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动脉导管未闭(PDA)常须要外科手术治疗,但其术式选择迄今未有定论。现就我院1987年6月~1994年12月收治的57例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 57例中男14例,女43例;年龄2~40岁(15.44±3.20);体重 9.8~56kg(30.10±4.32);41例可闻及连续性杂音,11例以收缩期杂音为主,5例杂音不明显,均经彩超证实为 PDA。经测定肺动脉高压 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EKG示左室肥大劳损12例,其  相似文献   

2.
陶宝华  刘捷夫 《上海医学》2000,23(8):458-469
目的 探讨高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特点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10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诊断,导管直径0.9~2.5cm(平均1.7cm)。其中2例肺动脉高压,导管水平有双向分流。4例肺动脉呈瘤样扩张,1例同时伴有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发慢性右心衰竭。7例在全麻低温下施以带特制垫片结扎术。在低温部分阻断循环和左心辅助循环下行导管切断缝合各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导管缝闭合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1例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PDA201例,单纯PDA173例,VSD+PDA15例,TOF+PDA9例,AAI+VSD+PDA3例,AVS+PDA1例,单纯PDA结扎155例,CPB下缝扎18例。28例并发心内畸形者26例一期根治,2例分期手术。结果:全组死亡7列。死亡原因包括脑血管意外、低心排、人工血管渗血、急性肾衰和灌注肺。结论:多数单纯PDA可经左开胸结扎,病程长,合并重度肺高压或SBE者应在CPB下缝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可一期或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5.
作者报道了285例粗大动动脉导管末闭(PDA)的外科治疗,对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中的特殊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9例PDA的外科治疗情况,339例经左胸入路结扎导管,其中一个月内早产儿6例。16例在体外循环下(CPB)结扎导管。14例在深低温低流量CPB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结果:随访3个月 ̄8年,除6例有气急、心悸外,均恢复正常。结论:①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单纯PDA,可在学龄前择期手术。②抗心衰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应急  相似文献   

7.
8.
<正> 我院自1976年至1996年20年间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72例。年龄1.5—34岁,平均7.6岁。合并心室间隔缺损1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1例。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股动脉枪击音92例。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及左心室肥厚84例,双心室肥厚22例,正常心电图14例。X线胸片见不同程度的心影扩大,肺血增多。导管直径<1.0 cm 28例,1.0—2.0 cm 74例,>2 .0 cm 18例。全组病人均经超声心动图或彩色多普勒检查而明确诊断。 1.2 手术方法及结果:全组共手术121例次。96例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行导管结扎术,2例行导管切断  相似文献   

9.
10.
肖朴  肖学钧 《广东医学》1994,15(4):238-239
自1972年1月~1993年12月,我科为96例20岁以上成年人动脉导管未闭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96例20岁以上成年人动脉导管未闭,占我科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总数的10.6%。其中男20例,女76例。年龄20~42岁,平均27岁。20~25岁53例(55.2%),26~30岁25例(26.0%),31岁以上18例(18.8%)。临床表现:心悸81例(84.4%),气促77例(80.2%),头晕17例(17.7%),昏厥3例(3.1%),颜面睑部或下肢浮肿3例(3.1%)。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和舒张期连续性杂音90例(93.8%),单纯收缩期杂音5例(5.2%)。心功能Ⅰ级45例,Ⅱ级48例,Ⅲ级3例。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35例(36.5%),右室肥大6例(6.2%),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55例(57.3%)。胸部X线检查:96例均见两肺血增多,心胸比率为0.52~0.69,平均0.56。肺动脉瘤样扩张3例。有1例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关  相似文献   

11.
<正> 动脉导管未闭症(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心病人的21%.我院自1979年12月~1991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34例,无并发症和死亡,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28岁。30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胸骨左缘2~3肋间有典型连续性杂音,26例周围血  相似文献   

12.
330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30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情况。305例经左后外侧切口第4肋间进胸,用10号丝线结扎导管,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CPB)下结扎导管,14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结果:随访3个月 ̄14a,除6例有气急、心悸外,均恢复正常。结论:(1)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单纯PDA,可在学龄前择期手术;(2)抗心衰治疗无效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13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手术治疗,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左后外侧开胸,单纯结扎77例,加垫结扎8例,单纯胸膜外结扎12例,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3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动脉导管结扎后再通3例,1例再手术,另2例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水平有微量的左向右分流,无需再手术,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我们认为有心脏复合畸形,严重肺动脉高压需在体外循环下手术,鹕膜外处理导管最适用于小儿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55例姜克勤(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55036)关键词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我院1987年4月~1996年12月收治动脉导管未闭55例,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4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我院治疗8例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4岁。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我院采用降压后靠主动脉一侧分离导管,带垫片10号丝线双重结扎导管,无一例破裂或再通。  相似文献   

17.
<正> 1989年10月~1998年5月,我们对10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心内畸形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同期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43例,其中10例并发其它心内畸形,发生率4.3%。男4例,女6例,年龄5~27岁。并发的心内畸形类型有:室间隔缺损者6例,肺动脉瓣狭窄者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瓣穿孔者1例,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者1例,右位心1例。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了过去30年本院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85例的经验.文中着重讨论手术入路,导管解剖,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及导管处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认为应用涤纶布卷垫结扎有利于导管良好闭合及避免导管破裂意外,是安全易行的手术方法,合并心内畸形可在体外循环下一并矫正  相似文献   

19.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院共施行动脉导管未闭 ( PDA)手术 33例均获成功 ,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病例随访至今 ,无一例导管再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2 7例 ,年龄 3~34岁 ,其中 3~ 1 4岁 2 1例 ,1 5~ 2 9岁 9例 ,30~40岁 3例。术前无证状者 1 1例 ,有不同程度活动后心悸气促 2 1例 ,活动后昏厥 1例。体检 :全部病例胸骨左缘第 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2 7例P2 亢进并于左胸壁扪及震颤。周围血管征阳性 6例。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或双室肥厚 2 1例 ,右房肥厚 9例 ,ST段改变 3例 ,X线心…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1013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3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过程与转归.结果: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组无死亡;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组易早期产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手术死亡3例.结论:经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优点多,可为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可根据病情分期或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