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奔豚证二则     
奔豚汤由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葛根、白芍、生姜、甘李根白皮组成,《金匮》中讲:“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笔者临床实践中凡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或冲胸自觉症状即用此方治疗,往往解  相似文献   

2.
孙灵芝  曹晓岚 《河北中医》2009,31(12):1812-1813
奔豚气病主要症状有气从少腹上冲疼痛,上至心下或胸而冲咽喉,病发作时,痛苦不堪,发作后冲气渐消,疼痛解除。《五十六难》谓:“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己,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中描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反复发作,失治误治者,可致病症复杂、缠绵难愈之重症奔豚气病。其中以病位较高,症状复杂,涉及脏腑广泛,虚实夹杂,病程较长者尤为难治。  相似文献   

3.
奔豚气病《金匮》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考奔豚之名,始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张隐庵谓:“肾为生气之原,正气虚寒,则为沉厥,虚气  相似文献   

4.
奔豚三证病机与煎服法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证指自觉有冲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如豚之奔突状 ,故名。《难经·五十六难》曰 :“肾之积名曰奔豚 ,发于少腹 ,上至心下 ,若豚状 ,上下无时。”《金匮要略》“师曰 :奔豚病 ,从少腹起 ,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 ,复还止 ,皆从惊恐得之。”《经》曰 :“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肾主惊恐 ,故奔豚之病因当责之于肾 ,其病机则为寒邪上冲所致 ,故其症若豚奔 ,“豚为水畜 ,性燥善奔也。”(《伤寒论直解》)1.病机分析该病虽以一派变动之相为特征 ,然其外阳而内阴 ,前人已以“燥”字示之。病之本在阳虚无以制厥冷 ,而致寒邪上攻 ,然则寒性主静 ,必因于…  相似文献   

5.
<正> 奔豚气病1.什么叫奔豚气病?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患者多系中年男女,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当其发作时,其症状是先从少腹结成症块,自觉有气从少腹开始,向上攻冲至咽喉或上冲至心胸。有的病人,发作时,腹痛的很剧烈。此时病人很痛苦,有苦闷欲死的感觉,既而冲气渐降,痛也渐减,终至痛止块消,冲气全平,好如常人。豚是江豚,因此病发作时如江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不同。肾积奔豚是少腹素有积块,在发作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在论述奔豚病时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不难看出,奔豚病的主症是“上冲咽喉,发作欲死”;临床特征为“复还止”;病因则“皆从惊恐得之”。证候类型及治疗方法有:(1)肝郁奔豚,奔豚汤主之。(2)心卫阳虚,“针处被寒”引发的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3)饮逆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除此之外,《金匮要略》肺  相似文献   

7.
何泉善 《河北中医》2009,31(4):555-555
奔豚是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病时,异常痛苦,发作过后,即如常人,而无积块的一种病症。其发生原因,主要从惊恐得之,但也有因素体阳虚,下焦有寒,使肾水之寒气上冲而引起。《诸病源候论》云:“夫人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日奔豚。”其气乘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脏不定,饮食辄呕,气满胸中,  相似文献   

8.
奔豚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其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观其病特点多具有反复性、发作性,病位可广泛,但其根在于冲脉之气上忤。笔者用此方治疗内科慢性发作性疾病多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难经》“肾之积名曰贲豚”,与《金匮要略》中之“奔豚”有何异同? 答:贲通奔,贲豚即奔豚,系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形如小豚奔突冲窜状的一种病证。《难经·五十六难》日:“肾之积名日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可见两书之“奔豚”,在证候表现上确有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1)内涵不同。《难经》之贲豚,为肾之积病,其属痼疾可知。病人少腹素有积块,发病时痛从少腹起,上至心下,或上下无已时,痛止后其积块仍留在少腹。因属有形之积块为病,故名曰;“肾之积”。《金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主方奔豚汤。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奔豚气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张××,女,27岁,81年10月就诊。患者一年来少言寡语,心情  相似文献   

