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958年我区首次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乃至暴发。自1960年起,开展了系统的防治、监测与调查工作。为了解近10年我区的钩体病流行情况,我们对我区1980~1989年人与动物钩体流行菌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人群钩体菌群(型)共采集钩体病人血标本1041份,分离出钩体332株,检出率31.89%。经鉴定属干黄疸出血群、秋季热群、七日热群、澳州群、爪哇群、犬群、流感伤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型)及其分布,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钩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对带菌动物及病人进行病原学监测,对临床疑似钩体病人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动物及病人所分离的70株钩体菌株分属8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其中42株为黄疸出血群(60.00%),17株为赛罗群(24.29%);43株分离自黑线姬鼠(61.43%),17株分离自东方田鼠(24.29%)。临床疑似钩体病人血清学监测,阳性率较高的主要有黄疸出血群(12.01%)、秋季群(7.65%)、流感伤寒群(3.62%)、澳洲群(3.02%)。结论黑线姬鼠、东方田鼠是我省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分别携带黄疸出血群、赛罗群萨克斯可宾型及沅江型;我省钩体病流行的菌群主要是黄疸出血群,秋季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1993—2000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四川省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菌群分布,掌握菌群动态,为钩体病的科研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为钩体菌苗生产提供流行菌株。方法:按全国本病监测方案,从病人和带菌动物中分离钩体,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进行检定,结果324株钩体分属8个血清群。即黄疸出血、七日热、秋季、澳州、流感伤寒、波摩那、犬、爪哇群。另从水牛尿中首次检出七日热群钩体2株。结论:黄疸出血群钩体仍为四川省人间钩体病流行和啮齿食虫目动物携带的主要菌群,占81.48%。趴齿食虫目仍为主要宿主动物,尤以黑线姬鼠为四川稻本病主要传染源,水牛是七日热群钩体病的重要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及控制钩体病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洪涝灾区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探讨洪涝灾区控制钩体病流行对策。方法选择湖北省仙桃、宜都市,公安县等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调查点,进行血清学等调查。结果近年洪灾频繁发生,钩体病传染源扩散较快,健康人血清隐性感染率较高,公安县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免疫水平较高,仙桃和宜都市以黄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免疫水平较高,健康人血清钩体IgG显著高于IgG抗体。健康人血清黄胆出血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61%,13.73%,11.68%,分别低于10年前平均水平20%~54%。结论首次定量调查健康人血清钩端螺旋体IgG和IgM抗体水平,奠定了我省健康人钩端螺旋体免疫水平测定、钩端螺旋体疫苗效果测定和钩端螺旋体病人诊断基础。控制钩体病的流行应采取接种钩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雅安市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掌握菌群动态,为钩体病的科研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四川省和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从患者和带菌动物中分离钩体,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进行检定。血清标本用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测试其各型钩体抗体滴度。结果雅安市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及高山姬鼠为优势种群的2种疫源地。423株钩体菌株,分属黄疸出血群、秋季热群、七日热群、爪哇群、澳洲群、犬群、流感伤寒群、曼耗群8个血清群。黄疸出血群仍为啮齿类动物携带的主要菌群,占59.34%,秋季热群居第2位,占22.93%。人间钩体流行却以秋季热群为主要菌群,占41.08%,黄疸出血群次之,占33.51%。结论这种主要菌群变化的趋势,可能与雅安市钩体监测点更换有关。提示雅安市应在2种不同鼠类优势种群区域各设监测点一个,坚持钩体菌群监测,多方探讨并掌握钩体病的流行规律,从而更有效的预测并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6.
