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琳  林月桢 《中国校医》2000,14(5):325-32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资料。结果 调查对象吃零食的比例为98.7%,其中工作日上午、下午和晚上吃零食的比例分别为42.5%、59.6%和69.7%,周末吃零食的比例为94.2%,喜欢吃某些零食前5种原因是味道好、有营养、颜色好、家里人常吃和包装好。零食的最主要购买地是超主要购买地是超市,最主要准备人是母亲,不同时段吃的前2种零食都为水果和面包/饼干。结论 广州市儿童少年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零食的营养质量为高,改善零食行为的关键在于家庭和学校,母亲是饮食行为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部分儿童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合肥市儿童的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儿童进行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94.2%的儿童有吃零食的习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喜欢的零食种类基本相同,零食主要准备人是妈妈;儿童少年在家中、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场所吃零食前不洗手的比例分别为30.3%,45.4%和63.1%;儿童选择零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口味、包装、营养、卫生、奖品、品牌和广告;零食奖励、家中常备零食、零食的口味和包装是促进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银川市学龄儿童零食消费行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各1所小学,选择四~六年级各两班学生1129名.对零食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儿童有吃零食的习惯,银川市儿童吃零食的比例为79.3%,吃零食频率1~2次/d为61.5%;碳酸饮料饮用率较高(59.5%),白开水(60.7%)、果汁(44.8%)等健康饮料也有相当高的饮用率;因饥饿而吃零食的比例为38.1%,感到无聊和看电视分别占37.6%和35.3%;选择零食的依据主要是味道(68.1%)、卫生(47.8%)、营养(2113%),价格便宜也是一个园素;吃零食的时间依次为下午放学后(76.6%)、上午放学后(37.2%)和晚上睡觉前(12.8%);零食来源主要是自己购买(55.4%)和母亲准备(45.5%);零食的最主要购买地是大型超市;在家里吃零食比例为84.1%.[结论]银川市儿童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引导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学龄儿童零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零食行为现状,为指导儿童合理消费零食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成都市城区2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1290名,对近6个月的零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6个月以来调查对象吃零食频率在3次/d以内者达93.4%;最常吃的零食为水果(54.1%),冰激凌(35.3%),糖果、巧克力(28.2%);选择高糖高脂高盐零食者达93.7%;在非饥饿状态下吃零食的比例为69.0%,因饥饿而吃零食的比例为31.0%;选择零食的依据主要是味道(83.4%)、营养(52.2%)、父母准备(17.7%)和家人常吃(15.0%);吃零食的时间依次为晚餐前(53.3%)、晚餐后(28.7%)和晚上睡觉前(9.2%);零食来源主要是自己购买(54.3%)和父母准备(43.5%)。结论成都市学龄儿童零食行为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引导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郊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城效3-16岁儿童及家长各2534名,采用问郑调查方式调查他们的零食、快餐、早餐及饮料食用情况和相关认识。结果:95.5%的儿童少年有吃零食习惯,以水果、冰淇淋、面包及油炸食品为主,有70%以上的儿童少年了解并吃过西式快餐,但对快餐营养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大多数儿童每天吃早餐,但早餐营养及质量不高。饮料消费受大众传媒影响消费呈上升趋势。结论:济南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有效途径和措施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及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江玲 《食品与健康》2006,(12):26-26
不少妈妈排斥宝宝吃零食,认为吃零食会影响正常的饮食规律。实际上,零食已经越来越成为孩子获得营养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数据显示,零食能更好地满足儿童身体对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在三餐之间加吃零食的儿童,比只吃三餐的同龄儿童更易获得营养平衡。当然,如果宝宝零食吃得  相似文献   

7.
