;对照组156例,男97例,女59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4.85±10.0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灶位置和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CHOL、LDL-c和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HOL/HDL-c和LDL-c/HDL-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将研究组按照BDI评分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经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的CHOL、LDL-c、CHOL/HDL-c和LDL-c/HDL-c与PSD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455、0.201、0.297和0.211,P<0.05).结论 血清CHOL、LDL-c和ApoB水平以及CHOL/HDL-c和LDL-c/HDL-c比值与PSD的发生相关,其中CHOL、LDL-c、CHOL/HDL-c和LDL-c/HDL-c与PSD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亚  王胜利  刘森 《医学争鸣》2005,26(11):F002-F002
0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脑卒中发生后,抑郁症状占大多数.据报道抑郁症在脑卒中后的发病率为20%~50%,我们着重分析中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症状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 depression,PS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分为抑郁组(15例)和非抑郁组(45例),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水平,采用脑电生理仪记录P3波,分析脑卒中病变部位;同时分析患者的年龄及心态,比较上述因素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脑脊液中CRH水平显著增高(P<0.05);病变部位以左半球及额叶占优势(P<0.05);记录P3波显示P3潜伏期、N2潜伏期显著延长,P3波幅显著降低,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年龄>60岁、存在负性心态的脑卒中患者抑郁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脊液中CRH水平、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P300、年龄、心态与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红玲 《中国医刊》2007,42(8):51-52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其中轻度63.01%、中度26.03%、重度10.9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结论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其相关因素有负性生活事件、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它的发生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冬明  骆渊红  邓志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79-1779,1849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尤其是首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结论:对卒中患者应早期行抑郁评价,对卒中后抑郁应采取综合治疗,特别是早期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