我县自1968年经从病人血清学证实有钩体病流行以来,每年均有病例出现。我们从1970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我县流行菌群有犬热、七日热、流感伤寒、波摩那、巴达维亚、爪畦、黄疸出血和秋季热等共8个群。在宿主动物调查中,已从鼠类、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我省稻田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为钩体病确诊提供依据。方法 对有完整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并有血清学诊断结果的钩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类型主要为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大出血型,也有少量的脑膜脑炎型,肾型。流行菌群比较复杂,主要以黄疸出血群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排肠肌痛,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无怕光感),咯血、表浅淋巴结肿大,肺部片状阴影等,易被误诊为感冒,肺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后发症较少,青霉素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结论 鉴于目前我省稻田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重。在疫区及潜在疫区对类似钩体病例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查清钩体病流行情况,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按卫生部《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的标准诊断,用钩体标准菌株测定血清抗体滴度,对所有疑似病人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共发398例,集中在8月上旬,以青壮年农民为主,患区发病率为556.42/10万,流冒伤寒型占93.22%,黄疽出血型和秋季热型相应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结论 为黄疽出血型、秋季热型为主的混合流行,流行形式为“稻田型”。  相似文献   

9.
2001-2003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广东省人群及宿主动物中钩体病菌群的变化,为预防钩体病的爆发流行,合理有效地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健康人血清、疑似病人血清、宿主动物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90%、4.59%、36.69%;在疑似病人血中分离培养出秋季热群钩体1株;在鼠肾中分离培养出21株钩端螺旋体,其中爪哇群14株、秋季热群4株、黄疸出血群2株和澳洲群1株;在猪肾、蛙肾中均未分离到钩端螺旋体。[结论]广东省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人群中血清抗体阳性的菌型以黄疸出血群为多,而宿主动物以爪哇群为多。鼠类动物脏器分离培养及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显示老鼠仍然是传播钩体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提示我们要警惕由于菌群的更迭而引起钩体病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常山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6年常山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患者和宿主动物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探索主要的流行菌群。结果1991-2006年常山县钩体病平均发病率为19.29/10万,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79月为发病高峰,流行形式主要呈稻田型。检出钩体菌株36株,以黄疸出血群为主,563.89%(23/36)。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0.74%(171/337),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分别占50.29%(86/171)和30.41%(52/171)。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1.48%(475/1145),带菌率为2.95%(14/475),蛙、猪、牛等未检出菌。结论常山县钩体病的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采用相应的菌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胡蝶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79-1280
目的监测了解布氏杆菌病感染现况,以掌握流行趋势,为指导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历年疫情报表、专题调查和实验检验结果,对以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年畜间感染病例增多,出现数个暴发点;累计完成114份血清、224人的监测,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率达19.3%,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758,P〈0.05),20份阳性血清经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检出6份阳性(20.7%),均无典型临床表现,依据GB分别判定既往和现症感染者。结论疫情呈波动趋势,应进行动态观察,关注人、畜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博白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及发病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9-2005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博白县报告乙脑病人140例,其中1999年84例、2004年38例,发病率分别为6.03/10万、2.54/10万,其余年份呈低水平散发;病例均于5-7月发病;2-7岁发病123例,占87.86%;有乙脑疫苗免疫史的40例,占28.57%。2000-2005年的56例中,30例既往接种过乙脑疫苗但当年未接种。[结论]博白县乙脑流行季节较早,在预测可能流行年份提前对低年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普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New Zealand has experienced a prolonged epidemic of meningococcal B disease since 1991. The epidemic has waned significantly since its most recent peak in 2001. A strain-specific vaccine, MeNZB, was introduced to control the epidemic in 2004, achieving 81% coverage of people under the age of 20. The vaccine was rolled out in a staged manner allowing the comparison of disease rates in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individuals in each year.Vaccine effectiveness in people aged under 20 years is estimated using a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 in the years 2001-2008, including adjustments for year, season, age, ethnicity, reg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Further analyses investigate the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waning of the vaccine effect after one year, and cross-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strains of meningococcal disease.The primary analysis estimates MeNZB vaccine effectiveness to be 77% (95% CI 62-85) after 3 doses and a mean follow-up time of 3.2 years. There is evidence for a protective effect after 2 doses 47% (95% CI 16-67), and no evidence for a waning of effectiveness after one year. Simultaneous modelling of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 and epidemic strain meningococcal B suggests a degree of residual confounding that reduces the effectiveness estimate to 68%. There is evidence for some cross-protection of MeNZB against non-epidemic strains.The MeNZB vaccine was effective against the New Zealand epidemic strain of meningococcal B disease. Between July 2004 and December 2008 an estimated 210 epidemic strain cases (95% CI 100-380), six deaths and 15-30 cases of severe sequelae were avoided in New Zealan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eNZB vaccine.  相似文献   

14.