11.
“奔豚气”虽非多发病,但临床并不少见。历代医家都有不同论述,现就个人见解略作如下分析: “奔豚气”究竟是一个病,还是一个证?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奔豚气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难经·五十六难》又把奔豚与肥气、伏梁、痞气、息贲作为五脏之积之名称,并对其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张仲景则把奔豚气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篇中有“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从《难经》和《金匮》中对奔豚气的描述,各条经文叙证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  相似文献   

12.
<正>奔豚气病,因病气冲上如豚之奔状而得名,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的发病特点为发病之初,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或冲胃、冲心、冲咽喉、冲头、或冲躯干,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奔豚气病"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精辟地论述了"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主  相似文献   

13.
<正> 病例九:1.该患应诊为奔豚气,属于肝肾气逆型.其诊断依据为:腹痛呕吐同,腹中有拳大的肿物滚动,由少腹上冲胸咽,而且发作欲死,令人难忍.由于二便正常可除外泄泻;由于肿物滚动,可除外肿瘤.又根据病史,不发作时好如常人,并以惊恐为发病诱因等故应诊为奔豚气.2.旧有奔豚气之宿疾,复因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故病因病机是:逆乱之气结  相似文献   

14.
22、何谓奔豚气病,怎样使用奔豚汤? 答: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因气冲而急,有似豚之奔跑,故称为奔豚气病。其病因有三:一是从惊恐得之;二是发汗后又加烧针复感寒邪得之;三是素有内饮,重因误汗伤阳得之。其病机虽有在肝、在肾之不同,但均与冲脉有关,并上干于心。它的证候,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奔豚”证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证出自《伤寒论》第117条,其日:“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对文中“奔豚”的诠释,历代医家皆宗《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日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之训而淋漓发挥。如巢元方日:“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话病源候论》卷十三)又方有执云:“奔豚,证发作之状也……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故曰奔豚也。”(《伤寒论条辨低一)五版教材集注家之训而定义为:“奔豚,病证名。是以小猪的奔跑状态来形…  相似文献   

16.
冲脉病候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脉的病侯错综复杂,它既有内科杂病,又有妇科的经带胎产诸疾;既涉及到任督带脉,又与心肝脾肾胞宫胃等经络脏腑密切相关,今结合临床,将冲脉病侯治验简介如下。逆气里急《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并少阴之经,夹脐而上行,若肾气不足,伤及冲脉故逆气而里急。临床所见冲脉病变,其气上逆而感到腹内拘急疼痛。这种症状可见于病邪引动冲脉之气而致气机逆乱的各种疾病之中。如《金匮要略方论·奔豚气病》指出:“奔豚病,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上冲腹痛为奔豚气病;经言冲脉为病,逆里急。奔豚气病即冲脉气病,冲气与奔豚气  相似文献   

17.
金匮奔豚汤临床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汤治奔豚病、其病发作时患者自觉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心或更上冲胸,甚冲至咽喉,如豚之奔突,发作欲死,不发则如常人。《金匮》将本病分为肝气上逆和肾寒上逆二型。其中肝气上逆型多由惊恐或长期忧思所致,金匮奔豚汤主之。其典型适应症为:1、逆气上冲可至心、胸、咽喉,烦躁欲死;2、  相似文献   

18.
奔豚气病因病机及证治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气病,其症如《金匮·奔豚气病》篇所描述的"气从少腹上至心","上冲胸","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可知该病主要特征为:气起自少腹,上冲胸咽,其状若奔豚(豚,小猪之意,见<说文》).凡具备此特征的,可名之日"奔豚病".如此,则奔豚病的记载可上溯于《内》、《难》时期.从任脉的循行及主病,可知这里所描述的是任脉经气上逆而引发的奔豚.  相似文献   

19.
<正>奔豚气病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而详述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对该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和治法均做了详尽的阐述。在《伤寒论》中有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病发时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俟冲气下降,发作停止,发时痛苦至极,缓解后却如常人。因病发突然,气冲如豚之奔,故命名为奔豚气。  相似文献   

20.
正奔豚,中医又称"贲豚""奔豚气"~([1])。奔豚是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而后冲至咽喉,发病时非常痛苦,之后冲气逐渐消退,腹痛也随之减轻,直至恢复如常的一种病证。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2])。1源流奔豚病名始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