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33%~40%,2型糖尿病患者为20%左右。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勇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302-23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主要是由于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等多种诱发因素所致的足部疾患,它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足学组1992年回顾性调查,我国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2.4%,截肢率为7.3%。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  李云平 《天津中医药》2011,28(4):348-3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合并症中发生率最高、出现最早的一种病症,患病率平均在50%~60%左右。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其中医诊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估计在60%以上,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达90%~100%,DN 起病隐匿,进程缓慢,受累范围广泛,可涉及躯体神经、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脑中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是脑中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中风的机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1],糖尿病脑中风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文献报道占16.8%~18.8%,以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于卓  战晶玉 《黑龙江中医药》2007,36(2):64-64,F000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美国肾脏资料系统统计,超过30%的终末期肾衰由糖尿病所致,且比例在逐年上升,有微量蛋白尿10年以上的患者,约50%进展为糖尿病肾病。该病的特点是进行性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000多万,每年增加300万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代谢异常引发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I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30%~40%,II型则为20%~60%[1]。积极控制血糖是保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肾损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三大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发病率20%~40%,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糖尿病肾病是可逆转的,避免或延缓发展到不可逆的中晚期是治疗的关键。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高,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引发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占25%~42%,而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约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总人数的15%左右。西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及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中医学将糖尿病肾病命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60%~70%糖尿病患者可在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周围神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据有关文献报道~([2-5]),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为10%~40%。DKD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且心血管事件是其主要死亡原因~([1])。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延缓DKD的发生发展,减少DKD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西医治疗早期DKD主要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Ⅴ期糖尿病肾病是其最终结局.国内报道约30%的1型糖尿病与20%的2型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死于糖尿病Ⅴ期(肾功能衰竭)者占53%[1],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导师仝小林教授从事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20余载,学验俱丰,现将仝小林教授辨治糖尿病终末期肾病临证经验略陈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河北中医》2011,33(6):942-94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确诊为糖尿病后,1年内5%的患者即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随访12年后患病率增加到23%[1],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长,给全人类的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和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40%,伴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5年生存率<20%[1]。近年来,中医药的辨证治疗在有效预防DN发生、阻断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可高达60%~90%;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及寒冷情况下加重。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麻木”、“不仁”等范畴。现将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20年后约有40%发生终末期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为15%,透析和肾移植患者分别有2/3和1/3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晚期肾脏病变。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约20%~40%,其数量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的35%~40%,占糖尿病死亡率的17%,其比例之大,危害之重,不可忽视.近年来,我们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山  刘纳文  于雷  张莉  王彦欧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36-739
[目的]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证素特点,明确糖尿病前期的易患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20~79岁天津市常住居民,经化验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共500例,填写中医证素调查问卷,得出研究对象的病位、病性证素,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4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量以超重最多见(41.15%),其次为肥胖病例(33.95%)。脾(35.80%)为最主要的病位证素,其次为肾(33.74%)、肝(25.93%)、胃(20.58%)等;主要的病性证素包括:湿(37.86%)、痰(36.79%)、气虚(52.06%)、阴虚(42.39%)。脾病位证素组的体重指数(BMI)、腹围大于非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前期主要与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发病主要与湿、痰、气滞、热等病理因素相关,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是相互关联的,痰湿困脾是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三大合并症之一,且发病率极高,大约60%~9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虽然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却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所以,针对DPN的治疗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中药治疗DPN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笔者自2003-2006年用补气、活血、化痰法治疗DPN 60例,小有心得,愿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 ( DN)是糖尿病 ( 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 ,由此导致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随着糖尿病的逐年上升 ,DN也呈居高不下的态势。据统计 ,在 型糖尿病与 型糖尿病中 ,DN的发病率分别为30 %~ 5 0 %与 1 5 %~ 2 0 %。因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而死亡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 2 7%~ 31 % ,患糖尿病 1 0~ 2 0年内 DN的发生率约为 30 %~ 5 0 % ;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 ,7年内约有 5 0 %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需要终生透析或肾移植。 DN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以 型糖尿病为例 ,初期持续时间约 1 0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