龙岩地区消灭丝虫病的防治策略及流行病学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是龙岩地区消灭丝虫病的防治策略及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的总结。方法;对全区各年度丝虫病防治监测资料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1976年后继续开展残存和输入性传染监测,并系统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横向和纵向监测。结果:病原横向监测流行乡镇覆盖率达72.65%,人群覆盖率达5.46%。1989年监测点发现2例本地籍微丝蚴血症者已自然有,连续年未发现新病例,蚊媒监测无阳性蚊。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开展疫情监测和媒介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采集可疑病人双份血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健康人静脉血,以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和IgG;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1999年原流行区发现可疑病人3例,IgG阳性1例,患者系境外感染;福州、漳州不明原因发热73例,IgM和IgG抗体为阴性;以免疫荧光法检测1999年流行区健康人群血清100份,IgG阳性率为17.0%,其它地区250份均为阴性。11个县(市、区)38个媒介调查点仅捕获白纹伊蚊,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37.3%,容器指数45.0%,布雷图指数78.9;沿海地区白纹伊蚊密度远较山区县为高。白纹伊蚊各类孳生环境多达27种。结论:登革热在福建沿海地区存在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沈阳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并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分析沈阳市1991—2009年的艾滋病疫情。结果至2009年底,共发现HIV/AIDS 1 052例,男933例,女119例;20~49岁年龄组报告的例数最多,占82.7%。人群分布:1997年前HIV传播是从外来输入到高危人群,近几年则扩展到各人群,并从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成以性传播为主,到2009年经性传播占59.9%,同性传播是异性传播的2倍,血液传播占15.9%。结论沈阳市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经性传播引起的HIV/AIDS将越来越多,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977~1980年桃源县部分钩体病疫区菌苗免疫效果的观察结果。
分别设四个组,以不同的免疫方法接种钩体菌苗。连年免疫组(每年加强一针);间隔一年免疫组;间隔二年免疫组和间隔三年免疫组。
经过基础免疫后一年,抗体水平较高,滴度为1:34.89~179.6。再免疫后抗体可大幅度上升,最高可达1:129~1646。另外自然隐性感染亦可得到较强的免疫力。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认为在钩体病流行区,如果已查明宿主动物和流行株,易感人群必需进行相应群的钩体菌苗作基础免疫后,再继续加强免疫两年,抗体在机体中可保持较高水平甚至终身。但必须密切监测钩体流行株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2006年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主要种类、密度,以及感染率和感染类型等情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在7个监测点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夹夜法在室外捕获鼠类,采用无菌操作采集鼠肾,Korthof方法进行培养;应用分群血清与新分离的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应用交叉凝集素吸收试验或分型因子血来确定菌型。结果共采集677份标本,其中有效培养622份,培养钩体11株,阳性率为1.77%。其中浏阳市7株,阳性率7.14%;邵东县2株,阳性率3.12%;沅江市2株,阳性率2.33%;黑线姬鼠中培养出钩体6株,感染率为3.11%;从褐家鼠培养3株,感染率为2.73%;从东方田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2.13%,从小家鼠培养出1株,感染率为0.53%。其中浏阳市流感伤寒群7株,邵东县黄疸出血群2株,沅江市拜伦群1株,赛罗群1株。结论湖南省宿主动物密度和带菌率差异较大,主要为姬鼠型钩体病疫区,带菌种群以流感伤寒群和黄疸出血群为主,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2008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疫情分布特点。[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8年福建省的手足口病个案库,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全省共报告11740例,发病率为32.5/10万(男41.7/10万,女23.4/10万)。4岁及以下的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2.3%。共报告重症43例,死亡6例。[结论]2008年福建省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应采取相关防控措施,以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20.
茂名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展  张松梅  黄友志  杨适乡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60-1961
目的分析茂名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茂名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茂名市手足口病共发病2556例,发病率36.51/10万。5月份发病最多,占61.85%。6岁以下病例数约占90.88%,男女比例为2.16: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9.80%。结论应加强手足口病诊断和报告的管理,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