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1.零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吃零食在儿童青少中是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经常吃零食可能会引起龄齿或其它健康问题。本文对各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行及零食的营养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吃零食是儿童青少年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所谓零食指非正餐时间所吃的种种食物。经常吃零食会引起龋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不健康问题。调查显示:零食中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餐中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零食消费现状.结果 小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吃零食的报告率分别为96.4%,59.4%和75.5%.小学生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为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72.0%,71.1%,68.6%),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新鲜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谷类(30.0%,28.2%,23.8%),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零食前3位依次是糖果、谷类、饮料(36.6%,36.2%,35.7%).小学生消费零食原因的前5位依次是好吃、健康/有营养、干净卫生、很多同学喜欢吃和家里人常吃(68.5%,49.3%,42.2%,24.7%,17.8%).结论 四、五年级小学生吃零食现象普遍存在,零食种类不合理.需要开展学生及家长营养教育,促使学生合理消费零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现状,探讨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与零食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况调查,对三种对象人群共计53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58%的孩子偏食、61.6%的孩子挑食,95.2%的孩子有吃零食的习惯,94.8%的孩子喜欢喝饮料,另有78.4%的孩子家中没有制订孩子的饮食计划,92.8%家庭孩子的饮食由(外)祖父母和母亲决定,家长、老师对于孩子的饮食健康非常关注。结论学龄前儿童吃零食的现象较为普遍。鉴于对学龄前儿童的年龄阶段考虑,呼吁家长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注外,要正确认识零食的利与弊,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孩子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  相似文献   

11.
探讨营养教育对儿童零食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儿童不良零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11所小学二年级学生2 758名,于2015年4-7月开展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儿童经常食用的健康零食如水果类、面包蛋糕类、纯牛奶酸奶的比例上升(x2值分别为20.25,4.46,4.77,P值均<0.05),而非健康零食如果冻、饼干薯片类、油炸烧烤类以及碳酸饮料的食用比例明显下降(x2值分别为36.53,85.03,96.75,115.83,P值均<0.05).每天吃零食超过3次的不良零食行为有所改善(x2=5.44,P<0.05),健康零食行为如吃零食前洗手、吃零食后刷牙或漱口、每天喝奶类每天吃水果的比例有所上升(x2值分别为13.75,19.41,49.54,15.65,P值均<0.01).自购零食时考虑的合理因素如营养和卫生的比例明显上升,而不良的影响因素如好吃、赠送玩具/小礼物、包装以及电视广告的比例有所下降(x2值分别为53.58,91.70,14.18,20.91,13.12,4.26,P值均<0.05).结论 零食营养教育可有效改善儿童不良零食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为风险评估、干预并制定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所小学共1 171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小学生消费零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 171名学生中,有922人自报食用零食,占78.7%。小学生常吃零食种类前3位为新鲜果蔬、谷类和坚果。小学生零食知识知晓率为45.4%。在睡前30 min和正餐前后吃零食的学生比例为16.1%和21.3%,小学生选购零食或饮料的前3位原因是味道好、解渴/解饿和方便。86.3%的家长参与决定小学生的零食和饮料。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结构优化,但仍较注重口味,存在不良零食消费习惯;家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零食行为。加强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对改善小学生健康零食消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 了解目前上海市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 采用问卷调查。 [结果 ] 91.8%的儿童和 6 8.0 %的青少年有特别的食物喜好。绝大多数孩子有吃零食的习惯 ,青少年比儿童更普遍。大部分孩子吃过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碳酸饮料是孩子的最爱 ,白开水 (或矿泉水 )、牛奶等健康饮料也有相当高的饮用率。大部分青少年购买时经常考虑食物的卫生因素等 ,一半以上的青少年还注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口味、营养是影响儿童少年食物选择的主要因素。 [结论 ] 上海市儿童少年具有较好的营养与食品卫生概念 ,未发现十分突出的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 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4城市儿童少年早餐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城市儿童少年早餐行为及主要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抽取样本10276名儿童少年,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早餐行为及相关因素的资料。结果83.0%的儿童少年1周每天都吃早餐;有时不吃早餐的主要直接原因是没有食欲(46.1%)和没有时间吃(44.2%);是否每天吃早餐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居住地、父亲职业和儿童少年的学习阶段等。儿童少年早餐营养质量良好者占9.5%,一般者占35.5%,较差者占55.0%,影响早餐营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居住地、儿童少年的学习阶段和父亲的职业。结论 城市儿童少年有时不吃早餐的现象比较普遍,早餐的营养质量也不高,父母和居住地是影响儿童少年早餐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改善儿童少年早餐行为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父母和儿童少年的营养教育以及学校提供营养早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中小学生零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对中小学生开展科学零食消费提供参考。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云南省永胜县4所贫困农村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和1所中学初中生共1 484名进行零食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仅有4.7%的调查对象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道《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的人占12.5%,仅有4.2%的人知道《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小学生对零食营养知识的认知情况一般。吃零食的比例为94.9%,其中女生占95.7%,略高于男生的94.7%(P>0.05)。零食来源主要是学生自己购买,占75.2%。82.2%的学生愿意接受零食与营养方面的知识。结论应加强儿童、青少年零食营养教育,纠正不良零食行为,通过合理零食消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城市放学后学龄儿童零食行为现状,为指导儿童合理消费零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上海、成都和宜昌各抽取2所小学的全体学生共4 218名,对其放学后的零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儿童放学后吃零食率男孩为93.6%,女孩为95.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χ2=8.647,P=0.00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放学后吃零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75.190,P=0.000)。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儿童吃零食率有上升趋势,月收入超过15 000元家庭儿童的吃零食率高于家庭月收入为8 001~15 000元者(χ2=74.703,P=0.000)。最常吃的零食为薯类及膨化食品(83.3%),豆类及其制品(83.0%),蔬菜水果(78.4%),肉类、海产品和蛋类(76.2%)。选择零食的依据主要包括口味(38.2%)、外包装(29.7%)、食品安全(28.1%)与营养(23.6%)。不同性别、年龄段学龄儿童放学后零食消费时间有差别。零食来源主要是家人准备(81.4%)和自己购买(16.1%)。结论放学后学龄儿童的零食行为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引导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和湖北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湖北省部分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860名3~17岁、身体健康的儿童青少年。采用零食消费调查表来获取信息。结果 89.9%的儿童青少年有吃零食的习惯。吃零食与否有性别差异(P〈0.01),不同类型调查对象零食消费率不同(P〈0.01)。零食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好吃、饿了/渴了、周围朋友/同学有人吃、电视/报刊等广告宣传、赠送玩具/小礼物。在休息日或休假日吃零食的机会最多,消费地点最常在家中;零食来源主要由家长、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或者孩子自己购买。吃零食的儿童青少年最常消费的前10位零食为:新鲜水果类、膨化小食品、纯奶及制品、面包类、糖果及巧克力、水果干或蔬菜干、坚果类、新鲜蔬菜类、饼干类、蛋糕类。结论 必须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饮食营养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蚌埠市4~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蚌埠市东市区、中市区和西市区各选取1所幼儿园,选择其中的4~6岁儿童478人,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的家庭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调查儿童中,有42.92%偏食,45.75%挑食,74.73%吃零食,82.35%喜欢喝含乳饮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提示孩子吃某种食物以及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与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均相关(均有P<0.05);母亲文化程度、儿童是否独生子女与儿童吃早餐相关(均有P <0.05).结论 偏食、挑食及是否早餐是学龄前儿童存在的主要饮食行为问题,应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和示范意识,以促进儿童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获取数据信息,并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各项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依次为:边吃边玩(69.25%)、吃零食(57.96%)、吃饭需要哄(51.16%)、偏食挑食(47.07%)、厌食(40.00%)、不吃早餐(22.45%)、睡前半小时吃东西(16.19%)。家长接受饮食营养讲座义诊、不吃保健品的儿童吃零食越少。家庭年纯收入越高、家长不注重饮食搭配,独生子女厌食的越多。养育儿童总支出越高、独生子女偏食挑食和边吃边玩的越多。家庭年纯收入越高,儿童不吃早餐的越多。家长接受过饮食讲座或义诊,儿童睡前吃东西的越少。独生子女、家庭年纯收入越高、儿童年龄越小吃饭越需要哄。结论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严重,应针对不同类型、年龄阶段的饮食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